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反思1980年代、理论探讨、新作荐评、争鸣录、当代文艺评论、研究生论坛、作家作品等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9583
国内刊号:11-1581/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841
总被引量:481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10.133
立即指数:0.0106
期刊他引率:0.9791
平均引文率:4.6614
  • 彻底的唯物主义美学的命运与明天

    作者:董学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 马克思为彻底的唯物主义美学所奠定的理论根基,至今还没有完全地开掘出来;马克思美学思想所可能而且应该形成的学说体系框架,至今还没有清晰地构建起来。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产生倘若从19世纪40年代初算起,迄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马克思美学的面貌一直还处在比较笼统和模糊的状态。这与马克思的其他思想领域——如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

  • 非物质劳动、“普遍智能”与“知识无产阶级”

    作者:蒋洪生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为什么还要纪念,还要讨论马克思?在很多人的眼里,由于苏联东欧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主义不是已经被证明为过时了吗?对于这一问题,美国理论家弗里德里克·杰姆逊是这么回答的,他说,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永远不会过时。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1杰姆逊此论甚是。马克思...

  • 作为一项“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及其射程——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的思考

    作者:周展安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概念的"共产主义",既不是由马克思,也并非由恩格斯创造。据考证,英国牧师巴姆比(Goodwyn Barmby)最先使用了"共产主义"一词,时在1840年。1但是,只有通过马、恩的思考,通过他们或单独完成或合作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共产主义"的理论才...

  • “心回肠转”与“直杠子”——《创业史》视域中的干部、群众与国家

    作者:李娜 刊期:2018年第03期

    引子:"心回肠转"与"直杠子"——一个理解合作化运动中的干部的视角 "心回肠转"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创业史》第一部的十六章。2 1953年春天,梁生宝要带着互助组进山割竹子,行前到黄堡区委会找王佐民书记,适逢渭原县委副书记杨国华也在,正要"到蛤蟆滩去呢"。庄稼院办公室里,这场区、县和村社干部之间亲热而严肃的谈话,很值得琢磨。

  • “理想人物”的历史生成与文学生成——“梁生宝”形象的再审视

    作者:程凯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十七年文学的形象系列中,梁生宝是一个别具认识价值的人物。自诞生之初,这个"理想人物"就曾遭到是否过于"拔高"的质疑。但梁生宝的"理想性"并非"理念先行",作者柳青是试图通过梁生宝的品质、性格、精神、素质来呈现他对于在合作化运动的"现实"中需要什么样的人的理解。这种人既是"现实"所必需的,也是"现实"所应该培养、生成的。...

  • 重新思考1970-80年代的陈映真——出版《陈映真全集》的意义

    作者:吕正惠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 《陈映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全部23卷将在2017年年底出齐。我把23卷的排印稿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因此,可以初步谈一下出版《陈映真全集》的意义。在编辑之前,我和编辑团队就编辑原则相互沟通。大家都同意,《陈映真全集》应打破文类界限,完全采取编年形式,把所有的作品、文章、访谈等按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加以排列...

  • 杨逵文学观的特殊面向及其实践

    作者:朱双一; 俞巧珍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杨逵左翼现实主义文艺观的特点 在众多台湾作家中,杨逵的外表、穿着也许最像普通的劳动者,但他其实是并不多见的留学日本文学科系的"科班"出身的作家,其文学观念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准,而非纯粹的作家创作经验谈。作为崛起于30年代的左翼作家,杨逵秉持现实主义的文艺观是并不奇怪的,这既是当时的时代潮流,也是因严峻环境而从实际...

  • 见证苦难的历史,抚慰民族的伤痛——记两部关于菲律宾军事戒严主题的戏剧作品

    作者:赵志勇 刊期:2018年第03期

    1972年9月21日,菲律宾独裁者斐迪南·马科斯颁布了"军事戒严法"。持续九年多的军事戒严,构成二战后菲律宾社会最深刻的政治创伤。1986年马科斯的独裁统治被推翻后,对军事戒严时期进行纪念、反思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2017年是戒严法颁布45周年,菲律宾国内的纪念活动声势极为浩大。在持续一年时间里,各大城市纷纷举办相关主题的艺术节、电影展、...

  • “人民”的余像:小剧场戏剧《切·格瓦拉》和世纪之交的主体想象

    作者:孙柏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人民戏剧”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2000年4月12日,小剧场戏剧《切·格瓦拉》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首演。这部剧由黄纪苏、张广天、沈林、王焕青、罗江涛集体创作,七位年轻的职业演员担任演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制作和出品。

  • 看见与再现——纪录片《工厂青年》的意义

    作者:郭春林 刊期:2018年第03期

    《工厂青年》是一部不错的纪录片。伊文思说,"一部纪录影片的力量主要来自它的内容。"2更准确地说,来自内容与形式的贴合。在我看来,《工厂青年》发现了我们时代的症候,并且找到了较为贴切的再现形式;它让我们看完电影后,不得不严肃地直面当代中国的现实,对一些重大命题进行思考。

  • 中国故事的现代表达——王方晨《老实街》读札

    作者:杨庆祥 刊期:2018年第03期

    见过王方晨几面,中年男子,平头,话不多,很温和的模样。第一印象就是规矩——也就是"老实"的同义词。说起来,王方晨是个"老"作家,据资料可考,他80年代即开始小说创作,曾获第三届泰山文艺奖等奖项,几乎与80年代的"文学热"保持着生理性的同步。

  • 逐鹿新媒体:宏观政策的博弈,或共赢?——试论社交媒体平台与中国主流新闻生产之关系

    作者:吕新雨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主流媒体的困境:从东方网与腾讯的遭遇战说起 2015年12月,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的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2016年8月15日,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互联网企业要坚守社会责任》:"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上,地方党委和政府既是管理者,也是战略投资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明白当前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 身份、角色与图像——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形象的塑造逻辑

    作者:吴静 刊期:2018年第03期

    "劳动"与"英雄"的结合发端于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1,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产物。19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为突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借鉴了这一模式,在边区大力推广劳动英雄。在此过程中,劳动英雄转变了传统英雄的形象表征~2,成为党改造群众、巩固执政地位、塑造自身形象的工具。为适应这种转变,如何重塑英雄形象,成为向群众推广新理...

  • 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探求周思聪创作中的“似”

    作者:韦文翔; 佘丹丹 刊期:2018年第03期

    周思聪堪称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性画家之一,吴冠中曾评价她"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和人品在中国都是一流的"。周思聪的绘画语言单纯凝练,表现出极高的才智悟性和修养。她的人物画小品娴熟挥洒,着笔有限,意趣无垠。尤其她笔下的荷花似舞蹈的姿态,飞动摇曳、似真似幻。本文意在探讨周思聪艺术创作中的"似",这里所说的"似"是一种意境,并...

  • 卷首语

    刊期:2018年第03期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它以哲学为“根”,以政治经济学为“干”,以其他众多学科为繁密的“枝叶”。作为“综合的”社会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具备一种整体观,也就是说,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对一个“社会”的结构及其要素进行完整的剖析,判明其内在的社会性质,指出其所处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