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5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新探、中国现当代文论、文学研究、外国文论、文学研究、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的理论研...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0257-0254
国内刊号:31-1152/I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7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632
总被引量:7561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9.0625
立即指数:0.0112
期刊他引率:0.9639
平均引文率:17.236
  • 阐释语境中的开与闭

    作者:约瑟夫·马戈里斯 刊期:2016年第02期

    但丁声称指导或支配中世纪文学的是封闭模式,而艾科和罗兰·巴特则持相反意见,支持不同程度上的开放模式,本文将这两种模式假定为阐释实践中的两极。此两极暗示着对两种情形的有限思考,一方面思考“唯一可能的正确方法”,另一方面思考我们时代特有的对偶然刻意的回应与联想日渐增长的宽容和分散,这些回应与联想传达了一种相关性,但随时又...

  • 荀子与所罗门论对丧亡的美学回应

    作者:凯斯琳·希金斯 刊期:2016年第02期

    人们通常以审美的形式表达并体现与丧亡相关的情感,这些形式包括纪念碑这样的永久性作品以及仪式类的表演。墨子对繁缛葬礼持批评态度,而荀子对墨子的回应则有助于解释审美上极其精美的仪式对于丧亡经历者的情感具有怎样的价值。荀子的论述与罗伯特·C.所罗门所考虑极其契合。所罗门提出,哀伤是道德上义务,悲伤是一种功能性的情感,尽管表面...

  • 音乐表现力的跨文化认识

    作者:詹姆斯·O·杨 刊期:2016年第02期

    根据相似性理论,音乐的表达特点与人类表达行为具有相似性。辨识音乐作品的表达特点就是要认识音乐与表达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例如,慢节奏音乐往往产生悲伤感,这起码由部分原因在于悲伤的人语速缓慢。表达行为的某些形式存在于各种文化中。当某些音乐的作者和听者来自于同一种文化,听者就更善于辨识出那音乐的表达特点。与作者来自同一文化使...

  • 像似意识:意义的物质感

    作者:杰弗里·亚历山大; 高蕊; 赵迪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旨在讨论文化社会学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即像似意识的兴起。本文主张像似可以视为浓缩的象征形式,它使社会意义植根于物质形式,它使抽象的认知和道德包含和隐匿于美学外形之下。换言之,意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美丽、崇高、丑陋或者仅仅是平庸的物质性像似得以显示。但只有借助于感觉,像似的力量才得以产生。同时,本文比较了这一新视角与其他诸如唯...

  • 艺术认知活动中的视觉行为分析

    作者:凌晨光 刊期:2016年第02期

    "看"是人把握对象、认识自身、建构世界的重要环节。对看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看见。看是行为,看见是结果,然而"看"未必能"见"。看见把原本不在关注焦点的对象经选择和聚焦而令其呈现,这是个不可见变为可见的过程。二是看出。"看出"体现了视觉认知理论中的深度模式观念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透视",而且是观看者借助于想象...

  • 男性气概与男性气质:男性研究中的两个易混概念辨析

    作者:隋红升 刊期:2016年第02期

    男性气概与男性气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但国内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缺乏正面系统的辨析,以至于在这两个概念的译介和使用方面存在着相当的不准确性。因此,弄清楚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的联系与区别,是国内男性研究或性别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在男性气概和男性气质的研究成果,从两个...

  •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研究方法——基于弗兰克·莫莱蒂文学定量分析法的考察

    作者:陈晓辉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研究难以规避计算的钳制,定量分析因而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论文认为,弗兰科·莫莱蒂的文学定量分析法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例证。他由定量分析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历史演变中确认其向人文学科转换的可能性。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猜想为莫莱蒂提供了理论基础,大型数据库建设、跨库检索、智能分析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

  • 论公共艺术的在地性

    作者:安德里亚·巴尔蒂尼 刊期:2016年第02期

    艺术的"在地性"一直是公共艺术中的焦点问题。在地性观念旨在强调艺术与场所之间既改变、又适应的辩证关系。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逐层论证了三种公共艺术品的展示类型:透明型、割裂型与辩证型。如果公共艺术的价值是参与地方身份的建构,促进民主的抗议,那么,卡斯塔尼亚的在地性观念更能胜任这一使命。因为它既响应了地方精神,延续了...

