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汤显祖没有离开我们

    作者:安葵 刊期:2017年第01期

    汤显祖逝世400年了,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民的热爱,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

  • 什么是“灯戏”?

    作者:康保成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我国戏剧术语中,名同实异和名异实同的情况十分常见,要为“灯戏”界定出准确的内涵和外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度百科“灯戏”条目的释文是:

  • 私寓与晚清北京的昆曲传承及演出

    作者:吴新苗 刊期:2017年第01期

    清嘉庆时期兴起的私寓(堂子)不仅是提供侑酒等娱乐服务的场所,也是培养伶人的教育机构,同时还是参与大班演出的演剧团体。

  • 山西盂县“赵氏孤儿”祠庙及其剧场的动态考察

    作者:王鹏龙 刊期:2017年第01期

    “赵氏孤儿”即春秋时晋卿赵武,盂县藏山文子祠和村落中的行祠是专门祭祀赵武和程婴、公孙杵臼的祠庙,俗称“大王庙”或“文子祠”,自金代就受到普遍崇祀,成为当地社会突出的现象,

  • 中医与戏曲探析

    作者:魏丽芬; 曹继刚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医与戏曲,两者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品味戏曲,不仅在于唱词、腔调、身段、服饰,更重要的是,戏里的忠孝节义、

  • 朝鲜族唱剧的剧种建设和整体传承设想——专访延边歌舞团唱剧《春香传》主演崔丽玲

    作者:崔丽玲; 张静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2015年第四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上,延边歌舞团将朝鲜族唱剧《春香传》呈现于舞台。无论是对专家评委还是对普通观众来说,这都是难得一见的演出。毫无疑问,该剧韵味悠长的唱腔、新颖别致的编排、特色鲜明的乐队、美丽大方的服饰等,独具魅力,

  • 持中守正 固本求新——专访著名剧作家陈涌泉

    作者:陈涌泉; 李小菊 刊期: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中国戏曲的“河南现象”引起了戏剧界的普遍关注。不但出现了以李树建为领军人物的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而且涌现出姚金成、陈涌泉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经过豫剧人的团结协作,

  • 参军戏起源与得名旧说辨误

    作者:范德怡 刊期:2017年第01期

    参军戏的起源和得名等问题,向来是困扰治戏曲史者的难解之谜。大体而言,在参军戏之体与参军戏之名始于何时这个问题上,一部分研究者持参军戏之体及名均源于东汉石耽的观点,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参军戏之体源于东汉石耽,参军戏之名源于后赵周延。

  • 从《湖州守》谈吴梅与戏曲改良运动

    作者:吴秀卿; 慎载光 刊期:2017年第01期

    吴梅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有影响力的戏曲研究者之一。他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著有《顾曲麈谈》等,在曲律研究方面更著有《南北词简谱》为后人研究曲律提供准绳。浦江清曾将其与王国维放在一起评价道:“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与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

  • 冯叔鸾戏剧创作及演出考述

    作者:姚赟■ 刊期:2017年第01期

    冯叔鸾(1884—1942),名远翔,字叔鸾,以字行。室名“啸虹轩”,自署“马二先生”“啸虹轩主人”等。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江苏扬州,幼居北京。②他是活跃于民国初年的戏剧家之一。

  • 地方戏研究的主流范式与新路径

    作者:王夔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地方戏亦称“地方剧”或“地方戏剧”,这一概念最早由民国学人采用,当时关于地方戏的研究论著,或侧重阐述其民间性特征,

  • 莆仙戏《目连》近现代演出传承

    作者:张帆 刊期:2017年第01期

    福建各地盛演目连戏,目前仍活态演出的有莆田地区的莆仙戏、兴化腔木偶戏,还有打城戏、泉腔提线木偶戏、福州地区提线木偶戏、闽西(闽南)道坛表演等。20世纪90年代,

  • 推陈出新与剧种建设——从梨园戏《陈三五娘》看20世纪50年代地方戏建设的若干问题

    作者:吴慧颖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1年元宵前夕,“天下第一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推出了青春版《陈三五娘》,由青年演员郑雅思、郭智峰等担纲演绎。首演选在正月十二,公历2月14日,《东南早报》还专门征集10对情侣同温梨园戏爱情经典,热心网友发文说是“2011情人节之夜最美的烛光晚餐”。正月十四又演出一场,剧场依旧热闹。这是十多年后,

  • 20世纪以来道情戏研究回顾

    作者:杨志敏 刊期:2017年第01期

    道情作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唱论》中将“道情”列入“唱曲之户”,指出:

  • 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监管机制研究

    作者:张召鹏 刊期:2017年第01期

    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包括戏剧改良在内的文学改良运动。梁启超、蒋观云、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依等人在《新民丛报》《新小说》《月月小说》《二十世纪大舞台》上纷纷撰文,提倡戏剧改良,鼓励运用戏剧来铸冶国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