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强化保护,优化生存

    作者:龚和德 刊期:2012年第02期

    2011年12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本次论坛是继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澳门、香港、台湾论坛之后的第四届论坛。来自港澳台及内地一百多位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研究学者及相关人士出席了会议,就"戏曲艺术保护与理论构建"、"戏曲艺术院团建设与市场开拓"、"戏曲艺术...

  • 守望少数民族戏剧精神家园,确立中华民族戏剧史观

    作者:曲六乙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一少数民族戏剧从来就是"弱势戏剧"。这在古今中外的多民族国家里,大抵如此。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聚居于边疆地区,过去由于关山阻隔,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与中原地区缺少正常的文化交流,导致藏戏、门巴戏、白剧、傣剧、壮剧、侗剧、布依剧等长期不为中

  • 中国传统舞台之性格

    作者:牛川海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前言中国明清以降传统剧场种类繁多,有宫廷剧场、王府剧场、府邸剧场、私宅剧场、会馆剧场、神庙剧场、茶园剧场、戏园剧场等等,但不论是露天剧场还是室内剧场,是万年台还是草台,是祭祀剧场还是商业剧场,也不计台上演出的是雅部正音还是花部乱

  • 是非感 幽默感 沧桑感——读王仁杰剧作所想到的

    作者:安葵 刊期:2012年第02期

    2011年12月29-30日,由中国戏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福建省文联、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王仁杰剧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厦门、泉州、武汉及香港等地四十多位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艺术家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当代剧作家系列研讨会"活动之一。为了引起大家对当代剧...

  • 阳春白雪,返本开新

    作者:龚和德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梨园戏、曾静萍、王仁杰、王评章的"四位一体",是当代剧苑的一道奇观。王评章称王仁杰为"最优雅的古典诗人",我以为这主要是风格定位。从文化性质上来说,又何尝不是现代戏曲诗人呢?王仁杰的古典化追求,根植于气质才情,又包含着对现代化的反思。

  • “非主流”女性的抒写——评王仁杰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刘祯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这里说的所谓"非主流女性"主要指一些生活逸出常轨的女性,比如寡妇、歌女、妓女、女贼等等,这些女性是王仁杰《三畏斋剧稿》所收剧作主要描摹的对象。对于这些女性,王仁杰倾尽才情地给予了同情,以自己闽中才子的柔情刻画出一个个个性不凡的女性形象。

  • 地方戏曲剧作家的责任——谈谈王仁杰

    作者:王评章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王仁杰是当代风格最鲜明最稳定的戏曲文学家。他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他对戏曲、对舞台的深刻认识,强烈的剧种意识、精深的古诗文修养、炉火纯青的文字,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和力量坚信,对人类情爱心理的独到理解和表达。他毫无疑问是当今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他在当代戏曲史的地位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牢固。

  • 古典诗韵与当代意识

    作者:单跃进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我喜欢梨园戏,喜欢王仁杰的作品,也包括曾静萍老师的表演,也一直在关注王评章对王仁杰及其梨园戏的研究。我很欣赏王评章关于王仁杰是"最后一位优雅的古典诗人"的说法。之所以比较认同这种说法,是它能够反映出王仁杰及其剧作的突出特点,但是这种说

  • 戏曲传统的执著守护——浅谈王仁杰剧作的特殊价值

    作者:汪人元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王仁杰是我深怀敬意的一位剧作家朋友,这种敬意首先来自他对戏曲传统的执著守护。因为这种执著的背后,是他对更为宏阔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热爱和敬畏,而于这种执著之中,无论是文化态度,还是职业操守,或是生命姿态,更会让人感到一种镜鉴的力量。

  • 《节妇吟》的象征意蕴

    作者:谢雍君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在王仁杰剧作里,最喜欢《节妇吟》,因为在这个剧中,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情感如何从萌生、到膨胀、到失望、到绝望,直至毁灭的完整过程。欣赏时,心中感受最深切的,就是"疼痛"。但在疼痛之余,又感受到了快乐。因为《节妇吟》留给读者和观众的,不仅是

  • 类型化,还是个性化——试论中国戏曲脚色行当与西方戏剧的角色类型(上)

    作者:陈世雄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在漫长的戏剧理论史上,有一个时间段是值得注意的,这就是1910-1911年。1910年,俄国大导演梅耶荷德编制了一个叫做"演员的角色类型"的表格;第二年,中国戏剧理论家王国维撰写了《古剧脚色考》。1921-1922年,梅耶荷德对1910年的表格作了大幅

  • 瓦子与勾栏片议——在中日古代演剧空间文化比较之语境下

    作者:麻国钧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瓦子缘起以及勾栏的意义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市民文化消费需求,以及市民文化赖以展示之空间的空前繁盛,对中国古代演出艺术的发展、演出形态的多样化、演出艺术本体的变异、演出体制的变革,甚至演员的训练与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市民文化之中重要的一项是演出艺术,演出艺术

  • 来自民间的声音——浙江地区路头戏现状调研

    作者:沈勇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民间戏剧在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历史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居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研究员从戏剧的历史、发展、本质和文化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他认为:"对民间戏剧地位的认识,无论从戏剧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或戏剧三大基本要素编剧、演员和观众的构成,以及戏剧形式的转换

  • 民间的向度——对《拜月亭》不同剧种的比较研究

    作者:方李珍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拜月亭题材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追本溯源,"本剧最早撰成当在宋元间,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其关目排场已不可考"。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传本是关汉卿在前人同题材故事基础上再创作的元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继而相传为施惠参

  • 从虎丘曲会看当代昆曲民间文化生态

    作者:李小菊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昆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昆曲作为首个列入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的戏曲剧种,其文化生态日益好转。与之相适应,作为民间昆曲重要表现形式的虎丘曲会不但重新恢复,而且历年来不断吸引更多、更年轻的曲友和爱好者参加。勾勒2000年至2010年11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