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Forum

杂志简介:《学术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0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4-4434
国内刊号:45-1002/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99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4117
总被引量:22511
H指数:41
引用半衰期:3.6077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38
平均引文率:6.363
  • 马克思的世界史观与邓小平的全球眼光

    作者:刘军 刊期:2005年第07期

    马克思和邓小平虽未直接论述有关全球化的问题,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全球化观点,而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史观,体现了总设计师深邃而宽广的全球眼光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 关注贫困化——马克思理论批判的着力点和理论发展的张力所在

    作者:苗泉竹 刊期:2005年第07期

    对贫困化的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动因和实践旨趣形成的关节点,马克思对贫困化的分析在理论上是层层深入和提升的,即从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国家的初步探讨扩展到对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根据所代表的哲学层面的探索,创立了异化劳动学说,建立了新的世界观.进而,马克思深入地解剖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

  • “三为民”群众观探论

    作者:韦三 刊期:2005年第07期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执政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总书记提出的"三为民"群众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精神实质是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为民"群众观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 当代中国利益关系的协调

    作者:彭劲松 刊期:2005年第07期

    当代中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及其矛盾要求进行有效的协调,这种协调具有深层次的价值论、实践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应该遵循均衡与非均衡、求同存异、统筹兼顾、具体性、规范化等基本原则。从当代中国利益关系所发生的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来看,其协调有必要形成整体性思路。

  • 危机和危机管理

    作者:侯书和 刊期:2005年第07期

    危机具有突发性、威胁性和危害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等重要特征.在全球化时代的'风险社会',冲突和危机是普遍的,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很多;转型期的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各种危机高频发生的时期.危机管理活动包括预防危机、危机处理和危机后的恢复与治理.中国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

  • 政府管制:永久的争议与现实的选择

    作者:李晓梅 刊期:2005年第07期

    政府管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公共行政领域.西方公共行政学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途径对政府管制进行研究,存在多种价值冲突.而在我国政府管制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加强这一研究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政府管制的根源及管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西方国家政府管制发展趋势,思考我国政府管制的改革与完善.

  • 本刊声明

    刊期:2005年第07期

  • 论服务行政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

    作者:高建华 刊期:2005年第07期

    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为其追求目标.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历来受到公共行政广泛的关注.政府绩效评估与服务行政在理念与意涵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政府绩效评估在理念、价值取向和评估指标维度上要体现服务行政的特点.

  • 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李志英 刊期:2005年第07期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和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及构建途径

    作者:张举; 王伟 刊期:2005年第07期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条件,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与现实依据

    作者:吴碧英 刊期:2005年第07期

    追求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华文化的深层底蕴,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据和现实动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更积极自觉地推进并最终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论政治和谐与社会和谐

    作者:李忠旭 刊期:2005年第07期

    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政治和谐不仅要确立正义、平等、法治、程序、公开等观念,还要加强政治文化的建设,努力促进政治社会化;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拓宽实现民主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法治进程等.

  • 全球伦理:底线要求与理想目标的统一

    作者:郝文清 刊期:2005年第07期

    全球伦理的提出是基于人类所面临的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和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的客观实际;它生发和立足于人类一般的、底线的伦理要求,又内涵和体现了对人类和世界整体利益的终极关怀,是底线要求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具有人类性和世界性、公平性与正义性、包容性与层次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特征.

  • 儒家“仁”的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吴海文 刊期:2005年第07期

    "仁"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美德,是孟子最高的道德理念.儒家"仁"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为政以德"--治国要用"仁政",为人正直--个人的一种品德,"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今天,研究和弘扬这一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与产业成长模式

    作者:向吉英 刊期:2005年第07期

    文章运用系统论思维,探讨了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成长模式,构建了产业成长的NIIP模型,这个模型把产业成长放在一个综合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完成产业的成长.产业成长的模式大体分为三类:强制型、自组织型和引导型模式,每种模式有其应用环境和条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