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杂志简介:《学术交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48/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0-8284
国内刊号:23-1048/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
复合影响因子:0.56
总发文量:5491
总被引量:19878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5.7727
立即指数:0.0582
期刊他引率:0.994
平均引文率:8.7774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作者:冯德军 刊期:2011年第09期

    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道路"和"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做出阐述;而作为"制度"则是首次明确提出,全面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

  •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四观”

    作者:徐德荣; 向冬梅 刊期:2011年第09期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的群众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的权力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理论及其意义

    作者:解保军 刊期:2011年第09期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业的破坏,分析了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耕作对土壤肥力的损耗,揭示了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事实,辨析了资本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矛盾,昭示了生态农业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理论,对我国城乡经济一...

  • 《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逻辑蕴涵与当代价值

    作者:李仙娥; 万冬冬 刊期:2011年第09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推演,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四位一体"的视角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 马克思对康德自由观的继承和超越

    作者:王继红 刊期:2011年第09期

    人永远是哲学关注的中心,而自由恰恰是人的内在本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哲学史就是有限的人不断追求无限、追求自由的历史。康德在"人是目的"的理论中,耗尽毕生精力致力于探索实现人的自由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马克思更是早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实现人类自由的理想。马克思与康德一样,将追求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的最高价值指向,将实践作...

  • 无我:从谭嗣同到梁启超

    作者:魏义霞 刊期:2011年第09期

    无我是佛教的重要概念,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最早对无我予以关注和阐释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则将全部的佛教经典都归结为无我二字,并专门作《说无我》申明这一思想。谭嗣同、梁启超所讲的无我具有多重内涵:第一,从诸法无常的角度看,人处于随生随灭之中,没有自性。第二,既然人随生随灭,没有恒常不毁的自性,不能确指何时何处之我是"我"或者哪一部分...

  • 中华文化的哲学底蕴

    作者:尹素琴; 高静文 刊期:2011年第09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绵延至今而历久弥坚,是因为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首先,多元一体的文化观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始终内蕴着统一的核心形态的价值理念,其特征为内在的嵌合性、普遍的包容性、高度的稳定性和强大的凝聚力。其次,"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方法论,它反映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再次,...

  • 论西方哲学和宗教的冲突与融合——从思想家思考“死亡”的视角看

    作者:姜玉洪 刊期:2011年第09期

    死亡的可能性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我的存在",死亡引导人们发现自身的局限和找寻生存的意义,亦是哲学(理性)与宗教(信仰)斗争的焦点,并使宗教与哲学在一个形而上的神秘、不可言说的层面升腾与融合。从这个角度出发,哲学、宗教无非就是对死亡问题发出的回应。在人类心灵瞬间升腾出的渴望才能体会到那不可言说的、诗意的神圣与超越,就是哲学与...

  • 论康德知性逻辑中的想象力“辩证法”

    作者:田忠锋 刊期:2011年第09期

    康德最为人熟知的辩证法乃是消极的意义上的"幻相的逻辑",不过这并不是康德对于辩证法理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康德最为重要的辩证法理论乃是潜藏在其知性逻辑中的想像力的辩证法,这一辩证法理论不仅是康德知性逻辑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而且也规定了费希特、谢林哲学辩证法的根本任务,即阐明从受动性直观到主动性直观的辩证运动。

  • 别尔嘉耶夫关于历史本质与认识方法的思想

    作者:梁秋 刊期:2011年第09期

    历史哲学一直是别尔嘉耶夫整个哲学思想的重要维度之一。在他看来,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命运问题,真正的历史哲学是人的命运和历史命运的统一,历史哲学的主题就是人的精神命运和历史命运的问题。这种理解与他对历史本质的理解有关。别尔嘉耶夫认为,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是悲剧性的,这是因为历史的产生首先源于灾难性的历史事件,历史的核心———...

  • 想象力的创造历程

    作者:照日格图 刊期:2011年第09期

    文章通过对想象力的诸多功能和心理机制的分析,认为想象力可分为三种想象力,即再生的想象力、联想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想象力,它们分别在潜意识的自发层面和有意识的自觉层面上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地进行着建构和创造活动。具体地说,在自发层面上:再生的想象力自动唤起已存的模糊意象;联想的想象力把模糊的意象自动关联;创造的想象力自动建构意象性知...

  • 我国养老模式转变过程中孝道传承的作用

    作者:张晓晓 刊期:2011年第09期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贯彻其中的孝道以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为依托,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孝道的基本含义是孝于亲,核心内容是养和敬。伴随现代社会流动性增强和女性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发生了既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西方的改变,即居家养老的出现。而伴随着这种自然选择的养老模式转变,现实社会中孝道的实现情况和人们对孝...

  • 试论日本孝养观的历史演变--以《楢山节考》为视角

    作者:李贵鑫 刊期:2011年第09期

    小说《楢山节考》中所描写的将上了年纪的老人遗弃至深山中的故事,从人类伦常道德角度看,确实匪夷所思。但在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等书籍中确有相似的记载。可见日本在孝养观出现以前有过一段"孝"的真空期,在此期间人们心中并无"孝"的观念。在中国儒教孝道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忠孝观念由于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原因,以中...

  • 论公民社会的价值意蕴

    作者:李永杰 刊期:2011年第09期

    成熟的公民社会蕴含着深刻的内在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从思想史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是现代公民社会基本的价值意蕴。自由主义作为公民社会价值意蕴的核心是消极自由,其直接表现为私法自治精神,只要是私人能完成的事务就不准公共权力插手,但单纯的自由主义还不足以支撑现代公民社会。共和主义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另一个价值意蕴...

  • 城市软实力视阈下的政府执政力探析

    作者:王福兴; 王贺锦 刊期:2011年第09期

    增强城市的软实力,扩大城市的优势和对外影响力,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趋势。而城市政府执政力既为城市软实力的最为直观的体现,更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执政力是一个不同于执行力而涵义更加广泛的概念,城市政府执政力是指城市政府科学有效地履行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城市政府执政力,由功能扩展力、发展导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