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反思1980年代、理论探讨、新作荐评、争鸣录、当代文艺评论、研究生论坛、作家作品等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9583
国内刊号:11-1581/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841
总被引量:4811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10.133
立即指数:0.0106
期刊他引率:0.9791
平均引文率:4.6614
  • 胡学文小说中的现实品格与精神操守

    作者:焦会生 刊期:2010年第04期

    胡学文是“底层文学”或“新人民性文学”的实力作家,以其《命案高悬》、《背叛》、《向阳坡》等优秀作品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真实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形成了“朴素、干净、准确”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创作风格,并因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 论特里·伊格尔顿的批评观

    作者:蒋显璟 刊期:2010年第04期

    在当代英美文学理论界,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毫无疑问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以其《文学原理引论》(1983年)一书而蜚声英美文学理论界,并以其睿智、诙谐的文风赢得了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因此该书自面世以来热销不衰,以至于哈佛商学院竟然把此书列为成功营销的一个案例,各大学的英美文学系也将其指定为必读书,

  • 特里·伊格尔顿爱尔兰文化研究中的去殖民策略论

    作者:贾洁 刊期:2010年第04期

    自1990年代起,特里·伊格尔顿的一系列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著作陆续出版,包括“三部曲”《希斯克利夫与——爱尔兰文化研究》、《疯狂的约翰与主教以及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其他论文》、《19世纪爱尔兰的学者与反叛者》,同时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亦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中。

  • 世界汉学家论赵树理文学的民族形式

    作者:宋绍香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40年代,太行山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因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和随后的一部中篇小说而名扬全国:不但引起了太行山区广大农民听众和读者的喜爱,而且还博得了蒋管区广大读者和文坛巨匠的兴趣和青睐。所以,当年不远万里赶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说: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之外最出名的人了。其实,他早已闻名全中国...

  • “十七年”小说的图像叙事

    作者:龚奎林 刊期:2010年第04期

    “十七年”小说常常通过封面、插图、地图等图像副文本与小说正文本一起描绘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进程,通过革命意义的经典化打造和价值诉求的革命认同教育、宣传和鼓舞读者,而且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与差异,这些图像也会随之修改和出版。

  • 鲁迅的第二自我——《呐喊》、《彷徨》中艺术群像的个体化透视

    作者:钱少武 刊期:2010年第04期

    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叙事人为“我”的有13篇。其中《狂人日记》开篇就交代了“我”即“狂人”,也即“日记”的书写者;《伤逝》的整个叙事文本为涓生“手记”,而“我”即为“涓生”;《阿Q正传》虽在序中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主,但正文却采用了全知叙事的形式。除这3篇,在余下未明确标明文本书写者的小说中,

  • 历史纪实与戏剧文学的艺术再现——鲁煤《里外工会》剧本的文学史价值初探

    作者:赵心宪 刊期:2010年第04期

    在四幕话剧《红旗歌》剧本写作之前,鲁煤曾执笔写过独幕话剧《反对三只手》和六幕话剧《里外工会》。长期以来,学界认为后两个剧本不过是剧作家成名前的“热身”,鲜有学者专题研究、深入探讨其文学史价值。《反对三只手》因工人题材的拓展与主题的时代新意,被《人民日报》连载,并在解放区“被广泛推荐”。

  • 文学之光在这里闪烁——读郑伯农的《诗词与诗论》

    作者:姜孟之 刊期:2010年第04期

    《诗词与诗论》是一部集郑伯农创作的近体诗、古体诗、词作品及与诗词有关理论的书。

  • 论葛水平小说的地域文学特色

    作者:石立干 刊期:2010年第04期

    当代文学构成地域特色的基本元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当下的地域文学研究中似乎尚未明晰。厘清这些问题对地域文学研究也许不是无谓之举。近年来,在文坛上逐渐出名的葛水平没有书写繁华都市、个人隐私、

  •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爵士乐》解读

    作者:荆兴梅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迄今为止已经有九部长篇小说问世。《宠儿》(Beloved)为作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评论界炙手可热的研究素材;

  • 马克思的“不平衡”理论与艺术的“终结”

    作者:黎杨全 刊期:2010年第04期

    “艺术终结”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人们经常引用的是黑格尔、海德格尔、阿多诺、丹托、米勒等人的相关论述,却忽视了马克思在这方面的分析。马克思虽没有直接提出“艺术终结”的说法,但他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的理论却为此提供了根本的认识论框架,或者说,“艺术终结”正是“不平衡”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语境下的现实演绎,对我们理...

  • 美与审美的发生是根本不同的美学问题

    作者:贺天忠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70年代后期,由于主体实践美学的观点居于主流的地位,加上1980年6月在昆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美学研讨会确立的以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作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定调的影响,1980年代初中期,我国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展了热烈的美学理论问题的研讨,

  •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工笔画

    作者:梅琦 刊期:2010年第04期

    近年来工笔画作为中国民族绘画的典范,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大批中青年工笔画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使得当下工笔画艺术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创作格局,为传统工笔画艺术向当代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但是在这种繁荣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工笔画自身存在的危机:即工笔画的创作大都沿袭了旧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还没有参与到“当代艺...

  • 视觉直观与心灵品悟——再谈影视与文学的审美品格与审美特征

    作者:向怀林 刊期:2010年第04期

    当代社会,“视”文化的流行和“读”文化的冷落似乎无情地印证着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的著名论断:“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样的态势使我们不能不思考:影响人类数千年的“读”文化真的将穷途末路,而风行天下的“视”文化真的成为其终结者?

  • 全国文艺思想研究会在宁波召开学术年会

    作者:周进祥 刊期:2010年第04期

    全国文艺思想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4月17日至22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学者、作家、文化宣传工作者、在读研究生。韩国极东大学李承熙教授也特地赶来参加会议。本会会长、吉林大学教授刘中树致开幕词,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伟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