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

学术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s

杂志简介:《学术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0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探索、学科前沿、学术批评、学人论语、学者专论、学问人生、学界观察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1698
国内刊号:34-1004/C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3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4830
总被引量:16580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4.4429
立即指数:0.0404
期刊他引率:0.9741
平均引文率:9.4242
  • 论社会资本的累积效应

    作者:边燕杰; 孙宇; 李颖晖 刊期:2018年第05期

    社会资本不但对求职者的地位获得产生即时影响,而且其作用具有累积效应。社会资本影响职业生涯的累积效应反映在延时效应和多次使用的叠加效应两个方面。使用职业生涯数据检验相关研究假设,数据分析表明,在相对较长的职业生涯中,随着工龄的增加,使用关系人的求职者,入职后从关系人获得的社会资本持续发挥作用,提高劳职匹配程度、增多晋升机会、...

  • 中国实证社会科学的演进及使用大数据研究之现状与挑战

    作者:何晓斌; 李强 刊期:2018年第05期

    我国的实证社会科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开展全国性社会调查和学习借鉴国外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实证社会科学的数据来源包括:研究者自己组织实施的社会调查,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国内外科研机构公开的数据库,还有最近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数据。通过对中美两国三大社会科学代表期刊使用传统数据和...

  • 灰色治理与征地冲突

    作者:刘锐 刊期:2018年第05期

    灰色利益空间的出现源于征地补偿制度变迁,半正式行政在保障征地有序的同时带来问题。中央为减缓征地冲突,一手限制地方政府征地权力,一手提高被征地农民权益,使灰色利益博弈更加无序。抑制灰色治理负作用的关键是,完善被征地者利益表达渠道,满足合理诉求制止漫天要价行为。当前旨在消灭灰色利益空间的制度建设,在强化中央权威的同时限制了基层...

  • 原乡与南洋:“客家”的他称与自称

    作者:冷剑波; 曹树基 刊期:2018年第05期

    学界一般认为,"客家"这一具有族群观念的名称是建构的结果。但是,"客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自称"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却不明确。根据国内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到客家存在一个由中性的"他称"到歧视性的"他称",再到少数文化精英"自称"的演化脉络。在海外客家人聚集的南洋地区民间文献中,至迟在19世纪中期,一种跨地域的...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路径

    作者:陈伟军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推进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实现中外文化相通、民心相通,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求同存异,以中国智慧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目的是引领一种符合共同价值的利益取向。中国价值观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内涵凝练、国际认知、文本创新、传播协同、效果评价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 走近丝绸之路:西方文学理论与全球化研究之反思

    作者:保罗·杰【美】; 臧小佳(译)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当今全球化视野下,有必要发展一种跨越文化与民族国家框架之新型人文学术理论,以促进全球背景下的文学批评、历史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之思想交流。通过细加比较和区分当前西方文学和社科学者之各类观点,揭示了"文化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两大学派在研究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相互内在联系和影响。前者强调文化/文学理论解读全球化之作用,...

  • 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新闻学“型塑力”弱化及建构

    作者:刘文辉 刊期:2018年第05期

    新媒体所催生的"众声喧哗"新闻景观以及市场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多元意识形态"众神狂欢",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新闻学"型塑力"式微,主要表征为官方舆论场在权威信息的缺席或犹疑、新闻话语的"老化""僵化"和"分化"以及公信力匮乏。仅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外视角也即"传播学偏向"而言,新媒体的颠覆性建构与解构、新闻体制的滞后性以及社会...

  • 社会儒学与生活儒学之关系——与谢晓东教授商榷

    作者:黄玉顺 刊期:2018年第05期

    生活儒学涵盖人类观念的三个层级:关于生活存在的生活感悟(生活情感、生活领悟);关于形上存在者的形上学;关于形下存在者的形下学。《"社会儒学"何以可能》实际上有三个不同的"社会"概念:一是指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社会"。这个意义的"社会儒学"可以对应于生活儒学形下层级的"中国正义论"。二是指人...

  • 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观——历史溯源、当代出场与新时代气象

    作者:陈广亮; 王娟娟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观不是泛指人们对资本的一般认识,而是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资本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驾驭资本实践的总结、概括。尽管中国古代存在资本的"古老形式",中国先贤哲人也从感性认识上对资本的"古老形式"给予了丰富的总结。遗憾的是,未能自主发展为对现代资本的持续总结。必须根据资本"现代形式"在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

  • 观念的徘徊: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迷思

    作者:安燕 刊期:2018年第05期

    政治与美学的会通使"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找到了它自己的"最终形式",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此后,少数民族电影一直处于无缘主流无缘市场的尴尬之中。究其原因,是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观念出现了问题。受创作惯性、文化认知、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者在文艺片、原生态、类型化探索等观念中摇摆不定或各执一端,难以达成平衡和会通,...

  • 旧市民电影形态与左翼电影的新主题——再读《小玩意》(1933)

    作者:袁庆丰 刊期:2018年第05期

    1932年左翼电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的唯一形态,就是题材与主题局限于恋爱、家庭、婚姻、伦理和武侠,对社会现实持保守态度的旧电影即旧市民电影。作为中国左翼电影的开创者和最高代表之一,孙瑜在1933年编导的《小玩意》,是他继一年前的《野玫瑰》之后又一部正面宣传抗日救亡理念的左翼电影。《小玩意》沿用了旧市民电影的常规题材,但主题思想却是...

  • 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叙事主题与价值传播

    作者:李娟 刊期:2018年第05期

    微电影是网络分权下自媒体的表现形式,力求"微言大义"式的个体话语表达方式,能够获得不同群体的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形成个体意见的聚合。微电影由于自身篇幅短小、受众群年轻化等特点,创作与叙事一般习惯避开宏大话语与严肃主题,转而开始追求叙事的开放性与趣味性。微电影作为新媒介语境下衍生出的新型文艺形态,势必会成为影像与新媒体融合产生...

  • 南南合作对世界人权发展的贡献

    作者:常健; 殷浩哲 刊期:2018年第05期

    南南合作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合作,而且包括人权领域的合作。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是推动南南合作的两大最重要的全球性组织,其所发表的宣言和最后文件宣示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理念、原则和行动要求,推动了全球人权治理的改善和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全球人权治理的南南视角

    作者:刘明 刊期:2018年第05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于2017年先后被写进联合国决议和人权理事会决议,表明人权保障以及和平与发展、反贫困、环保等联合国的传统议题逐渐被视为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这对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记忆、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诉求、人权理念与保障路径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相似视角或经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语言身份认同

    作者:陈睿; 胡健 刊期:2018年第05期

    语言身份有利于社会整合,语言和语言身份将发挥它们的沟通和认同作用,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基于社会整合角度开展语言身份特征的分析,讨论语言身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之间的具体关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依次建构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和全球化语言身份,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