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反思1980年代、理论探讨、新作荐评、争鸣录、当代文艺评论、研究生论坛、作家作品等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9583
国内刊号:11-1581/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841
总被引量:481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10.133
立即指数:0.0106
期刊他引率:0.9791
平均引文率:4.6614
  • “时刻准备着……”——陈涌前辈的遗言

    作者:涂武生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一 "时刻准备着!……"——没有想到,这竟是我听到陈涌老的最后一句"戏言"和"预言";对我来说,这就是他的"遗言"或"遗训"。2013年12月27日,李正忠、陈飞龙、祝东力、李云雷和我一行5人,专程前往万寿路看望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的创始者、老主编——陈涌(杨思仲)。他已94岁高龄,可看上去还是精神抖擞、老当益壮,而且还时时接待来...

  • 缅怀杨老 学习杨老

    作者:李平安 刊期:2015年第06期

    杨思仲(笔名陈涌)同志是公认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对我来说,他还是一位可敬的长者和严师。今天参加对杨老的追思会,是想借以表达我对杨老的深深敬意、深切怀念!同时也想表达我对杨老的愧疚之情!

  • 陈涌先生祭——中国文艺理论界的脊梁

    作者:刘润为 刊期:2015年第06期

    惊闻陈涌先生逝世的噩耗,我很悲痛!还是在春节前夕,我原本打算去给他拜年。他家里人告诉我,他在北京医院住院。我又赶到医院,其时先生已听不清别人讲话,我们便用小黑板交谈。我写:"您很快就会康复,至少要活到150岁。"先生虽沉疴在身,依然不改幽默、放达,微笑着在小黑板上写道:"那不是人,是妖。"殊不料此一见竟成永诀,"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 悼陈涌老师

    作者:王尚寿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一 2015年10月10日8时多,电话铃响了,我没有想到是噩耗——陈涌老师去世了。这是他女儿杨小菲打来的电话。她并非向我报丧,而是要了解她父亲当年在兰州时的情况。我问去世的时间,她说10月4日23时零3分。她还解释说,她父亲有遗言,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活动,所以没有通知亲朋好友,遗体已经火化。但有关单位的领导和生前好友得知消息后,到家里来了,...

  • 高扬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坚守社会主义文艺阵地——在陈涌老师追思会上的发言

    作者:陈飞龙 刊期:2015年第06期

    首先我代表《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向我刊第一任主编陈涌老师逝世致以最沉痛的哀悼。陈涌老师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对党的文艺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陈涌老师的逝世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风范——陈涌先生追思会”综述

    作者:刘玉红 刊期:2015年第06期

    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专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陈涌于2015年10月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2015年10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风范——陈涌先生追思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以《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为例

    作者:王本朝 刊期:2015年第06期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反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

  • 思想如何进入“文学”:《新青年》与新文学的思想性

    作者:季剑青 刊期:2015年第06期

    作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从《新青年》上围绕白话文学的讨论开始的。对于文学革命发生的过程,学术界已有大量论述,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往往是从一个已经被常识化的"文学"观念出发,有关文学革命的一些基本的前提性的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厘清,例如,最初在《新青年》上参与白话文学讨论的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

  • 经“救亡”而实现的“启蒙”——以《新青年》的变化为线索

    作者:傅正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一、救亡与启蒙的断裂?——由胡适引发的问题 众所周知,1980年代在甚嚣尘上的"启蒙热"之下,首先被思想界重估和再书写的,就是"五四新文化"。最为有力的解释框架,就是李泽厚的"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说。按他的说法:"包含两个性质不相同的运动,一个是新文化运动,一个是学生爱国反帝运动。"这种解释,不啻把新文化运动和做了断裂。前者侧重...

  • “社会”如何“运动”?——对“五四”时期文化政治一个侧面的考察

    作者:袁先欣 刊期:2015年第06期

    关于"五四",王奇生教授曾有一篇名文:《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该文所关注的"运动",乃指"‘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的过程中,"‘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之间所发生的互相激荡。本文题目为"‘社会’如何‘运动’",这一标题并非有意为之的"戏仿"。与王文类似,本文也试图追究"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

  • 七十年后再回首——重读《白毛女》

    作者:李松睿 刊期:2015年第06期

    2015年5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8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七十年后再回首——重读《白毛女》"。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李松睿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陆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原所长李正忠...

  • 市场化时代的劳动美学——新时期以来关于劳动的想像与书写

    作者:崔柯 刊期:2015年第06期

    2015年6月2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9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市场化时代的劳动美学——新时期以来关于劳动的想像与书写"。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崔柯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刘岩、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洪喆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

  • 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新发展

    作者: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 佟登青 刊期:2015年第06期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批判理论? 显然,批判理论包含了对其他理论的批评,但它不止于此。批判理论部分地是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关系。所以批判理论不只是关于思想的,它也是关于世界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社会现实的。

  • 论托尼·本尼特的非文学的文学理论

    作者:强东红 刊期:2015年第06期

    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受过系统的社会学训练的英国学者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的学术研究显得别具一格。他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与各种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努力发展一种更加彻底的社会化和历史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倡导对文学/社会关系领域进行非审美的理论分析,并指出与审美决裂的一系列概念、方法和程序。本文意欲对托尼·本尼...

  • 再论《子夜》的“主题先行”

    作者:毛夫国 刊期:2015年第06期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的浪潮中遭到贬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题先行"。对于《子夜》的"主题先行",论者大多以1939年6月茅盾对《子夜》的主题的阐释——"回答托派"作为主要论据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回答托派"的阐释自1933年1月《子夜》出版至1939年6月《〈子夜〉是怎样写成的》发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