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作为朋友的张曼君——兼及现代戏曲的思考

    作者:罗怀臻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一作为个人朋友的张曼君我与张曼君的结识,没有人介绍,真是应了那句话:"众里寻他千百度"。大约在2000年的夏天,我给上海越剧院写了个剧本《梅龙镇》。那时,西方音乐剧还不像今天这样被普遍关注,但是音乐剧的概念和舞台风貌,尤其它所具有的现代艺术的品质感,已经冲击着中国的戏剧人。

  • 论戏曲现代化的内在矛盾与理路——兼谈张曼君戏曲导演实践的“本体自觉”

    作者:施旭升 刊期:2019年第02期

    "戏曲现代化"肇始于清末民初的"戏曲改良"。如果检视近百年来的"戏曲现代化"的历程,分析其观念和实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那么,就不能忽视它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也就是"传统/现代""旧/新""审美/实用"之间的一系列的二元对立。

  • 探索现代戏的新空间——“张曼君样式”研究

    作者:张之薇 刊期:2019年第02期

    对戏曲舞台样式的探索是伴随着戏曲现代化建设这一议题而来的。虽然这个命题所指并不单单是戏曲现代戏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涵盖着新编古装戏,甚至在今天还涵盖小剧场戏曲这种新兴戏曲类型。但是,现代戏作为表现现当代生活的戏曲类型,无疑是戏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解构与建构——张曼君导演美学研究

    作者:李小菊 刊期:2019年第02期

    苏国荣在《戏曲美学》引言中说:"戏曲的文化模式,是从戏曲本体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向、人物心态、行为规律等方面,去探究本民族普遍存在的文化行为,并从中去观察戏曲艺术的审美个性。"①这段论述也适用于个体艺术家创作模式和艺术特征研究,每一位艺术家风格和特征的形成,都离不开其作品中个性化艺术元素的反复与强化。

  • 从传统到现代的迁跃——论张曼君导演艺术的四个跃层

    作者:郑荣健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一从1993年由一名赣南采茶戏演员转型执导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山歌情》开始,张曼君以其丰厚的艺术经历和积累,以打通戏曲、话剧、歌舞表演的"杂家"姿态和丰沛的艺术创造力,执导了一大批舞台样式和个性风格极为鲜明、极富表现力的戏曲作品。

  • “浓墨重彩”推动场面变形与结构流动——以评剧《红高粱》为例

    作者:彭维 刊期:2019年第02期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魔幻而神奇的存在,恣意、疯狂涌动的大片高粱地里生活着粗犷狂野、纵情任性的一群人,高粱春种秋收,自然轮回,生命无拘无束,乖戾张扬,血色高粱红流淌、漫溢于字里行间,以"我爷爷""我奶奶"为代表的"红高粱家族"生于斯、长于斯,热烈的血色高粱地是他们的家园,更是生命的底色,魂灵的皈依。

  • 平衡——张曼君的艺术哲学

    作者:李昂 刊期:2019年第02期

    张曼君是一位高产而质优的"现象级"的戏曲导演。从事导演事业的30年来,她创作了50余部作品,广泛涉猎京剧、评剧、川剧、秦腔、黄梅戏、湘剧、晋剧、豫剧、昆剧、河北梆子、赣南采茶戏、蒲剧、湖北花鼓戏、广东山歌剧等多个戏曲剧种。

  • 张曼君导演艺术探析——以秦腔《狗儿爷涅槃》为例

    作者:程光耀 刊期:2019年第02期

    秦腔《狗儿爷涅槃》改编自同名话剧,也是继秦腔《花儿声声》之后,甘肃秦腔剧团推出的又一新作,二者与后续创作的《王贵与李香香》合称为甘肃秦腔现代戏三部曲。这三部作品不仅是对古朴苍劲的秦腔艺术进行现代戏创作大胆、成功的尝试,也是21世纪以来现代戏曲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组作品,同时也是张曼君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地进行戏曲创作与实践比...

  •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作者:刘津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新时期以来,学界和演艺界虽然对"戏曲现代戏"所持的态度各有不同,却隐含着一种共同的理性诉求,即如何立足于传统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内在规定性,戏曲艺术更是如此。现代戏曲和传统戏曲最大的差异是表现的内容不同,新的思想内容又导致戏曲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中,尤以舞美的转变最为突出和引人注目。

  •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作者:丁汝芹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一早期的清宫演剧研究清亡后不足20年,对于清内廷演剧档案的整理研究即已开始。民国十三年(1924),海盐学者朱希祖先生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汇记书局发现并购得清昇平署档案及戏曲钞本,共一千数百册,其中演戏所用曲本六七百种,其余为演剧档案。

  • 表演理论与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

    作者:戚世隽 刊期:2019年第02期

    表演理论(Theory of Performance)作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影响中国民俗学最为显著的理论和方法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近3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学术土壤里移植播种,进而逐渐成长壮大,并影响到其他各类学科的研究。

  • 21世纪前二十年间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作者:苗怀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进入21世纪,戏曲研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学科内部的发展走向来看,经过一个多世纪数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戏曲研究已有了相当丰厚的学术积累,相关研究逐渐进入一个瓶颈期,求新求变成为整个学科的内在要求。

  • 我记忆中的杜颖陶先生

    作者:傅晓航 刊期:2019年第02期

    杜颖陶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戏曲研究家。在20世纪50年代,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学者。我和杜先生的相识,一是由于他是我的老师周贻白先生的挚友,周先生常常感念他。在日伪统治时期,周先生因说了几句日本人的坏话,被日本宪兵队抓去蹲了数月的牢房,出狱后病倒在一家小旅店里。

  • 误读的诸宫调“重大发现”——侯马二水金墓曲辞解

    作者:廖奔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一2000年5月,山西省侯马市第二水文勘察院院内发现一座墓壁上题写有数首曲辞的金墓,杨及耘、高青山《侯马二水M4发现墨笔题书的墓志和三篇诸宫调词曲》①一文对之进行了报道,且根据其中三篇曲辞皆署有宫调名([南吕·□□□][般涉·沁园春][道宫·解红],见图1),认为“这很可能是当时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诸宫调”。

  • “孤篇横绝”与格调错位——论白朴的文化人格和艺术思想

    作者:刘小梅 刊期:2019年第02期

    白朴(1226—1306?)是勾栏文化兴起后元初"书会名公"的代表人物。在宋金元易代之际,白朴的身份独特而富有时代特色,他对人生方向的选择亦富有典型性。《梧桐雨》在戏曲史上一直享有"孤篇横绝"的崇高地位,属于元杂剧文采阵营中"妍丽派"的开创性剧作,是中国戏剧中难得的、深富悲剧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