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反思1980年代、理论探讨、新作荐评、争鸣录、当代文艺评论、研究生论坛、作家作品等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9583
国内刊号:11-1581/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841
总被引量:481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10.133
立即指数:0.0106
期刊他引率:0.9791
平均引文率:4.6614
  • 卷首语

    刊期:2019年第05期

    《共和国之恋》里唱道:'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歌咏之间,浮现出深刻的政治伦理:个人融入祖国的前提,便是认同与爱恋。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本期将首先缅怀并致敬与共和国同步走来的先贤,然后探讨'爱国认同'的发生学与代际流转:赵菁借助对爱国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调研,思考了“二次元民族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 陈涌同志二三事

    作者:郑伯农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早就听王增如说,她那里有陈涌的亲笔信,其中谈到对周扬等人的评价,很值得留意。最近看了增如文章,全文引了陈涌的信。虽然我过去多次听陈涌谈论周扬、冯雪峰、丁玲等人,但看了信,仍然感到震撼。信中写道:我也和你说过,你对丁玲的求实态度令人信服。丁玲向你说的“中国只有两个半理论家”,我算半个,在她是盛意,是夸奖我,但周扬尽管犯过许多错误...

  • 爱国动漫《那兔》粉丝群像与“二次元民族主义”

    作者:赵菁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2015年,一部讲述中国近代以来重大军事外交事件的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简称《那兔》),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国产动画。1它由军迷网友'麻蛇'(林超)创作,2011年以漫画的形式连载于网络,后于2015年改编为同名动画并在B站播出,至今已播出四季。该动画将世界各国拟为动物,以“兔子”指代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

  • 保钓后“祖国行”作品中的“新中国”形象与认同——以叶嘉莹、蒋彝、赵浩生、李蓝等为例

    作者:朱双一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祖国行'作品出现的背景及其特殊意义由于冷战与内战造成的两岸对峙,1950年后全世界华人分处于基本隔绝的东、西方阵营。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有关中国大陆的信息,也许仅是报刊记者的胡编乱造、严重失实的'回忆录',文学作品中天马行空的虚构,乃至某些人有意的扭曲造谣,都很容易被大陆之外的华人信以为真地加以接受,并很快地扩大化和固定化,...

  • “晚清鲁迅”经验与二十世纪中国

    作者:李哲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二十世纪是中国经历剧烈转型的时代,这一转型的启动和延续始终伴随着深重的危机。与欧美诸国相比,作为后发现代文明的中国在技术、制度等层面存在诸多限制,而人的'精神'便成为社会变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媒介。正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作为'精神'载体的文学(尤其是鲁迅文学)凸显出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二十世纪历史进程的内部,各个时期的人们都基于...

  • 民国历史形态与革命文学经验

    作者:张武军 刊期:2019年第05期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一系列的平反和'正名',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重新步入正轨,走向繁荣。以《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上刊登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为标志,摆脱政治评判的束缚,强调'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追求,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主潮。'回到鲁迅那里'、'回到某某作家'、'回到文学自身'成为80年代风靡一时的口号。

  • “现代文学”和“现代中国”相互敞开

    作者:段从学 刊期:2019年第05期

    就像开端的创造者不能控制并决定亚当、夏娃的最终选择一样,发生学的源头和开端,也不可能控制和决定新文学的历史走向。事实正如穆旦《诗八首》所说,真正的创造者不断地'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才有了我们的'现代文学'。'五四'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四十年代的抗战文学,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等,都曾在不同的维度上,...

  • 鲁迅文学经验与中国的国家转型

    作者:钟诚 刊期:2019年第05期

    近年来,学界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讨论颇多,尤以社会科学界为盛。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研究,不管是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尝试还是作为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申说,似乎都未触及文学的视野。这也不难理解,文学,在众多社会科学家眼中,是主观的,感性的,脱离世俗经验的,甚至可能导致托克维尔笔下的文学政治,或是韦伯言及的意图伦理式行...

  • 社会史视野与当代文学经验的认识价值

    作者:程凯 刊期:2019年第05期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把1920年代的'乡土文学'同时名之为'侨寓文学'。这双重的命名饶有意味。如果说'乡土文学'意味着批判眼光与乡愁的交织,'侨寓文学'则似乎指明一种寄寓都市,难回故土的割离。这种难返与其说是身体上的,毋宁说是精神上的,准确地说或可称之为'脱嵌'——从那个'老中国'的伦理、社会、生活秩序中脱离出来.

  • 《创业史》中的共同体建设及其困境——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

    作者:陈湘静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现代个人建立在对天然的血缘纽带的否定和对原有的共同体的脱离上。乡村共同体瓦解,土地和劳动力分离,释放出单子的个人(自由劳动力),组成现代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普遍进程。1然而,中国走了一条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定义的农业道路。它并未彻底摧毁乡村社群,而是部分地保留了原有的地缘、血缘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

  • 两种小生产者及其历史命运——重识新时期文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与人性论

    作者:张帆 刊期:2019年第05期

    作为80年代'新启蒙'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甘阳在30年后对其时知识话语的特征作了这样的回顾:“八十年代有几个特征,一个是经济改革不是当时知识界的discourse,而且不在人们的头脑里面,没有人谈这个经济改革,觉得是很boring的事情。第二点是人文科学为主,第三点是西学为主,绝对是西学。”“其实当时经济改革一直都在做,现在回过头看一看,后来看周其...

  • 论叶兆言小说《刻骨铭心》的叙事分裂

    作者:程小强 刊期:2019年第05期

    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的小说《刻骨铭心》(《钟山》2017年第4期)自发表以来,多受好评。作为成名30余年且极具创作水准的名家,叶兆言能持续推进其一贯的民国叙事实属不易。跨度20余年的'秦淮'三部曲(《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很久以来》《刻骨铭心》)的民国南京叙事彰显了作者明晰的历史化/地域化叙事取向——内容上再现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欲乱情迷及...

  • 皮黄回陕——民族形式与旧剧革命

    作者:张晴滟 刊期:2019年第05期

    一皮黄戏,即京剧,起于民间,流入宫廷,又盛于民间。皮黄腔由西皮和二黄融合而成。西皮,源自以弦索弹拨伴奏的秦腔;二黄,源自以胡琴伴奏的汉调二黄。汉调二黄最早出自唐玄宗创立于长安的梨园之歌舞。1二黄声腔遵湖广音,念白多秦音,唱腔高昂。明末清初,二黄翻越秦岭,古调翻新,流传于汉中、安康和商洛各地。

  • 再论古元延安木刻中的地主与农民题材——以“图史互证”看《逃亡地主又归来》和《减租会》

    作者:李公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拟在笔者过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图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对古元在延安时期创作的《逃亡地主又归来》和《减租会》这两幅木刻作品再作综合性的论述,并对旧文中的观点和论述提出某些修订和补充。1本文认为,深入解读这两幅作品,将有助于研究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及具体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有助于深入思考“图史互证”研究...

  • 传统作为介入现实的方式——理解非洲现代书写与艺术实践中的“复魅”

    作者:程莹 刊期:2019年第05期

    在尼日利亚国家电力局办公大楼的门口,树立着一座约鲁巴神话中的雷神尚国(Sango)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尼日利亚艺术大师、非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本·恩旺乌(Ben Enwonwu)为纪念1960年尼日利亚取得独立而创作的作品,于1964年雕刻完成。在独立初期,这座手持战斧、代表光亮与力量的神灵雕像被看作现代性与电力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