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 Exchange

杂志简介:《学术交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048/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法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西部大开发研究、企业改革探索、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0-8284
国内刊号:23-1048/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
复合影响因子:0.56
总发文量:5491
总被引量:19878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5.7727
立即指数:0.0582
期刊他引率:0.994
平均引文率:8.7774
  •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作者:陈树林 刊期:2006年第11期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重卢卡奇而轻...

  • 拒斥形而上学:后现代文化的发生

    作者:赵海峰 刊期:2006年第11期

    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文化的发生,其问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个时期的哲学吏派别林立。这些哲学流派没有共同的旨趣,但是它们都是从背叛形而上学出发。通过对一些主要流派的梳理,揭示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逻辑演进的若干关键之点。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对启蒙和现代性的解构,是现代西方哲学各国流派发展的...

  • 对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

    作者:范振杰 刊期:2006年第11期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质上是科学本身的发展观,它只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一种新的哲学态度。它是对何以作为科学事实或科学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倡导:科学的客观真理只允许确认事实,要求科学必须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因此“形而上学”必须排除,既而哲学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逻...

  • 科西克的实在概念及其批判效应——从海德格尔出发

    作者:李宝文 刊期:2006年第11期

    科西克的《具体的辨证法》研究的实质问题是实在,而不是具体总体的辨证法。科西克借助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转换了实在概念的问题式,赋予实在概念以生存论维度,扩展了实在概念的时间性视野,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实在观,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引线。

  • 韦伯论中国的社会和宗教

    作者:任志安 刊期:2006年第11期

    马克斯·韦伯(MaxWeber)在其引起强烈反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并验证了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假设: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发现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以社会精神气质为表现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与资本...

  • 论人文观念的近代科学基础

    作者:程倩春 刊期:2006年第11期

    近代科学革命不仅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基础,而且同样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深刻理解人文观念的近代科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哥白尼革命和牛顿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革命为人的发现建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重新确立了上帝与人的关系,即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近代科学革命使人的本质地位得以提升,即人...

  • 周初“德”字及其观念的产生

    作者:张继军 刊期:2006年第11期

    “ 德”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观念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人们对于“德”之观念的自觉使用使得“德”字成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核心概念,“德”的观念亦由此而构成了中国早期精神世界的基本源头,标志着传统礼乐文化的开始。一般认为“德”字始于周初,作为观念形态的“德”的涵义是较为宽泛的,它既代表某种高尚的品格和以此为心理基础的行为...

  • 乡镇治理的利益分析

    作者:李龙海; 刘月霞 刊期:2006年第11期

    农村基层官员和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权力总是向它的来源之处负责,若要官员对民众负责,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其权力基础更多地根置于民众之中。把农村基层社会自治的范围扩大到乡镇一级,有望创造一种把农民与基层官员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机制。村民自治和城镇社区自治的实践已经说明,相对公民的文化传...

  • 论环境公平

    作者:李淑文 刊期:2006年第11期

    环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并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公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鉴于环境资源在代内及代际配置上的不公平以及我国存在的贫富、区域、城乡差距拉大的现状,应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国家产业补偿制度、发展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资源、保障公众参与制度等途径,实...

  • 论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

    作者:鲁岩 刊期:2006年第11期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是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安全新课题时应该关注的基本方面。

  • 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作者:邹宏秋 刊期:2006年第11期

    新时期我国社会仍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同时,维护社会稳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原则,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为根本保证。

  • 荣辱观的伦理底蕴

    作者:李英粉; 邹效维 刊期:2006年第11期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以善恶为标准对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道德情感体验。从宏观上看,它在道德结构中居于支配地位:它既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德性,又是人们制定道德规范的尺度;从微观上看,它对个体道德的形成起价值导向作用,表面看来是社会对人们行为所做的褒奖或贬损,实际上是以一定的荣辱观作为社...

  • 社会主义荣辱观蕴涵的辩证关系探析

    作者:何强 刊期:2006年第11期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道德支持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

  • 公务员法的制度释义及其特点

    作者:何颖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创新体现为制度理念创新与制度设计创新两个方面。《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餐例》相比,突出的一点在于其制度设计的理念是全新的。如果说《条例》的制度设计理念是秉承官僚制的非人性化的理念与人事管理的理念,那么,《公务员法》的制度设计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效能的理念。在这种制度设计理念的指导...

  • 日本护理保险法的制定及启示

    作者:赵立新 刊期:2006年第11期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相关法规的建设迫在眉睫。2000年开始实施的日本护理保险法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开始,其主要目标是构筑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改变以前福利和医疗领域中使用者负担不均衡和手续复杂的状况,提高利用效率。这一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保障立法有非常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