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反思1980年代、理论探讨、新作荐评、争鸣录、当代文艺评论、研究生论坛、作家作品等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9583
国内刊号:11-1581/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841
总被引量:481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10.133
立即指数:0.0106
期刊他引率:0.9791
平均引文率:4.6614
  • 陈涌同志杂忆

    作者:李正忠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86年9月1日,《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双月刊)创刊,旋即产生了可谓不小的轰动效应--国内的文艺理论界、思想界对此十分关注,某些西方媒体还专门作了报道,甚至某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还曾投寄来稿件。之所以如此,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国内,粉碎“”,结束并否定“”后,社会上思想解放:一方面反思历史谬误,疗治历史创伤,总结历史经验,拨乱反正;...

  • 为了告别的记念——《陈涌纪念文集》与一种文艺运动的终结

    作者:解志熙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15年10月4日陈涌先生病逝。陈先生以九十多岁的高龄辞世,人们自然无须震惊;而随着陈涌先生的去世,严肃的社会历史批评和革命文艺思潮在中国也确实走向终结了,此所以他的去世仍令人深感哀痛和遗憾。如今批评的时风年年转,与时俱进、入时当令者所在多有,而可观者罕见,今后还会有陈涌先生那样严肃认真、富有卓见的社会历史批评家吗?

  • 打开理解20世纪中国的文化空间

    作者:张慧瑜 刊期:2019年第04期

    因其强烈的现代诉求,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于1985年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一度激发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甚至成为研究界的主流范式。但是,随着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转型基本完成,其直接对立的意识形态隐身,这种范式所蕴含的学术能量也释放殆尽,遭遇越来越多新一代学人的反思。新世纪以来,这种反思全面展开,新的研究方法、思路、成果迭出,...

  • 历史与形式:新的整合如何可能?

    作者:路杨 刊期:2019年第04期

    作为一个“有态度”的选本系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读本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编选与出版,在近十余年来多元共生且精耕细作的研究格局之中,力图找到现当代文学学科某种内在的紧张感。

  • 近十年左翼文学研究中“世界视野”的引入与反思

    作者:翟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中引入“世界视野”,关注中国左翼文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世界资源,并在一种“世界文学”的观念之下重审中国左翼文学的历史价值,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左翼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动向。这种新的变化源于研究者对中国左翼文学与20世纪世界左翼文艺思潮之间联系的高度重视。

  • 光复初期台湾工人写作与新文化实践的兴起——以新见史料《野草》杂志为中心

    作者:吴舒洁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49年3月,台湾省邮务工会的近两千名台湾籍员工爆发了一场争取“归班”的游行请愿活动。“归班运动”的斗争目标在于解决光复后本省籍邮电工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要求台湾省政府尽快将本省籍员工全部归入正式编制,实现与外省籍员工的同工同酬。

  • 农村现代性与农民尊严政治的建立——重读《朝阳沟》

    作者:吕东亮 刊期:2019年第04期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是中国当代戏曲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经典性不仅体现在诞生后风靡一时,被国家最高领导人肯定、被不断传唱、被其他剧种移植、被改编为电影和连环画作品,而且还体现在其艺术生命跨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代,长盛不衰,至今仍然魅力不减。

  • 再谈农村俱乐部: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与农村文艺的组织化

    作者:沙垚 刊期:2019年第04期

    农村俱乐部产生的历史语境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文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政治上讲,是上情如何下达,各项新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如何在农村落地;从文化上讲,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如何被农民接受,并进而成为大众的价值共识。尤其是在官方文艺团体力量和数量均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普及和传播农村文艺,成为燃眉之急。

  • —代人的精神“撤退”——以小说《给我顶住》《繁花》《废都》为例

    作者:吕永林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90年底,《花城》杂志发表了王朔的《给我顶住》,小说写男主人公方言利用女友赵蕾及同事关山平,“费尽心机”地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圈套,在妻子周瑾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成全”了她与关山平的“爱情”,最后,当作品内外的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承受具体的故事结局和人生限定之时,方言却以失踪者的形象弃众人一括后来“疯了似的在全城找了他很多天”的赵蕾...

  • 批评激情、伦理关怀与现实主义的坚守——评李建军《重估俄苏文学》

    作者:杨光祖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越来越远离了俄苏文学。曾经给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巨大影响的俄苏文学,忽然就退隐了,似乎谁一说俄苏文学,就是落伍于时代,而言必称福克纳、博尔赫斯、卡夫卡、纳博科夫,则成了一种新的时髦。其实,俄苏文学早已深入我们的骨髓,不认真研究,我们不仅很难走出一片新天地,也很难清楚地认识自己。

  • 从《新的创作与批评的姿态》看白乐晴的文学观

    作者:董晨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朴正熙政府推出了“祖国现代化计划”,经济现代化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与此同时,在韩国文学界,何为现代文学,如何界定本国文学史上的现代,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等问题,也成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无需赘言,这些讨论关涉到韩国文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发展方向。

  • 从中国网文的“彻底网络化”反观韩日网文生产机制

    作者:金恩惠 刊期:2019年第04期

    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积累了 4亿用户,形成了广泛的读者基础,正如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所言,“我国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和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的世界四大文化现象。”'抛开庞大的内容体量与市场规模,单从生产机制就可以看出。

  • —段不能忘却的视觉文化史——1950-70年代的北京市美术公司与国家任务

    作者:杨简茹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49年以后,古城北平转变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心,从一个禁闭的皇家区域转变为一个政治活动和视觉展示的开放空间。'北京陆续开展了以天安门为中心的一系列国家形象的建设工作。创造新中国的形象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来保证新中国美术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宣传等方面的顺利进行。

  • 情感动员与政论漫画——从1946年的“猫国春秋——廖冰兄漫画展”谈起

    作者:杨凡舒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46年3月14日,由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主办的“猫国春秋——廖冰兄漫画展”在重庆的中苏文化协会(下称“中苏文协”)五楼举办。这个展览春节时在重庆北碚首展,3月移至重庆市区,在北碚展览时已经受到了很大关注,当时迁校至此的复旦大学师生也响应热烈。此时在中苏文协的展览已是第二次开幕,依旧吸引了相当多观众。

  • 曾征/油画

    作者:曾征 刊期: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