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在《郭汉城文集》出版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王文章 刊期:2005年第02期

    2005年6月7日,《郭汉城文集》出版专家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郭汉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戏曲研究工作,是传统戏曲现代历程中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开拓者,是现代中国戏曲理论科学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郭汉城文集》共四卷,分为戏曲研究论文集、戏...

  • 郭汉城先生对戏曲史论科学的贡献

    作者:傅晓航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去年岁末,得到汉城先生的赠书——装潢精美的《郭汉城文集》,这半年来断断续续地拜读了一遍。《文集》中的文章,有些是过去读过的,有些是初读的,但都有新鲜、亲切之感。《文集》的首卷和

  • 《郭汉城文集》出版的几点感触

    作者:曲润海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期间,很愿意给郭老拜年或节日慰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去都能听他说一阵子话。他说的都是学术上的话,使我增长好多知识,听到好多在外面听不到的真知灼见,却没有一句让人啼笑皆非的小道消息,我像崇敬张庚先生一样崇敬郭老。

  • 霜蘸笔 漫挥毫 咬定青山不放松——郭汉城戏曲理论学习心得漫记

    作者:陈迎宪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翻阅《郭汉城文集》,在厚厚的四卷、上百万的文字中,我感受着汉城老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片赤诚,感受着他对党的文艺事业的一片忠诚和一个学者执着求知、严谨治学的坦诚!

  • 新探索 新突破——学习郭汉城先生戏曲程式理论的体会

    作者:郭光宇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郭汉城先生继续坚持着他建国之初就显现出来的理论研究密切联系戏曲艺术实际的扎实学风,对"推陈出新"以及戏曲现代化、戏曲化等课题仍进行不断的深入探讨,同时又以更大

  • 《郭汉城文集》出版专家研讨会纪要

    作者:申文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2005年6月7日,《郭汉城文集》出版专家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郭汉城文集》共四卷,分为戏曲研究论文集、戏剧批评集、诗集、剧作以及"对郭汉城及其作品的

  • “京剧声腔源于陕西”质疑——与朿文寿先生商榷

    作者:苏子裕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阅过朿文寿先生《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一文(原文载《戏曲研究》第64辑),频生疑窦。提出以下意见,与束文寿先生商榷。一偏题走调:名为京剧探源,实证陕西二黄众所周知,京剧是个多声腔剧种,除了西皮、二黄之外,它还有吹

  • 从格范、开呵、穿关到程式

    作者:曾永义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前言一般论中国戏曲特质的,莫不以"虚拟象征"为其艺术表现的基本原理,但虚拟是以虚拟实,将日常之种种举止模拟美化,表现在戏

  • 戏曲文学与表演艺术

    作者:王评章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福建的戏曲文学成就辉煌,20世纪五六十年的整理改编传统戏剧本,主要以思想内容的"化腐朽为神奇"著称,80年代以来特别是历史剧剧本,至今仍为全国戏曲历史

  • 中国戏曲语言中的潜台词

    作者:张雪涛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解题中国戏曲是诗、乐、舞一体的综合艺术,诗、乐、舞各有其独特的语言。本文所论戏曲语言主要指戏曲脚本中"诗"的文本语言,包括

  • 晚清优伶社会地位的变化

    作者:么书仪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优伶在元、明两代都被看作是"贱民"。在元代叫做"官身",有义务无偿地为官府服务。在明代,情况比较复杂,但是,他们属于"乐籍",不准与"良家"通婚,不准参加科举考试,衣着以及乘坐受到

  • 粤东梅州“香花佛事”中的“目连救母”

    作者:王馗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香花",是流行于粤东梅州客家民系的佛教超度仪式。在梅州基层社会有多种称谓,比较普遍的称谓有:做香花、做斋、做佛事、做好事、做功德、做和尚等,均指丧事活动中操行的超度仪式,

  • 19世纪的西方人怎样看中国戏

    作者:孙柏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一定论和成见在西方人对中国戏剧的接受史上,19世纪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然而讨论得却最不充分。我们的目光往往集中在启蒙时期欧洲

  • 元杂剧本体特征论

    作者:戴峰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现代意义上的元杂剧研究,自王国维始。他认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自兹以来,元杂剧的研究可谓成果斐然,但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辨析,仍然不够充分。比如,对元杂剧本

  • 程式与变异:阮大铖《春灯谜》的创作艺术

    作者:郭全芝 刊期:2005年第02期

    <正> 明代戏曲家阮大铖(1587—1646)创作了十余种传奇剧本,并且设置私家戏班,舞台搬演成功,影响很大。当时著名作家张岱在论及阮大铖成功的原由时说:"阮圆海家优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