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福建大田、永安作场戏表演形态及其艺术特征

    作者:王晓珊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福建大田朱坂村及永安槐南村的作场戏(又称"丰场戏"、"人场戏")是由宗族制度传承、以祈丰保民为主要功能的演剧形式。朱坂作场戏又称"丰场戏"、"阔公戏",由廖、余两姓子弟共同演出,1949年以前每隔10年,逢辛演出,现5年一举,丰场演出旧例从正月初一延续至清明,现于元宵结束。槐南作场戏由该村黄氏宗族组织演出,通常连演两年,歇两年,再连...

  • 福建作场戏音乐初探

    作者:曾宪林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朱坂作场戏与槐南人场戏~①,当地俗称"阔公戏"。不言而喻,它们都是专门为当地神灵——阔公——表演的戏剧。"阔公",又称"张大阔公"。据说有三兄弟,老大名董圣朝,即朱坂黑脸的张大阔公;老二是槐南白脸的张大阔公;老三是青州红脸的张大阔公,未详。"阔公戏"是古代尧舜戏的遗存,如朱坂《丰场总纲》"序"所言:"朱阳丰场之设,不知昉字(自)何...

  • 傩之嬗变——大田县朱坂丰场戏田野考察

    作者:付华顺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本文所考察的大田县朱坂村,历史上又称"朱阳"、"赤坂",明清时期属大田县丰城乡径里四十七都,现属文江乡。作为行政村的朱板村目前下辖:坂面、栁口、洋尾、上东溪、分板、路下洋,村部驻分板。朱坂村与尤溪、永安两县相邻近,处三县相交之地。文江溪穿永安槐南、大田朱坂、文江而入尤溪,勾连三县再汇人闽江。~①由于地处福建山区,朱板村...

  • 福建槐南村“人场”演剧与祭祀仪式研究

    作者:张帆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福建中部的永安市槐南村"人场"演剧,又称"迎春戏"、"坐场"、"作场"、"做场"、"杂剧"、"场戏"、"戏文"、"入场戏文"、"作场戏文"等,为宗族祭祀演剧,依靠宗族制度力量组织传承。"人场"由村落仪式执行者(礼生)主持祭祀仪式,农民子弟演出,其音乐除保留部分"里巷歌谣"和佛道法曲外,大部分使用高腔剧种大腔戏音乐,语言使用南方官话与当地方...

  • 论大田、永安作场杂剧的艺术特色

    作者:罗金满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在福建中部大田县文江乡朱坂村和永安市槐南乡槐南村,至今仍流传着宗族作场杂剧。明景泰(1450-1456)以前,朱坂村和槐南村分别属于尤溪县的四十七都和四十三都,两地作场杂剧属同一形态杂剧流行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同源关系。同时,它们作为宗族传承的古老戏剧形式,与当地宗族社会的信仰、文人创作以及伦理教化等都有密切关系,不仅具有诸多...

  • 齐如山剧学探析(下)

    作者:沈达人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剧目源流说在《京剧之变迁》、《戏界小掌故》、《谈四脚》、《国剧漫谈》等著作中,齐如山先后论及京剧剧目的来源、出处,以及京剧剧目演出过程中脚色、行当的转换,由此构成了齐如山的剧目源流说。(一)齐如山关于京剧剧目来源、出处的阐述《京剧之变迁》提到《杀狗劝妻》、《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宇宙锋》、《叫关》...

  • 杨韵谱对近代戏曲发展的贡献

    作者:刘威利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辛亥革命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戏曲改良运动,不少地方相继成立了戏曲班社,实行戏曲改革。戏曲班社是戏曲改良的体现者,肩负着改良、革新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这些勇于改革、探索的戏曲班社的存在,戏曲改良就是一句空话。当时,影响较大、活动时间较长的班社主要有上海新舞台、陕西易俗社、四川的三...

  • 程长庚舞台艺术钩沉与京剧史地位再探讨

    作者:王灵均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程长庚作为京剧形成时期成就卓著的名伶,长期以来受到戏曲界的推崇和关注,众多京剧论著中均有其生平和艺术活动的记述。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的3卷本《程长庚研究文丛》,是百余年来关于程长庚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总结和理论提升,不过由于条件限制,书中大部分内容是相关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阐释,只有少数内容涉及具体的舞台表演艺术,...

  • 苏区戏曲艺术探析

    作者:任荣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块块红色政权在华夏大地上建立起来。随之出现的苏区红色文化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苏区文化形态中,苏区戏曲无疑是比较特殊的一类。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苏区戏剧中,它的艺术成就虽然不如话剧,但是它的编演方法却对后来的延安戏曲,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革...

  • 文化细读:北美学界明清传奇研究的新模式

    作者:何博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随着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cultural poetics)的兴起,以及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20世纪末以来北美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研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曾在《英语学界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新动向(2007-2011)》一文中指出,某些海外研究者"已经将以往那种强调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崇尚文学研究的客观性...

  • 吴门玩花主人与其编撰考论

    作者:马晓霓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现存藉以考证玩花主人生平的文献资料很少。或许正因如此,庄一拂先生对"玩花主人"的介绍十分模糊:"姓名、字号未详,江苏吴县人。"~②我们知道,钱编通行本《缀白裘》面世之前,就出现不少以"缀白裘"命名的戏曲折子戏选集~③。而据可考资料,其中最早者为明代后期玩花主人编选的《缀白裘》。但是,由于原本迷失无考,只有蛛丝马迹尚可寻绎,...

  • 裘琏生平著述考略

    作者:毋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一裘琏的生平裘琏(1644-1729),字殷玉,号蔗村,别署废莪子,世称横山先生,浙江慈溪人。裘琏的祖父与父亲均为明末抗清将领,其父战死沙场后裘氏一门生活甚为贫苦。裘琏善诗文曲辞,又博闻强记,淹通文史,而仕进道路不顺,屡试不第,以卖文、坐馆为业。裘琏晚年因受康熙赏识,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中进士,钦赐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称老乞归。回...

  • 《窦娥冤》的悲剧力量

    作者:梁建明; 高潇倩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名著,位居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金末元初,杂剧占尽一时芳华,成为当时最为耀眼的艺术样式。而艺术的兴盛有赖于杰出的艺术家和优秀的作品,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艺术一如人生,高低起伏,繁盛与平淡交错而行。总会有某些时期仿若突如其来,涌现出一批卓越的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作品。金元之际...

  • 清宫演剧再探

    作者:丁汝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清王朝注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接纳和传承,戏曲寓教于乐的功能获得认可。能够贯穿于清代宫廷二百余年的娱乐,非观剧而莫属。帝后最重要的休闲娱乐就是看戏,进而将演剧纳入朝廷正式仪典之中。康乾时期,万寿(帝后寿诞)庆典时,京城街道鳞次栉比、鼓乐齐鸣的戏台演出,被作为展现民康物阜、太平盛世的重要形式,南腔北调戏曲云集京师,盛况...

  • 清朝宫廷伶人

    作者:梁宪华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清代宫廷伶人是清宫演剧的主要演出人员,清宫伶人的成长与发展为清宫演剧乃至中国戏剧的兴旺发达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一宫廷伶人的构成南府、昇平署是管理戏剧的演出机构,清康熙年间设立南府,南府隶属于"内务府"。南府时期曾分为"内学、外学",内学又分内头学、内二学、内三学。内学皆由太监演员所组成。外学则是民间招来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