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台湾歌仔戏与电视媒体的跨界联姻

    作者:蔡欣欣 刊期:2004年第03期

    2004年8月28日至9月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和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歌仔戏研讨会在厦门市隆重举行,来自两岸的近六十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为歌仔戏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畅所欲言、共商对策,极大地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和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论文近三十篇,本刊...

  • 闽南歌仔戏的生存策略

    作者:谢雍君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2002年11月上旬,笔者随《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课题组到闽南地区调查当地的戏曲剧种剧团生存现状,在厦门,观看了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的排练,目睹了市歌仔戏剧团简陋而破旧的排练场,了解到歌仔戏在城市的生存状况。据调查,2001年,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在城市演出场次为30场(包括剧场演出、广场演出、学校演出),而在乡村演出则为139场,...

  • 从歌仔戏的特点看闽南戏曲的发展趋向

    作者:刘文峰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歌仔戏是福建闽南的民间艺术——歌仔流传到台湾以后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艺术相结合,并受其它戏曲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初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歌仔戏无疑是比较年轻的一个剧种,它在形成不久之后就以燎原之势,席卷台湾岛,并由厦门传人闽南,成为深受海峡两岸群众喜爱的一种地方戏。据统计,"目前仅在厦门、漳州、同...

  • 歌仔戏与芗剧

    作者:郭志贤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年近百岁的台湾"歌仔戏"与福建的"芗剧",是同根同源、同一枝头的并蒂花;是同音共曲、各展英姿的一种地方戏。她经历"唐山过台湾"、"歌仔回唐山",歌仔花开两岸香;禁唱"亡国调"变成"改良戏"、"皇民化"统治的"胡撇仔戏",英勇抗争显顽强;"都马"过台湾,"七字"、"都马"并驾齐驱,又是花好月圆争奇艳;三十多年的分离:"电视歌仔戏"、"胡撇仔戏...

  • 《才子牡丹亭》对理学贤文的哲学、历史和文学批判

    作者:江巨荣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吴震生、程琼夫妇所撰的《才子牡丹亭》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思想非常复杂又比较难读的戏曲评点著作。笔者在通读这部书的时候,一面明显地感到,两位批者文史哲的知识非常丰富。在他们的批语中,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医卜星相,甚至外国的宗教风俗,都尽收眼底;文学中的总集文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连笑话杂录,也无不随口吟诵,形诸笔端...

  • 历史氛围中的《琵琶记》价值再审视

    作者:张兆勇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琵琶记》《拜月亭》孰优?明中叶以前已有共论,以为后者有补于风教。这显然与朱元璋开国之初对"风化体"戏剧精神的倡导有关系。可这种情况到明中叶起了变化。推崇《拜月亭》的何良俊出来了,他认为后者更适合于舞台演出。何的观点一出,遭到王世贞、王骥德等人的批评。王世贞认为《拜月亭》"无词家大学问,无裨风教"。王骥德认为《拜月...

  • 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

    作者:纪永贵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董永遇仙传说最早与戏曲结缘是在元代,并最终赖戏曲形式大扬于世,形成经典文本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宋话本《董永遇仙传》之后,至今没有发现这个故事进入明清小说视野的任何痕迹,它只向戏曲形式一边倒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值得考虑。第一,这个故事所宣示的只是民俗理想,所以除了文人在笔记中偶一"实录"外,不能点燃他们的热情...

  • 传统戏曲演唱理论管窥

    作者:陈乃平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自中国民族传统戏曲诞生以来,至今已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形成了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其演剧体系也跻身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列,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来的戏曲研究中,在戏曲音乐问题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对京剧与地方戏音乐关注过多而对...

  • 亦何恨乎秋声——京剧旦行崛起的文化传播原因初探

    作者:宋波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在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之际,《程砚秋戏剧文集》出版了,重读大师遗篇,对程派悲剧不由刮目相看。这不是说程派专擅于悲剧,不过在旦行流派艺术中,程派确实以悲剧而著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真正在广大观众群中产生振聋发聩效果,起到震撼人心作用的总是《青霜剑》《荒山泪》《春闺梦》等悲剧。阅读《程砚秋戏剧文集》的过程...

  • 对中西戏剧交流史上“布莱希特现象”的回味与思考

    作者:杨文华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中西戏剧交流史上,在众多西方剧作家中最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应当是布莱希特。易卜生对中国话剧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促进了中国话剧的建立和现实主义主流的形成。但"易卜生现象"只是单向影响,而"布莱希特现象"才是双向交流。中西戏剧交流史是中西两种戏剧因素不断碰撞、在碰撞中不断融合的历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西戏剧大碰撞中...

  • 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与古代魔镜传说略考

    作者:郭其智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一元代无名氏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是一本热闹戏,全剧五折,描写二郎神与那咤比射、二郎神一箭射穿天狱上的"锁魔镜"遂使被系妖孽逃走之事。剧本一开始就渲染了一幅箭击镜破、天狱走魔的场面。二郎神搭箭射出,

  • 明清传奇中的美玉意象

    作者:万春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对玉如此的热爱。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玉"也是表现最多的一个意象,从《诗经》开始,就有了对美玉的意象的描绘,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齐风·著》:"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一直到《...

  • 明清传奇中的星辰意象及其文化阐释

    作者:杨敏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人类古代历史的消逝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烟消云散,而是留下了无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斑驳碎片。一把凹凸不平的石斧,一片锈迹斑斑的铜钱,一段苔痕深深的长城,一张残缺不全的羊皮书甚至是一方模糊不清的竹简,都会把生活在现代化之中的我们带进辽远的历史空间——也许是先民们筚路蓝缕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也许是某个国泰民安经济...

  • 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

    作者:车锡伦; 蒋静芬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下文简称"图咏")是清末宣鼎创作的诗书画册,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折子装,每页(双)19×35厘米,左画右诗。所画系晚清昆曲舞台上流行的36出丑角戏,分别是:《请医》(《拜月亭》)、《麻地》(《白兔记》)、《写状》《草相》(《鲛绡记》)、《问路》(《牡丹亭》)、《教歌》(《绣襦记》)、《陈仲子》(《东郭记》)、《思饭...

  • 屠本唆的佚剧一种

    作者:郑志良 刊期:2004年第03期

    <正> 关于明人屠本唆的戏曲作品,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说:"所制杂剧,仅只一种,惜未流传。"屠本峻所作的这种杂剧名《崔氏春秋补传》,此剧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著录,它是《西厢记》的补作,祁氏云:"传情者,须在想像间,顾别离之境,每多于合欢。实甫之以《惊梦》终《西厢》,不欲境之尽也。至汉卿补五曲,已虞其尽矣。田叔再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