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5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新探、中国现当代文论、文学研究、外国文论、文学研究、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的理论研...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0257-0254
国内刊号:31-1152/I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7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632
总被引量:7561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9.0625
立即指数:0.0112
期刊他引率:0.9639
平均引文率:17.236
  • 论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作者:陈剑晖 刊期:2019年第04期

    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先生多年前提出中国文学注定要以抒情为主导,抒情精神是中国的一个文学传统。此观点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散文抒情传统的梳理考察,对陈世骧的观点作出了回应。在追溯中国散文抒情传统流变的基础上,文章归纳出'离—归'情感模式、'乐—忧'情感模式、'喜—悲'情感模式三种抒情形态。从抒情立场和内容上说,西方抒...

  • 增强现实与空间转向——网络文学的场景书写及其审美变革

    作者:韩模永 刊期:2019年第04期

    网络文学的场景书写包括三种代表性的形态,即作为空间图景、虚拟现实和定位叙事的场景,它们之间虽存在差异,但都侧重于对位置、场所、空间、视觉等要素的刻画和塑造。这些写作倾向和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书写,并导致文学发生了诸多变革。具体来说,在内在的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文学从摹仿现实走向增强现实。前者表面虚构,本质真实,后者则表面...

  • 看的方式:历史化、技术化与中国艺术经验

    作者:刘泰然 刊期:2019年第04期

    马克思提出了'感官的历史化'问题,指出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性特征在于人能够以他们的技术,预见到某种不是被自然给定的且终将能够被人创造出来的将来之物。但在此涉及到的技术与身体、技术与劳动、技术与人的感知方式的关系诸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深究。借助中国艺术经验可以让我们在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感官的历史化'与'感官的技术化'问题区...

  • 技术哲学视野中人与物居间关系的现代性危机诊断

    作者:张郑波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人'与'物'和谐共生,是维持生态平衡与社会稳定发展的规范性基础,随着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和神经科学等的迅猛发展,两者之间产生了诸多的现代性危机,包括人与物的对峙分裂、人与物的高度接合、人与物居间关系的价值迷失等,并将引发(或可能引发)生态失衡、道德沦丧、情感扭曲,甚至人类毁灭性的生存灾难。对此,寄希望于回到'未分裂的世界',开启人与...

  •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文浩; 樊祥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发起、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承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主题为'物质、媒介与技术:当代文论研究的新动向'。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朱国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肖百容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负责人赵炎秋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 宋元“讲史话本”的伎缘与学缘

    作者:徐大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宋世社会存在着一个伎艺讲史—经筵讲史的关系框架,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不只存在于从经筵讲史到伎艺讲史之间,还存在于宋代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伎艺讲史、通俗历史读物即是这一脉线分处于口头领域、书面领域的两种表现形式。'讲史话本'的出现,正是在承续宋代经筵制度引领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的基础上,激励于通俗历史著述的...

  • 近代语言革新与小说语体的变革

    作者:刘晓军 刊期:2019年第04期

    近代小说语体的变革与语言革新运动息息相关,在言文合一运动与国语统一运动前仆后继的推动下,近代小说语体实现了文言与白话的消长。在文白消长的过程中,白话语体吸收了传统文言的精华,接受了翻译语体的影响,又包容了文言与官话两种模式,呈现出众声喧哗的语体形态。近代小说语体变革的完成,为现代小说语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资源。

  • 史、杂史与小说

    作者:周瑾锋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中国古代小说与史的关系极为密切。史学的发展导致史书逐渐分流,杂史和小说即是史乘分流的产物,'史之余'的观念由此产生。从史到杂史再到小说,是'史性'逐渐流失、'小说性'逐渐增加的过程,杂史处于史到小说的过渡状态,具有双重性。杂史与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有劝惩与补史的功能,而在内容、体制、功能等方面有所区别。

  • 中国古典诗学中公私范畴的内涵与特征——以章学诚“言公”论为中心

    作者:颜庆余 刊期:2019年第04期

    公与私的问题,在思想史研究中已经得到深入的讨论,而在文学史研究中还有待展开,清人章学诚'言公'论可以作为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开端。以章学诚'言公'论作为中心,中国古典诗学的公与私的问题,可从所有权、独创性和作者问题三方面展开论述。所有权观念的形成及其回应,独创性的追求与自得的诗学,以及作者的权威与诗歌的共同体,这三方面的讨论表明中...

  • 浅析唐赋以诗句为题的现象

    作者:唐颢宇 刊期:2019年第04期

    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在唐代诗赋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大创作背景下,唐代的赋作有一种命题方式是以诗句作为题目,即'赋用诗题'的现象。'赋用诗题'影响了赋的创作内容和主旨,体现出诗、赋两种文体在表现方式和特征上的异同,明显地揭示出诗赋合流在唐代的文体发展中的趋势。本文整理罗列出《全唐赋》中所有以诗句为题的赋作,分析其意旨与写作手...

  • “今之乐犹古之乐”说的接受维度探析

    作者:陈妙丹 刊期:2019年第04期

    孟子与齐宣王论乐,旨在倡导'与民同乐'的仁政思想,而'今之乐犹古之乐'说,并非其刻意提出的理论主张。因孟氏未有专门的完整的论证和辨析,此说留给后人颇多争议和阐发的空间。对于孟子的'今之乐犹古之乐',宋人多从史学与理学的角度加以否定。而到了元明清三代,则基本以赞同性观点居多。在肯定今乐的价值上,赞同派存在复古乐与重今乐这两种不同的...

  • 论美的经验依据

    作者:李宏祥 刊期:2019年第04期

    当代流行的大众美学总是在滥用美的概念,把美归于人身的表面经验,而未理解真正的美及其精神经验。与普通所说的美不同,真正的美存在于出神经验中。与表面经验不同的是,出神经验是融身心于一体的整体性经验,其中人会体验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绝对的实在感。与病态的心理幻觉不同,出神经验中的美感是自然规律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显现,它证明了人和宇宙...

  • 从中性到他人:列维纳斯论布朗肖

    作者:王嘉军 刊期:2019年第04期

    列维纳斯与布朗肖的文艺思想处于一种富有张力的联合关系中。二者都试图冲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艺术观,不过在是由中性的'外部',还是作为他人的'绝对他者'来冲破存在论的总体性这点上,二者却存在一定的分歧。总体而言,列维纳斯和布朗肖为我们展示了两种迥异而又共通的伦理学和文学,前者意图用伦理学来超越哲学的总体性,而最终却在深入到这种伦理学...

  • 从“像”到拟像:德里达论书写

    作者:董树宝 刊期:2019年第04期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他在《论文字学》中基于'柏拉图-卢梭-索绪尔'的主线批驳了西方思想自柏拉图以来的'书写是言语之像(image)'的观念,不过索绪尔的'语言中只有差异'的差异原则激发着德里达深入地阐述书写与延异的关系,由之他将索绪尔的静态的'差异'变成了动态的'延异',书写在拟像中进行着差异的游戏,在'像'的替补运动中...

  • “自我”的悖论——论新文学“个性解放”的伦理问题

    作者:宋剑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文学以'自然人'为表现形式,去追求'自我'与'自由'的人生理念,的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步。但是,这种绝对的'自我'与'自由',又直接动摇了传统文化的伦理关系,使人的行为变成了无序性。一旦'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并脱离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节制,那么'自我'与社会之间便会形成对立,并最终因其无法生存,而陷入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新文学对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