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

学术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cademics

杂志简介:《学术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0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探索、学科前沿、学术批评、学人论语、学者专论、学问人生、学界观察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1698
国内刊号:34-1004/C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3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4830
总被引量:16580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4.4429
立即指数:0.0404
期刊他引率:0.9741
平均引文率:9.4242
  • 征稿指要

    刊期:2017年第11期

    本刊优先发表以下选题稿件:1.马克思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与历史的科学;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社会科学哲学、宪法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

  • “民意”的推涌——包龙图文学形象的生成

    作者:朱万曙 刊期:2017年第11期

    包龙图——包公题材的文学创作历久而独特,其原因在于"民意"的推涌。历史人物包拯的思想性格为其成为文学形象和故事"箭垛"提供了"民意"基础,元代戏曲中的包公形象是对"民意"的承载,明代包公题材作品更为丰富,也更加弘扬了"民意",清代的包公题材的作品承续了前代创作的"民意"。包龙图题材多为俗文学所书写,其作者也多是下层文人或民...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发育

    作者:张晖明 刊期:2017年第11期

    如何认识评价68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成就,如何理解68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彻底否定摈弃简单认为两个阶段是"矛盾"或"相悖"的错误观点,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党在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对这种制度的实现途径可能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 马克思的私有制起源理论及其演化博弈论解说

    作者:程启智 刊期:2017年第11期

    文明社会的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之前,存在过氏族公社所有制和农村公社所有制,虽然都是公有制,但前者才是原始社会公有制的原生形态。演化博弈论分析表明:原始社会前期,私有制(私人劳动,私人劳动)的策略集合,虽是一个均衡的战略,但不具有稳定性,只有公有制(集体劳动,集体劳动)的策略集合,才是演化稳定的均衡的战略;后期,由于人口...

  • 《资本论》一卷的私有制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白雪秋; 周钧 刊期:2017年第11期

    《资本论》作为一部鸿篇巨著,论述的正是产生于私有制并承载着劳资双方对立关系的"资本"。其中《资本论》一卷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剖析深刻而系统。不仅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而且充分论述了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不仅阐释了公有制作为人类社会未来选择的必然趋势,而且合规律地设想了未来社会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 实践哲学:《资本论》哲学性质的新阐释

    作者:鲍金 刊期:2017年第11期

    从哲学性质来看,《资本论》的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即作为实践的哲学。基于实践哲学的自反性质,《资本论》的哲学既表现为实践的观念构成环节,又现实地转化为人们的实践,这里的"实践"正是贯穿《资本论》的问题式,即"改变世界",这样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资本论》的实践哲学就体现为"改变世界"这一宏大事业的不同侧面:经济、政治和批判,或...

  • 后乡土中国的家族力量及其影响的文化取向

    作者:陆益龙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地域联系以及血缘和亲属关系构成乡村社会关系与结构的典型特征。在乡土中国,作为血亲和地方政治团体的宗族与家族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具有团结、信仰和自治等多种功能,但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在20世纪40年代后的乡村改造过程中,乡村宗族与家族力量逐渐消退,不仅走向去政治化,而且作为民间信仰文化也受禁止。改革开放后,乡村再现家...

  • 乡贤文化和精英治理在现代乡村社会权威和秩序重构中的作用

    作者:李宁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中国这样一个长达几千年历史的统一多民族的农业大国,人们往往忽视了以乡村精英引领的乡贤文化在乡村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内生权威及其使乡村社会得以稳定与有序发展的作用。当前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乡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亟需通过新乡贤文化的重构和现代乡村精英的培育,恢复和强化乡村权威与秩序,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确立社会主义价值...

  • “事件团结”:新媒介与新乡贤共同体——基于三起乡村事件的实证分析

    作者:方旭东 刊期:2017年第11期

    "共同体"在当今乡村遭遇"空心化"危机中并没有消退,相反,村落共同体与宗族共同体在具体事件开展中有一定的强化。乡贤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并没有衰落,家族化、等级化、个别化的乡贤逐渐呈现出村落化、民主化、平民化、群体性特点——新乡贤共同体形成。乡村建设应该注重于务实原则,充分发挥乡村共同体的自主性,更容易获得村民的广泛参与热情。...

  • 村庄公共性的情感表达——基于江西泰和一起宗祠火灾的人类学分析

    作者:罗士泂; 赵旭东 刊期:2017年第11期

    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愤怒"兼具个人性及社会性双重特征。要想真正理解愤怒,不仅要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及事件过程中观察愤怒主体的表达方式、内在诉求,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剖析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在江西泰和某村落的一起宗祠火灾中,当地人借助愤怒表现出一种内与外、上与下的结构关系,而这种情感表达实际上也只有在此实践过...

  • 杨庆堃宗教社会学思想与梁启超“中国无宗教论”——兼与黄进兴先生商榷

    作者:李华伟 刊期:2017年第11期

    黄进兴认为,杨庆堃对儒教(孔教)在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教化功能的论述,不过是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相关思想的"社会学翻版"。实际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对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中第一章结尾部分的发挥。通过追溯梁启超关于儒教的看法及中国无宗教论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杨庆堃受梁启超的影响颇大。梁启超关于中国无宗教论、...

  • 对新编《国际公法学》教材中国际责任法的几点看法

    作者:杨永红 刊期:2017年第11期

    广受瞩目的教育部新编重点教材《国际公法学》在2016年10月出版并陆续成为中国高校法学学生的国际法教材,该教材的编写人员无疑集中了中国国际法学界的权威人士,与不少教材相比,它确实更为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际法学科的最新发展。然而,在"国际责任法"这一重要章节中却存在落后于国际责任制度发展及使用术语不当等问题。鉴于其在中国国...

  • 淮河文化研究述论

    作者:陈业新 刊期:2017年第11期

    文化史是区域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淮河文化即流域历史文化,其研究无疑也应该遵循区域史、流域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衡诸国内有关区域史、流域史的研究,淮河文化研究亟待加强。淮河文化研究一方面应根据需要,适当采用长、中、短时段的研究策略,对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文化因变与传承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另一方面,以文化区域性和文化分区...

  • 探索淮河流域发展的新战略

    作者:陈立柱 刊期:2017年第11期

    通过分析淮河流域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因素,发现过去搞工业化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而且带来诸多新问题,意味着传统工业化建设并不适合这里。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新一轮工业化发展,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的制定,结合淮河流域过去作为中国农业核心区和"中国文化的中原"等情况,以及淮河人喜欢干、也能干好的社会实践,发展高科技...

  • 朱熹“理”思想的当代刑法价值

    作者:赵星 刊期:2017年第11期

    朱熹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理",他认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合于义理者为是,不合于义理者为非"。相应地,朱子认为,对于犯罪行为应当施以严格的刑罚,就是罪与罚场合的"殊理",违背了此"理",就是违背"理",会得到天谴。片面宽恕犯罪人,是对犯罪被害人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