  • 空间体验与艺术表达: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为视角

    作者:阎嘉 刊期:2016年第02期

    戴维·哈维提出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为理解和阐释艺术创作中的空间体验与艺术表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根据这种理论,空间的含义始终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其复杂性不是由这一概念本身决定的,而要取决于人类物质生产的历史状况和语境的变化。在对空间的体验中,物理空间所折射出的人类生产状况和物质特性,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心理体验和历史想象。对空...

  • 戴维·哈维对法国文学空间的解读

    作者:刘进 刊期:2016年第02期

    戴维·哈维是西方"空间转向"中实现地理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相遇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其空间观念在本体论、现代性与文化艺术的三重维度上展开。在哈维的空间理论的文化艺术维度上,他对以"巴黎"为核心的法国文学的关注和批评实践开启了一种通过空间批评来展开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立足现实、立足批判的新...

  • 克尔凯郭尔与19世纪哥本哈根城市空间:一种现代性批判研究

    作者:田王晋健 刊期:2016年第02期

    随着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欧洲陆续出现了一些现代性大都会。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性地审视了城市空间的变迁与现代性之间的重要联系,但对于19世纪哥本哈根城市空间的研究仍有待发掘。蒂沃利公园是哥本哈根重建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事物,体现了哥本哈根城市空间的现代性;身处哥本哈根的克尔凯郭尔则与教堂的形象联系紧密,他...

  • 罪恶与清官:说唱词话中的包公

    作者:伊维德; 吴冠文 刊期:2016年第02期

    源自宋人包拯的包公这一文学角色,在1250至1450年间曾出现于各体通俗文学作品中。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包公的话本、杂剧和戏文广为人知,屡经探讨。而关于包公的词话直到1967年始在嘉定附近发现,这些词话影印出版之初曾引起过相当的轰动,很多出版物应运而生,但初始的热情消退后,新发现的词话对之后包公故事发展演变的论述影响甚微。词话未受到充分...

  • 现代学术史上的“陶诗品第”之争

    作者:杨焄 刊期:2016年第02期

    齐梁时期的锺嵘在《诗品》中将陶渊明列入中品,后世不少评论家都认为品第不公。明清以来如王士祯等人甚至认为陶诗应置于上品,但相关的批评并没有文献依据或理论阐发。及至现代学界,对《诗品》的研究日趋严密细致,由古直率先发端,提出在《太平御览》所征引的《诗品》上品诗人名单中原本就列有陶渊明,随即引发海内外诸多学者参与争论。或引据文献...

  • 胡应麟“格以代降”说的诗学意义与文化意义

    作者:王明辉 刊期:2016年第02期

    "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对古典诗学传统的提炼和总结,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文学退化论,这是复古派诗论家对于诗的抒情范围越来越滥、"诗言志"的纯粹性不断受到冲击的诗歌发展历程的一种真实描绘和恳切批评,是对传统诗教精神的重新提倡。"格以代降"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兴寄"传统有关,"格"是一个整体性的诗学概念,既包括情志层面,也包括体式层面,...

  • “复性”与“游艺”:论刘熙载的“内圣”境界与其“诗品”理想的融通

    作者:马涛 刊期:2016年第02期

    刘熙载精通性理之学,为一代儒宗,著《持志塾言》《古桐书屋札记》,对"内圣"境界的探讨,贯穿于刘熙载的哲学、文艺、修身之中,故其谈艺之作将艺术与人生、"复性"与"游艺"打并一片,极具人文关怀。"文为心学"的理念是"内圣"境界与其"诗格"理想相融通的基础;内圣境界主要体现在使心性归复到"不滞于物""与物同体""万善俱足"的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