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杂志 省级期刊

Home Darma

杂志简介:《戏剧之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41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关注、戏剧研讨、音乐研究、影视论坛、舞蹈世界、教育天地、文化广场、剧本新作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7-0125
国内刊号:42-1410/J
全年订价:¥ 7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43072
总被引量:20882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133
期刊他引率:1
  •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青年编剧(潜江)读书班开班仪式上的致词

    作者:朱莎莉 刊期:2011年第05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前来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中青年编剧读书班的开班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湖北省文联、湖北省剧协对中国剧协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读书班的主办单位中国剧协、潜江市委市政府,承办单位潜江市文化旅游局、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中国剧协...

  • 王小蝉喜获梅花奖

    刊期:2011年第05期

    在2011年6月10日刚刚落下帷幕的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决赛中,省京剧院一级演员王小蝉凭借出色的表演赢得专家和观众认可,喜获梅花奖。

  • 江城6月落“梅花”——记封面人物、楚剧演员夏青玲

    作者:丁靖 刊期:2011年第05期

    2011年初夏的成都,参加第25届中国“梅花奖”的评委,还有那些特别挑剔的观众,看到夏青玲精湛的表演,都为之赞赏。夏青玲不负众望地摘取了这朵“苦寒”后芬芳的“梅花”,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 楚剧发展 人才为本——夏青玲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思考

    作者:宋涛 刊期:2011年第05期

    时隔数年,楚剧又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不觉十分欣喜。3年磨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奖牌。3年来,剧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老艺术家心劲合一,共担剧种发展之重任,同为推出领军艺术人才而拼搏。所作所为,感触良多,简要归纳,供各位同仁鉴考。

  • 唐恺与《反西凉》

    作者:沈虹光 刊期:2011年第05期

    湖北省京剧院送唐恺去北京学习,进了师资豪华的中国戏曲学院流派班,期中回武汉汇报,演的《反西凉》。 西凉古称凉州,春风不度玉门关,想必很荒凉。诗人的眼光独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年不衰的《凉州词》让古郡名满天下。

  • “样板戏”电影的生产与传播

    作者:李松 刊期:2011年第05期

    “样板戏”电影的生产机制表现在:集中最优秀的创作人员;建立强大的“样板戏”电影工业体系;确立严苛的“样板戏”电影审查与监督制度。“”宣传机器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包括电影来控制传播渠道,强化信息灌输,从而控制思想、驯化心灵。

  • 守护精神家园,宏宣江汉之声——读方月仿《汉剧纵横谈》所感

    作者:钟生华 刊期:2011年第05期

    武汉出版社2010年春推出的“武汉舞台艺术丛书”中,方月仿所著《汉剧纵横谈》值得关注。著者是从事汉剧艺术50年,集汉剧演员、戏曲编剧和戏剧理论工作者于一身的汉剧研究专家。他的这部谈汉剧的文集,汇集了新世纪10年间写就的各种文稿,是在汉剧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特意献给读者的一部汉剧文化读本。

  • 传统戏传承之可能——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黄梅戏团纪行

    作者:柳隐溪 刊期:2011年第05期

    中国戏曲尤其是传统戏在当代还有多少市场?是否还能传承下去?对于戏曲生存发展的珍视呵护、对现状的痛惜担忧,与对戏曲艺术的漠视不屑、对其存在的质疑乃至嘲弄鄙弃,数十年来纠缠不已、如影随形——

  •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州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李巧伟 刊期:2011年第05期

    衡州花鼓戏是明末清初湘南地区流行的民间小戏剧种,以衡州地方方言为舞台语稍加提炼而形成的湘南花鼓戏独一流派。本文从衡州花鼓戏的历史发展背景及重要性、衡州花鼓戏的发展。衡州花鼓戏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论述衡州花鼓戏的发展过程、存在价值、保护现状等几方面。

  • 江苏南通地方戏——现行通剧的唱腔特色研究

    作者:查珏 刊期:2011年第05期

    现行通剧,属江苏省戏曲剧种,流传于江苏南通地区。以说唱表演形式达到驱邪逐疫、祈求通神的美好愿望。其唱腔以古老的童子唱腔为基础,并借用一些戏曲的表演程式加以完善。现今的通剧演唱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它的唱腔了。感人之处悲悲切切,如歌如泣;喜人的地方亦可以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唱到可恨的地方也随之唉声叹气,恨得咬牙切...

  • 对新文化冲击下秦腔艺术发展的思考

    作者:王振宇 刊期:2011年第05期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剧种,其艺术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经过长期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使其在声韵舞台表演方面特色鲜明,并且影响到它剧种的产生与发展,深得人民喜爱。但是21世纪,在新文化新文明的潮流中,秦腔,这一传统艺术精华却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以至于到了被保护的边缘。如何保护秦腔,如何认识秦腔并使之得以发展,...

  • 浅谈越剧《玉卿嫂》改编得失

    作者:毛益华 刊期:2011年第05期

    越剧《玉卿嫂》改编自白先勇同名小说,自搬演至舞台即颇得各方褒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剧本对原作的成功改编。本文通过分析剧作在戏剧技术对选取叙事角度、铺设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等关键点的处理,浅论该剧改编得失之处。

  • 独幕剧《女士们的游戏》中的女性形象阐释

    作者:余俐亚 刊期:2011年第05期

    《女士们的游戏》一剧展示了3个女人的鲜明个性和生活命运。对《女士们的游戏》进行艺术分析和舞台表演,应注重把握人物性格转变的过程及时代特性,发掘全剧发人深省的人性内涵。

  • 一抢万人欣 一抢世界新——贺岁剧《一枪拍案惊奇》观后感言

    作者:江东 刊期:2011年第05期

    对于创新的剧作家而言,有时候怎么写,比写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怎么写关乎构思的切入点与视角的问题。就如同一块上好的黄花梨木材,若不能掌握好它的材质结构,一旦下锯,锯岔了,那么无论怎么使力,都不会再做出好东西来。

  • 非常豆腐——谈楚剧《打豆腐》

    作者:高翔 刊期:2011年第05期

    从隋到唐,科举制逐步完善。平民阶层获得了与贵族同等的出头机会,人才大量涌现,学子们十年寒窗,只盼一日跃龙门,摆脱穷困,光宗耀祖。然而,明代八股文制风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想发展。继而,科举制度的政治化,更使之走向偏狭,师门裙带关系引起的官场黑暗和社会混乱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