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杂志简介:《文艺理论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5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新探、中国现当代文论、文学研究、外国文论、文学研究、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的理论研...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0257-0254
国内刊号:31-1152/I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7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632
总被引量:7561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9.0625
立即指数:0.0112
期刊他引率:0.9639
平均引文率:17.236
  • 歌德论艺术创新问题

    作者:徐中玉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一切学习都应从实践出发。歌德这里所谈很可能引起惊奇,怎么我们现在倡导的观念远在18世纪德国的歌德早已提出来了。这样的不谋而合或非常近似之见,其实时常能遇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相近的轨迹,各自都有的感受因所遭遇到的问题与历史经验很接近,所以领悟也相当一致,这样的

  • 展望清代文学研究

    刊期:2004年第04期

    蒋寅在“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海学刊》2004/3)一文中指出:清代文学有待开拓的研究领域是很多的,除一些专题研究外,综合性的研究也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重心将由文献转向文学,由文学推广到文化,诸如文学与思想史、学术史的关系,与其他艺术类型的关系,与文化传统、文

  • “重写哲学史”须突破的瓶颈

    刊期:2004年第04期

    郑家栋在“中国哲学史写作与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一文中说: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并不是指称一个历史文化中已然存在的、显性的思想学术脉络,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哲学史”写作乃是参照西方的体例建立中国现代学术谱系的过程,尽管这一学术谱系总是

  • 规范学术操作与学术评价

    刊期:2004年第04期

    在“制约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两大问题”(《河北学刊》2004/3)一文中,朱寿桐指出:学术评价的失衡与学术操作的普遍失范大有关系。缺少学术的内在规范的制约,缺少比较公认的学术性标准,学术评价就只能靠外在的编辑出版体制发挥作用。其实,从建立某种学术规范的基本点出发,对学术论文提出一系列的

  • 混沌的现代性

    刊期:2004年第04期

    张光芒在“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总体特征的一种解读”(《南京大学学报)2004/3)一文中说:用现代性理论重新规划现代文学史,对现代文学进行现代性视野中的价值评判,成为近年研究界的一个热门题域。事实也证明,它是当下全球化语境之下重建文学史观与重写文学史的必经之路。然而,也应该

  • 论虚拟思维方式

    刊期:2004年第04期

    总的来说,在前马克思哲学中,人类的主导性思维方式都是以追求终极存在、永恒本体和绝对真理为目标的单纯实体型思维方式。其主要缺点是:对于“存在”只把它与“存在者”(实体)相联系,当作一个名词(“是者”)静态地理解和使用,而没把“存在”同时理解为一个动词。说到“存在”时,它不能自觉

  • 新诗不是意境诗

    刊期:2004年第04期

    吕家乡在“意境诗的形成、演变和解体”(《文史哲》2004/3)一文中认为:新诗的诞生标志着意境诗的解体,预示着现代意象诗的建构,新诗在整体上说已经不是意境诗了,因此在新诗美学研究和评论中不宜再用“意境”作为一个基本范畴。概括地说,现代意象诗区别于古典意境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 五四时期及2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作者:杨扬 刊期:2004年第04期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学术确立的重要标志,第一,包括学术史在内的历史研究一般都将五四视为一个新的时期,这一看法自五四以来一直没有动摇过。第二,追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学术传统,尽管牵扯的面非常广,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始终被当作一个突破口,后来的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总在不断地回应着五四时期提出的一些基本命题和主张。第三,五

  • 文学思潮:作为状态、现象、风格与时期的不同形态

    作者:席扬 刊期:2004年第04期

    “文学思潮”的“现象式”或“状态式”研究,都是以特定的时段或一个相对长时期里文学在创作或其他方面带有群性、普遍性、共性的“倾向”,“特征”,“状态”,“现象”作为具体对象。“风格学”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研究,除了把“风格”作为“倾向性”或“现象化”方式之外,常常还借助于对参与风格指认的“语境”因素的有意放大,并由此“以点...

  • 对“言不尽意”论的辨析

    作者:刘晓丽 刊期:2004年第04期

    “言意之辨”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主要论题之一,溯其源可追至老庄道说、仲尼经典,观其后,则尤为启发了文艺创作领域内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探索。本文首先梳理“言不尽意”论的理论渊源,辨析其中值得肯定的民族智慧和理论洞察力,以及存在的诸多不完善、甚至是抵牾、谬误之处。再结合现当代西方哲学、美学的相关成果,提出自己对其中“言不尽意”这...

  • 写作生态论

    作者:佘佐辰 刊期:2004年第04期

    文章将写作生态视为个体行为背景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外在与内在两个层面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物质生态和个体精神生态对写作行为的质的规定性。对书写环境中的书卷气、清寂感和个体写作偏好以及情感在精神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的阐释,对纯化现作具有一定启示。

  • 传统文论的魅力及创新性阐释

    作者:胡大雷 刊期:2004年第04期

    传统文论延续两千余年,形成一整套思想传统、思维方式、概念体系、问题脉络、价值规范等,其魅力在于:理论探索的致极化、评价判断的印象化、概念重提的创新化、批评运行的生命化、文本创立的适志化,这也是我们创建当代文论时应予创新性阐释而继承的。

  • 试论意境、妙悟中国文论范畴的中外文化因子

    作者:李世新 刊期:2004年第04期

    意境、妙悟是中国文论史上两个极富价值和生命力的范畴,它们是中国固有的概念“境”、“悟”与外来佛教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都对佛教文化有所吸纳、融化,同时更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滋养和长期的批评实践中形成的。二者蕴含着丰富的中外文化因子。

  • 中国古代“和”的音乐理论

    作者:宋静 刊期:2004年第04期

    “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它的产生基础是哲学上的中和思想。“和”的理论有两个主要内涵,一是和谐,要求音乐作品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追求声律的和谐是音乐的核心问题。二是中和,强调音乐表现的情感内容要合度,不违背伦理道德要求;情感表现有所节制,不能纵情任性。梳理“和”的音乐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恩考当今音乐创作和发展中的一...

  • “乾嘉学派”与艺术思维

    作者:金丹元 刊期:2004年第04期

    “乾嘉学派”与艺术思维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但在清代,二者间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缀。从表面上看,“乾嘉学派”的兴起是中国学术研究朝考据学转向,实质倒是文人士大夫对知识、真理和艺术追求的另一种曲折的表述。为此,梁启超、胡适等曾认为“复古即解放”。即因为清代对思想的控制,对人的个性自由的弹压,造成了文人学者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