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导向与平衡——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活动的实施及其对剧目创作的影响

    作者:陆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文化部和财政部在"十五"期间联合实施的旨在推动全国舞台艺术创作多出精品的一项重点文化项目,"这是我们国家推动具有巨大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群众喜爱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创

  • 中西方戏剧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与融汇——论中国戏曲对西方戏剧剧目的改编

    作者:朱恒夫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戏曲自上个世纪中叶,就开始改编西方戏剧的剧目。1942年10月,袁雪芬领衔的越剧团在上海大来剧场上演了根据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情天恨》。1936年,傅金香领导的越剧团在上海龙门大戏院演出了根据莎士比亚的

  • 传统戏曲符号表演主义:建构戏曲表演特征体系

    作者:王士仪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不懂外国语言,也就不懂自己的语言。——歌德一前言本文唯一的目的是归纳:什么是传统戏曲表演特征?接着问,为什么传统戏曲表演成为世界剧坛唯一的、独特的表演体系?它的形成是否源自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美学内涵及其生命力

    作者:安葵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我在《中国现代戏曲理论的构成和新的建设》一文中说:"中国现代戏曲理论是在古典戏曲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的戏剧理论,并通过总结中国戏剧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是现代戏曲理论的基础"。

  • 潘之恒戏曲表演及戏曲审美理论探析

    作者:张英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伴随着中国古代戏曲的逐步繁盛,戏曲表演理论也在不断深入化、系统化。明代,戏曲搬演理论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发达时期。潘之恒以其鲜明独特的戏曲表演理论和戏曲表演审美理论在明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备受瞩目。

  • 迎刃析疑如破竹 擘流辨似欲分风(下)——钱锺书戏曲论零札

    作者:郑雷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三毕生致力于"打通"文史哲和中西文化的钱先生对不同学科往往采取一种"同贯共规"的态度,力求"泯町畦而通骑驿",以"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在他的著述中,仅有少量篇章以探讨戏曲艺术规

  • 戏曲和说书叙事方式的异同——以《武松打虎》为例

    作者:易德波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引言说书(storytelling)的意思大概有两种:一,小的范围,就和评书、评话这个意思差不多。二,大的范围,就和说唱艺术或曲艺的意思差不多。在这里我用说书的第二个意思,即说唱艺术。

  • 二人转原型的跨文化探讨——答复《二人转“原型”研究中的四点质疑》

    作者:杨朴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孙红侠《二人转"原型"研究中的四点质疑》认为我在《二人转的文化阐释》提出的"牛河梁女神庙,那是东北先民举行圣婚仪式的‘神圣空间’,是东北大秧歌的源头,也是二人转的源头",全书起点的"这种对辽西牛河梁女神庙

  • 试论南戏“忠孝不能两全”

    作者:陈刚; 陈力坤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元末高明《琵琶记》一出,便在舞台上骅骝独步,莫与争锋。作为南戏曲祖,它不仅自身达到了很高成就,也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正是这样一部在中国戏曲史上举足轻重的剧作,主题却一直为人们争执不休。

  • 《牟尼合》的曲

    作者:郭全芝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明代剧作家阮大铖(1587-1646)的戏曲作品具有音律和谐的突出特点。他曾经十分自得地说:"余词不敢较玉茗,而差胜之二",首先即是度曲,"玉茗不能度曲,余薄能之。虽按拍不甚匀合,然凡棘喉带齿之音,早于填时推敲小当,故易歌演

  • 改良旧剧,挽救国剧——20世纪30年代后期旧剧命运探索

    作者:孙俊士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旧剧"的两种含义20世纪以来,戏剧界对"旧剧"指称因主体和场合的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与话剧相对的中国传统形式的戏曲(以京剧为主的中国戏曲),一是与只知求新求奇,丧失戏曲精神的低俗戏曲相对的"真正老剧"。

  • 论伶人阶级的泛家族化现象

    作者:厉震林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中国传统家族对于伶人采取除籍制度,使中国伶人与传统家族产生一种"隔离的现象"。潘光旦写道:"社会的与心理的隔离本来是极不幸的,但是在社会的歧视甚至于作贱之下,而伶界的人物依然不断的产生,足见才气之所钟,自有寻常社会

  • 明清会馆演剧述论——以广东会馆演剧为例

    作者:李静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会馆演剧是明清戏曲演出中一种普遍而独特的现象。明清以来广东会馆在各地林立,其中的戏剧演出既反映出明清时期各地会馆演剧的共同特点,又呈现出自己独具的特色。本文试以广东会馆演剧为例,兼及其他会馆演剧,试图窥一斑而见全

  • 戏曲脸谱中对色彩的崇尚与禁忌

    作者:杨蕾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中华民族在对色彩的敏感度上或许与世界其他民族并无太大差异,但是由色彩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却是其他民族未能企及的。这种由长期文化积淀和特殊审美意识构成的对色彩的崇尚与禁忌,更因其神秘而奇异的人文内涵为世人所迷恋。而在颜

  • 戏曲经励科与现代经纪人

    作者:马萱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追溯梨园行里的"经励科"在梨园行的早期就已有了文化经纪人的雏形,在前清时代,一个戏班的演出运行离不了各个环节,在戏班与外界之间有专人负责打点、沟通、解决问题。在齐如山的《国剧艺术汇考》中有记载,"至于这行人之由来,则有两种,一是戏界人不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