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heatre Arts

杂志简介:《戏剧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剧史论研究、戏曲史论研究、现当代戏剧、导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影视艺术、戏剧教学研究、经典新探。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国际刊号:0257-943X
国内刊号:31-1140/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57
总发文量:1125
总被引量:3981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133
期刊他引率:0.8
平均引文率:8.3333
  • 剧作法、戏剧顾问学及其他——论Dramaturgy的若干定义、相关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作者:孙惠柱 刊期:2016年第04期

    Dramaturgy在历史上有过三个主要定义:戏剧评论及理论、剧作法、戏剧顾问学:后二者现在仍然在用,应根据不同语境译为两个中文词,而不是笼统称为“戏剧构作”。戏剧顾问是主要为剧本服务的高级顾问,其重要性证明当今世界主流戏剧依然以剧为本,而非“后剧本”。中国也有人从事“抓剧本”的工作,他们是中国的戏剧顾问。

  • 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与体育

    作者:汪晓云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戏剧与体育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从人类学视野对戏剧与体育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发现两者在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上有本质的相通,还可发现两者共同的仪式源头以及从仪式向艺术的转变。对戏剧与体育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有助于以戏剧研究为体育研究之借鉴,确立体育作为艺术的基本形制,建立关于体育艺术的基本理论。

  • 布莱希特教育剧对剧场的应用

    作者:李其昌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试图梳理布莱希特教育剧的内涵,了解其剧作如何以“辩证”为核心,并运用幕前幕后的表演技巧以刺激参与者在剧场内发言与讨论,从而拓展了剧场应用于教学的多样性。

  • 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审辨性思维的优势与方法——以“PLAY计划”戏剧美育实验教学为例

    作者:周笑莉 刊期:2016年第04期

    审辨性思维是对事物现象或思想主张,怀着审慎的、有目标的审视态度,通过独立、科学而有逻辑的验证,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思维方式。它是独立思考与创新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之一。教育戏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登台演出.是教师将戏剧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重视表演呈现结果,而是强调和注重参与戏剧活动的整个过程。本文研究教...

  • 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

    作者:邹元江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百年来强烈地受到西方话剧思维观念的深刻影响,以致至今早已成为学界和演艺界习焉不察的思维惯性。这里应当加以辩难的问题是:是对象化思维,还是非对象化思维;是个性化思维还是类型化思维;是诉之于“真”的体验,还是诉之于“美”的生知;是以歌舞演故事,还是以故事梗概为媒介显现歌舞;是“是”(什么),还是“怎是”。

  • 从“汤沈之争”看京剧发展路径

    作者:李伟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以中国戏剧史上的“汤沈之争”所呈现的艺术规律为镜鉴,探寻今天京剧发展的可能路径。作为中国戏剧史的重要一环,京剧在其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文学性与表演性严重不平衡的状态.是否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努力,实现京剧的文学与表演平衡发展?本文的回答是肯定的。

  • 京班名角制下的戏剧叙事

    作者:何萃 刊期:2016年第04期

    清末民初时,因近代商业性戏园的推动,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涌现了以名角为中心的、等级森严的名角制戏班。京班的组织结构本为脚色制,一变为名角制后,其戏剧叙事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从根本来看,以突出名角及其技艺为特征。这表现在:在情节层面,以名角所扮人物为中心对旧有情节重新剪裁;在人物塑造层面,名角所扮人物得到“正面化”重构,而...

  • 京剧“流派艺术”献疑

    作者:张翙 刊期:2016年第04期

    京剧“流派艺术”说始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界忽略京剧表演史上“派”之帮派性质,而径直视之为艺术“流派”,并将名角的“个人风格”作为“流派”的核心,衍生出“流派艺术”。“流派艺术”理论的提倡,导致京剧界只见流派艺术不见京剧艺术,将京剧艺术传承变成一种拙劣的“复制”,“门派之别”越演越烈,给京剧艺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作者:解玉峰 刊期:2016年第04期

    甲午海战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变为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渐次发生,知识阶层亦由传统士大夫阶层渐变为现代知识分子,其对民族文化表现为更为自觉的体认和担当。就昆曲方面而言,知识阶层在20世纪前半叶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在上海等现代城市组织数量以百计数的各种曲社;二、组织和建立各种类型的戏剧学社、学校或协会,以培训和教...

  • 论《消寒新咏》的昆曲表演史料价值

    作者:孙书磊 刊期:2016年第04期

    《消寒新咏》是评咏清乾隆末年北京名伶戏曲表演的诗歌合集。作为昆曲表演史料,它著录了当时京城的昆班规模,记载其活动过程、衰落状况,指出其与花部班社在审美追求上的差别,揭示了昆曲演员的行当、来源、年龄与班社的关系及其生活状况等。体现了评咏者尊昆抑乱的审美取向,以及以传神为最高表演标准、把握表演分寸、力避低俗等昆曲表演主张...

  • 《男弹》的百年承袭与流变

    作者:胡淳艳; 王慧 刊期:2016年第04期

    洪升《长生殿》传奇第38出《弹词》(《男弹》),在宫调、套数、格律、板式等方面,都直接继承自元佚名杂剧《货郎旦》第4折《女弹》。《女弹》主要以曲的形态流传,而《男弹》则剧坛、曲坛两擅。清中叶至近代,《男弹》笛色渐变,由小工调、尺字调降为尺字调、上字调,渐成定式。这是宫调调式意义渐衰、笛色兴盛的体现,也与《男弹》的剧情、...

  • 正统意识与民间信仰对《单刀会》创作的双重渗透

    作者:张勇风; 梁菁菁 刊期:2016年第04期

    关汉卿创作的《单刀会》不仅表现出鲜明的汉正统思想,且塑造的关公形象颇具神性,对后世三国题材作品的思想倾向和关羽形象造成深远影响,并成为大量民间庙会(尤其是关王庙会)演出的重要剧目,与民间祀神活动密切相关。前人对《单刀会》关注颇多,对关汉卿创作该剧的原因也有较多探讨。刘知渐和刘荫柏认为该剧是为民间赛村社祀神活动创作而成...

  •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作者:罗锦鳞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所执导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总是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二度创作:深化和拓展主题;变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增加序幕使观众接受和理解;根据演出立意加工或修改剧本;用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台词语言的诗化处理;仪式感与面具的运用;歌队的作用与运用。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思考。

  • 导演教学的“不变”与“变”

    作者:李建平 刊期:2016年第04期

    每一门课的教程随着时展变化,都会逐步显露出它的设计缺陷甚至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应该随着教学实践不断进行修改,甚至重新设计。一种教学方法相对成熟后,它会成为一种传统,四年一贯的这样不断流淌下去;同时某种程度上它也会成为一种简单的教学“工具”.成为惰性的来源,妨碍我们对原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重新思考。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教...

  •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

    作者:王灵均 刊期:2016年第04期

    《南北皮黄戏史述》(于质彬著)是一部戏曲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在详尽占有各种资料,特别是相关口述历史、舞台表演资料的基础之上,对于清代以来南北各地皮黄戏的渊源流变、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南方京剧历史等课题作了全方位论述,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作者立论公允,力戒地方文化保护主义的偏颇,一些内容已经深入京剧表演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