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前海学派”探析

    作者:沈达人; 陈曦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科研活动始自1951年至1965年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时期,迄至2012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更迭变化。其中只有""十年,这个部级的艺术科研单位受到冲击,集体和个人的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的钮骠先生曾提出"前海学派"的称谓。因为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址在什刹...

  • 新中国“戏改”中“大团圆”与“反大团圆”的纠结——以越剧为个案

    作者:张艳梅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大团圆"是一种常见的情节模式,无论男女主人公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身陷多么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最终都可以化险为夷、实现其意愿,使戏剧呈现出欢快喜悦的气氛。对于这种虚幻的光明结局,人们称之为"大团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曾直斥之为"瞒和骗",这一模式也一直遭受诸多新式知识分子的诟病。至新中国"戏改"...

  • 昆曲,在规律内创新——专访北方昆曲剧院青年编剧王焱

    作者:王焱; 张之薇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人们常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昆曲,这个产生于明代,在中华大地上绵延几百年的戏曲剧种,可谓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最高典范和代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昆曲艺术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昆曲该如何保护与发展,也就成为十余年来戏曲界的热门话题。有的人主张,昆曲应以传承为主,这样才能保留昆曲的"原汁原...

  • 2013年度中国戏曲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贾志刚; 熊姝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2013年,戏曲创作健康发展,戏曲理论批评也向深度与广度推进。为此,特撰写中国戏曲学科发展研究2013年度报告,报告包括创作述评、学术活动、理论批评、年度焦点四部分内容。总的来说,2013年与2012年相比,戏曲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其一,剧目创作繁荣多样。这与本年度举办的三大部级戏曲艺术大奖的展演、评奖有关。其二,重大学术活动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传统戏剧传承保护研究

    作者:刘文峰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遭到冲击、破坏,走向消亡,随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如何使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和平共处,在一个地球村里安居乐业?在此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于是联合国通过《保护文化多样...

  • 戏曲的性质、命运与未来

    作者:麻国钧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一戏曲程式系统不可再生戏曲程式是一个完整无缺的系统,这个系统带有全息性质。我们不妨把构成戏曲的各个部分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元,它独立却不孤立,与整个系统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每个单一的部分中,都反映着整个系统的性质。这个全息的系统包括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以及演员养成三大部分。笔者认为,从戏曲演员的培养训练开始,就...

  • 川剧丑角脸谱研究

    作者:杜建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脸谱是中国戏曲人物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发生、发展到基本定型,历经数百年,其间积淀着诸多文化元素,充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与特殊演出环境、社会物质条件、观众审美心理趋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就中国戏曲脸谱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多种声腔的川剧,其形成发展与昆曲、弋阳腔系诸剧种、梆子、皮黄等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 新见神庙剧场看楼、看台、看亭(厅)

    作者:颜伟; 曹飞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神庙剧场中看楼的出现大约在明代末期~②,是为了增加观众席以及防止男女混杂而专设的供妇女、儿童专用的观演场所~③。即在庙院两侧的厢房之上加盖二层(横轴线与戏台所在横轴线成直角),如山西高平王何北五龙庙看楼~④,戏台正对者一般为献殿或者正殿。车师文明在其《中国神庙剧场中的看亭》一文中介绍了在明、清两代少

  • 重构20世纪50、60年代广州粤剧演剧——兼简介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藏粤剧剧本

    作者:罗丽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剧本作为舞台艺术的文本载体,在保存舞台艺术和承继剧种历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资料室内藏有剧本近三千本,都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广州地区创作上演的粤剧剧目,当年系因剧目审查需要,由各剧团提交集中于此,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剧本居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揭开尘封的档案,再现当年粤...

  • 清乐戏剧戏弄考略

    作者:黎国韬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清商乐又名"清乐",是汉唐时期极为流行的歌舞乐曲。学界一般认为,清乐包括魏晋清商三调、相和曲、南朝清商新声、杂舞曲、琴曲等几个组成部分。在这批歌舞乐曲当中,还包含了一些戏剧、戏

  • 与皮黄本《昭代箫韶》的改编演出

    作者:胡光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清官演剧在乾隆和光绪时期形成两个高潮。如果说前一个高潮的出现缘于国力鼎盛时乾隆皇帝以戏剧粉饰太平,那么后一个高潮的出现则要归因于王朝衰败之际慈禧太后以戏剧纾忧解虑。不过,在供帝后娱乐之外,清宫戏剧还承担着相应的内廷仪典与政治教化之责。创编于乾嘉之际的《昭代箫韶》即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教伦理色彩的宫

  • 演“时装戏”与“移步不换形”——略论梅兰芳与知识精英关于戏曲改造之碰撞

    作者:孙玫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歌德曾经慨叹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借用歌德的说法,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言称:"说不尽的梅兰芳。"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现代中国戏曲的标志性人物。他一生从艺五十多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半个多世纪也正是京剧艺术获得长足发展

  • 论近代以来昆剧音乐场上伴奏之变迁

    作者:朱为总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自明代嘉靖末年梁辰鱼的昆腔传奇《浣纱记》搬演于舞台开始,昆剧的场上演出就有了较为完整、规范的文武场乐队伴奏。明清昆剧兴盛时期,民间职业戏班、文人自娱的家班和宫廷戏班的演出各擅胜场,昆剧的场上伴奏也因此而形成不同的体制形式和器乐组合,但总体上说还是大同小异。而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新旧时代的蜕...

  • 从琼剧音乐的沿革看中国戏曲声腔剧种的趋同化

    作者:朱飞跃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琼剧是海南省的地方大戏,流布区域主要为海南本岛,在东南亚诸国的海南籍华裔聚居地亦有其传衍的轨迹。目前所见最早使用琼剧一词的是《海南岛旅行记》,民国25年(1936)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湖南人田曙岚(1901-1978)于民国21年(1932)底环游海南,本书是他游历的记录,书中有"琼剧之一瞥"章节,记述他1933年1月31日晚受邀到海口大同戏院观剧...

  • 南阳音乐文化背景及其汉调二黄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赵君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由于汉水流域在我国南北方自然资源调剂、商贸沟通和文化交流中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沿岸的都市、乡镇也在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河南南阳地区戏曲剧种汉调二黄为研究对象,从"南阳音乐文化背景探源"、"汉调二黄在南阳发展的历史考证"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汉调二黄在南阳的状况"三方面入手,深入考察、分析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