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由尚长荣京剧“三部曲”所想到的

    作者:王文章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当今时代,需要代表这个时代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也需要代表当代最高艺术水平的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及其'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就是这样的代表。尚长荣先生何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既有艺术本身创造的因素,也有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变革带来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原因。在改革开放30年的背景下,对尚长荣...

  • 尚长荣“三部曲”·新史剧·时代精神

    作者:刘厚生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在现代京剧的发展历程中,新编历史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新编历史剧,用其广义,包括比较严格的历史剧、历史故事剧、古代名著改编剧、古代民间生活剧以及神话传说剧等等,凡是穿古代服装的都算在内,简称新史剧。

  • 艺无坦途——尚长荣谈艺录

    作者:尚长荣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引子5岁那年,我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是在北京大栅栏内的三庆戏园,我上台演了《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16岁那年,'倒仓'之后的我有幸能在父亲的代表作中担任配角,如:毛延寿、金眼豹、焦赞、《玉虎坠》中的马武,并主演《姚刚》、《黑旋风》、《北诈》、《取洛阳》以及新编历史剧《合州城》等。

  • 尚长荣及其“三部曲”的意义

    作者:龚和德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尽管尚长荣先生有若干出色的传统折子戏,但如果只有一部新作品《曹操与杨修》,我们将如何评价尚长荣的艺术成就呢?我们会调侃地称之为'尚一出'。没有了'三部曲',也就不存在'尚长荣阶段'。上海京剧院50年院庆时,我写文章把这'三部曲'称作上海京剧院的'尚长荣阶段'(现在罗怀

  • 尚长荣艺术断想

    作者:赵山林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一传神与写心1988至2008年,尚长荣二十年的艺术'三部曲',是从塑造一个崭新的曹操形象开始的。尚长荣师从侯喜瑞,侯喜瑞师从黄润甫。黄润甫、侯喜瑞都有'活曹操'之称。

  • 戏曲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安葵; 何玉人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戏曲艺术创作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许多戏曲剧种,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创作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新的创造,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剧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中有些作品在舞台上保留了下来,并在广大地区流传开来,堪称精品力作。回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这...

  • 戏曲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作者:刘景亮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宽松的社会生活、思想解放的倡导、各种西方思潮的涌入、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使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这些,都为艺术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对于高度程式化的古老的民

  • 粤剧研究三十年

    作者:罗丽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民国时期,随着粤剧进入城市,在广州便出现了有组织的粤剧研究活动。20世纪50、60年代,是我国粤剧研究工作的起步阶段,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上获得了一定成果。十年动乱,内地的粤剧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得以复苏。同一时期,港澳地区和海外学者的粤剧研究工作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80年代以来,粤剧研究在业界和学界均得到重视,...

  • 21世纪初川昆研究中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作者:杜建华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07年5月24日至26日,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次展演和研讨活动标志着川昆以自己的抢救继承和深厚积淀赢得人们的重新审视,开辟了昆曲与地方戏研究的新领域。本刊从会议收到的二十余篇论文中选取与川昆有关的若干篇,辟为专栏,以飨读者。

  • 川昆的形成与振兴

    作者:邓运佳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若以方位来概括中国戏曲声腔的音乐特色,似乎'西高东低,南婉北昂'比较切合实际。这既合符我国的山川形胜,又合符东西南北的歌唱特点。这不是指戏曲声腔系统,只是指唱腔特色,故不违背地方戏'多元化'的原则。而作为全国移民大省之一的四川,在戏曲艺术中则兼有东西南北之长。川剧的昆、高、胡、弹、灯,分别具有低、高、婉、昂、博的艺术...

  • 川剧:五种声腔昆为首

    作者:陈国福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中国昆曲艺术已于2001年5月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确认了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的单声腔剧种,昆曲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湖南以及上海、北京等省市,此外,尚有一向被忽略的川昆,即川剧昆曲,或称川剧昆腔。

  • 重臣外放与昆曲入川

    作者:蒋维明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满族统治者以武力征服明朝,同时,亦为当时高度发达的汉文化所征服。清初诸帝,推崇汉文化,希冀以此巩固统治、维系人心。于是,以讴歌忠孝节义为主旨的戏曲,首先是昆曲艺术,受到礼赞和提倡。康熙朝中期,出现了管理宫廷演剧事宜的机构:景山、南府。而以'文治武功'自诩,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更将宫廷戏曲推向一个高峰,礼亲王昭梿在《...

  • 川昆与川剧声腔审美

    作者:刘芸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昆剧团莅蓉演出,我曾在四川剧场欣赏到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墙头马上》、《春香闹学》等,而且还亲睹了昆曲大师俞振飞的精彩折子戏片段。之后川剧院与俞振飞及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王芝泉等一行名家作了艺术交流与座谈,那次难忘的聚会至今仍让人觉得受

  • 川剧昆腔琐谈

    作者:夏庭光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川剧拥有高、昆、胡、弹、灯五种声腔,得天独厚。对于川剧来说,其他戏曲剧种有的,川剧有;其他戏曲剧种没有的,川剧亦有。川剧昆腔,习称'川昆',属曲牌体。它源于苏、浙地区的昆山腔,一经传入四川,逐渐与四川方言结合,成为乡土气息浓郁的川昆。川昆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唱腔和表现手法适应了四川观众的欣赏习惯,能最大限度地使欣赏者听清...

  • 保护文化遗产之我见

    作者:梁谷音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2001年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昆曲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国昆曲界一片欢腾,大家奔走相告。一转眼6年已过,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昆曲实行了政策倾斜:保证院团演职员全额工资;每年拨款1000万元给全国6个院团排戏;抢救、整理传统剧目,将其录制成资料予以保存;报考戏校昆曲班的学生一律减免学费等。仅减免学费一项,就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