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ademic Monthly

杂志简介:《学术月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化当代学术走向、学林春秋、中青年专家网页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439-8041
国内刊号:31-1096/C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
复合影响因子:2.44
总发文量:2695
总被引量:28297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3.7422
立即指数:0.0803
期刊他引率:0.915
平均引文率:20.0766
  • 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

    作者:冯天瑜 刊期:2005年第03期

    “封建”本义“封土建国”、“封邦建藩”,原指殷周实行的分封制,与秦以降实行的郡县制相对应。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m(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重要汉字史学术语。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始,共产国际译词在中国传播(如称现实中国为“半封建”),尤其是1929年前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的一派,将“封建”泛化,...

  • 论唐代国家的商业统制及其变迁

    作者:张邻 刊期:2005年第03期

    唐代国家商业统制,由前期刚性、直接转向后期柔性、间接,国家对商业的基本态度有了根本性改变,促成了商业流通和市场的繁荣。可知市场所固有的媒介者的经济机能,具有在更高层面上的促进社会分工的发达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 论诺思方法与马克思方法的互补性——思考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分析方法

    作者:方竹兰 刊期:2005年第03期

    马克思方法是本质分析、系统分析、趋势分析、宏观分析;诺思方法是对马克思方法的补充,诺思的方法是特殊性分析、非正式制度分析、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关系分析、制度主体学习能力分析。只有将马克思方法与诺思方法结合,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制度分析方法。

  •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几个基本理论分析

    作者:陈惠雄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当今社会,我国全面提倡人本主义的统筹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统一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然而,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人”又以什么为“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这些基础理论问题在以往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希望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帮助,共同推动我国“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全面深入贯彻。

  • 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农业产业化研究的文献回顾及研究方法的评论

    作者:赵德余; 顾海英 刊期:2005年第03期

    综观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文献,大体可归为三大类,即规范经验式的政策研究、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进行的研究。在综述大量有关产业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缺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表明目前的农业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明显的极端倾向:一种是经...

  •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资本理论演变的新趋势

    作者:惠宁; 白永秀 刊期:2005年第03期

    马克思的古典资本理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了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和工具;舒尔茨的现代资本理论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个体劳动者之所以投资,是为了获得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代资本理论更加突出了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是带...

  • 底线伦理·共同信念·终极关怀——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

    作者:陈泽环 刊期:2005年第03期

    当代开放、平等、多元社会的道德结构应当包括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得到普遍承认的底线伦理处于基础地位,经过民主商谈达成的共同信念处于中心地位,源远流长、开放常新的各种终极关怀则处于反思地位。正是它们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了当代社会的合理道德结构。为确立这三种要素之间的合理关系,社会成员在普遍遵守底...

  • 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阿马蒂亚·森的启示

    作者:汤剑波 刊期:2005年第03期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经济学日益技术化、公理化和科学化,20世纪的主流经济学逐步丧失了道德伦理视野。然而,经济学要对现实问题真正作出思考和解释,依然不得不深入经济学公式背后的伦理问题。在经济学日益疏远伦理学的思潮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却掀起了一场复兴经济学与...

  • 后现代主义与儒学的对话

    作者:程志华 刊期:2005年第03期

    后现代主义对儒学表现出亲和的态度。两者在关于和谐的观念、关于伦理型社会理想、关于反理性主义等方面存在着相似与相契之处,但同时又存在差异。儒学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谋得新的发展,必须从三方面作出努力。

  • 美学的焦虑与价值基座

    作者:陈望衡; 吴志翔 刊期:2005年第03期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非但没有给美学带来多少荣耀,相反使美学执着于“此岸”,进而走向异化、走向反美学。应把种种审美现象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加以观照,提炼出一些新的概念组合,用全新的视角深入内部加以阐明,开掘出深层的美学意味,并且在批判意识和反思智慧的引导下,确立美学的价值基座,奠定美学的人类学或存在论走向。

  • 告别实践美学——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

    作者:章辉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评析了朱立元和张玉能的实践美学发展观。朱立元力图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沟通,这种实践美学发展观一方面忽视了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根本区别,抹杀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美学研究的哲学意义,另一方面使实践美学倒向后实践美学一边。张玉能仍然坚持“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实践美学的基本逻辑,试图通过扩大实践概念的内涵来解...

  •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红楼梦》与第三进向的美学

    作者:潘知常 刊期:2005年第03期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圣经与灵魂寓言。在中华民族的心灵历程中,它深刻地触及了中国人的美学困惑与心灵困惑:作为第三进向的人与自我(灵魂)维度的阙如,同时也为解决中国人的美学困惑与心灵困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答案:以“情”补天,弥补作为第三进向的人与自我(灵魂)的维度的阙如。但是由于自我始终没有出场,因此这无所凭借的“情”最...

  • 叩问美学新千年的现代思路——潘知常教授访谈

    作者:潘知常; 邓天颖 刊期:2005年第03期

    潘知常,1956年生,中国民盟中央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分别被评为河南省与郑州市的“青年精英”,并被授予荣誉称号,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聘为教授。历任南京大学企业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美学与文艺学研究》副主编...

  • “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张文; 王兴刚 刊期: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的惊人发现,以及配合三峡工程上马而进行的对三峡库区的抢救性发掘,古老的巴蜀文化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研究,2004年11月20—22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举办了“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湖北等13个省市...

  • 民间外交主导的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问题与展望——“东亚区域合作与民间外交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戴建方 刊期:2005年第03期

    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区域合作与民间外交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国教授主持了研讨会,日本驻沪总领事馆首席领事片江学巳等日本、韩国、中国的学者、专家及相关人士约80人参加。现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