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杂志简介:《戏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理论、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 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1026
总被引量:1051
H指数:7
  • 戏曲艺术的市场意识与观众意识

    作者:齐建华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以王国维先生的理论研究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在20世纪已开创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在这一学科领域中,近百年来各种研究成果荦荦大观,关于戏剧历史、戏剧文学以及声腔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研究与著述成就斐然。然而,对于市场与观众等方面的研究却显得论者无多、应者寥寥。从理论范畴来看,这当是属于艺术本

  • 前言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中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是目前国内诸多戏曲奖项中由国家权威研究部门主办的戏曲学术奖,每两至三年进行一次,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中共海宁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在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评审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评奖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香港...

  • 第二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评审委员会

    刊期:2004年第01期

  • 第二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获奖名单

    刊期:2004年第01期

  • 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

    作者:朿文寿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在近现代中国戏曲史志典籍中,对于京剧声腔的产源及促成京剧剧种的形成,多数采用安徽说和湖北说的观点,即清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带去二黄调,道光年间湖北艺人又传去西皮调,二者在京同台合流,形成"皮黄",标志京二黄京剧的诞生。笔者通过追溯考证相关历史记载和对比研究现存的实体实物提出,京剧的声腔基础源自于陕西;陕西最古老的声腔...

  • 内坛法事 外台戏——论中国戏剧与宗教的关系

    作者:徐宏图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戏剧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王国维早在民国初年就提出"巫觋"说,认为中国戏剧最早出自原始宗教中以歌舞乐神的巫觋,但此说并未被人们完全所接受,于是学术界又有种种说法,诸如歌舞说、傀儡说、俳优说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未能自圆其说,故又有人提出"多源论",但仍不能服人,因为不管其有多少个源,其中必有一个本...

  • 场上案头的左右倾斜——谈明清文人对戏曲剧本的品评标准

    作者:丘慧莹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一戏曲与戏曲文学本质论戏曲的本质究竟为何?历史上最早对戏剧做定义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便提及表演之被称为"drama"(戏剧)乃指由人物来"dran"(实现 to act or to do)故事。也就是"戏剧是动作的",

  • 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夔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黄梅戏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曾在20世纪50、60年代及80年代两度风靡全国,甚至还波及港台、海外,影响甚巨。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与其他剧种一样,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风光难再。尽管安徽省委、省政府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 金代院本并非“行院之本”

    作者:王万岭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关于院本一词,较早见于元初杜仁杰散套《庄稼不识勾栏》:……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①杜仁杰《元史》有传,可以肯定

  • 互联网与戏曲传播

    作者:王廷信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继以纸张为媒介的报刊、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以电视图像为媒介的电视之后,网络成为传播领域的第四媒体。戏曲艺术在每一种媒体时代,都得到相应的传播。就戏曲而言,其传播形式亦可划分为四个时代:第一,舞台传播时代;第二,印刷传播时代;第三,广播影视传播时代;第四,网络传播时代。舞台传播是戏曲艺术的本位传播,受众可通过舞台面对面...

  • 古老汉剧的艺术特征

    作者:方月仿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中国戏曲体系所具备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人们公认为虚拟性、写意性、程式性、综合性等等。从整体风格上讲,戏曲体系艺术特征包含了汉剧在内的各地方剧种的基本特征。那么,汉剧是否还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艺术特征呢?我们把汉剧和徽剧作了简略比较后发现:汉剧与徽剧一样,曾给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过自己甘甜的乳汁,也曾给其他剧种慷慨...

  • 试论晚清时期的“士子献祭”戏

    作者:张之薇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戏曲剧目中,有这么一个独特的戏剧品类,这一品类构成了中国戏曲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其中,主人公皆为受难的英雄,如比干、屈原、文天祥、方孝孺以及陆秀夫、张煌言、周顺昌等。他们执着的抗争,壮烈的死难,视死如归的凛然大义,难以撼动的节操,构成了极具悲剧性的崇高典型。这些戏剧中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皆...

  • 川剧高腔来源新探

    作者:杜建华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川剧高腔,是中国戏曲高腔剧种中结构形式最复杂、音乐内涵最丰富、发展水准最高的一个分支系统。长期以来,经过历代川剧艺人的创造、精研,将这一以"帮打唱"为主的音乐结构形式推向了成熟完善的境地,成为中国戏曲高腔系统中当之无愧的代表性声腔。从剧目来看,在川剧的2000余个传统剧目中,高腔剧目约占70%。正是川剧高腔所具有的这种完...

  • 近代西学思潮对中国戏曲的影响——兼论近代中西戏曲文化交流的历史定位

    作者:沈惠如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中国文学史上的"近代"(指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西元1919年五·四运动止),是一个空前动荡的时代,旧有的制度和观念面临崩溃,新奇的事物又排山倒海而来,使得文学、戏曲均产生巨大变革。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西学东来"、"西风东渐",然而"西学东来"实可上溯至明代晚期,而承袭欧洲话剧体式的文明新戏亦影响着五·四运动以后的中...

  • 李渔声律观评析

    作者:吴瑞霞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 李渔的戏剧理论问世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他坚持"独先结构",而不"首重音律"的主张,又由于他自称"究竟于声音之道未尝尽解",戏曲学者少有研究李渔声律理论的。有的学者涉及到这一领域,也认为他的声律研究"并无太多的发现",理论思想"比较持平"。实际上,李渔既"是一个戏剧全才,一个精通这门综合艺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戏剧实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