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Oil & Gas Geology

杂志简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820/TE,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石油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石油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合报道、油气地质、方法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0253-9985
国内刊号:11-4820/TE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石油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83
复合影响因子:2.42
总发文量:1538
总被引量:42825
H指数:80
引用半衰期:4.8401
期刊他引率:0.818
平均引文率:20
  •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孔隙型与裂缝型气藏成藏差异性

    作者:郭彤楼 刊期:2011年第03期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发育孔隙与裂缝两种储层类型的气藏,这两类气藏在储层沥青含量和天然气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这两种类型气藏的天然气来源、输导体系与油气充注历史,及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孔隙型气藏的油气输导体系由断层与孔隙型储集体构成,形成时间早,与烃源岩的生油气高峰期匹...

  •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成藏模式

    作者:毕研斌; 高山林; 朱允辉; 庞雯; 杨秋来; 陈继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油水关系、断层发育状况和成藏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的成藏模式。分析认为,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油砂段内油水关系正常,不存在油水关系倒置的问题,而是具有统一的油水系统。煤层发育段地震属性特征揭示,早期解释的"大"断层为煤层反射所致,三工河组不发育规模性断层,不存在"一井一藏"的断层遮挡圈闭条...

  • 渤海海域蓬莱19-3油田油气成藏特征新认识

    作者:郭永华; 周心怀; 凌艳玺; 李建平; 王飞龙; 王军 刊期:2011年第03期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近海海域迄今发现的最大油田,油气来源和晚期超大规模成藏研究是其发现以来地质家不断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认为:1)蓬莱19-3油田原油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部分源于东营组(渤中凹陷为主)烃源岩。油田周边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油气充注方向,即:油田的北西方向(渤中凹陷)和东南方向(庙西凹陷)。2)渤中凹陷极为丰富...

  • 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确定——以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为例

    作者:李文涛; 陈红汉 刊期:2011年第03期

    勘探实践表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的复杂性极大地影响了油气勘探进程。对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生烃史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该盆地分别在中-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发生了4次生烃过程,且第一次生烃量小、可忽略不计,第二次生烃量也不大,主要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而6口井76块流体包裹体...

  •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作者:王祥; 王应斌; 吕修祥; 范秋海 刊期:2011年第03期

    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生储盖组合、圈闭及输导条件等方面对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辽东湾坳陷烃源岩总体上呈北北东向展布,发育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东营组三段3套烃源岩,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岩层段;储集体分为基岩储集体和碎屑岩储集体,储集条件优越;生储盖层组合方式主要有自生自储式、下...

  • 济阳坳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孔店组油气成藏特征

    作者:徐义卫 刊期:2011年第03期

    济阳坳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孔店组具有形成油气藏所需的储层、圈闭和保存条件,但缺少生烃条件。八面河孔店组油藏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高含蜡、高凝固点"的特点,与东营凹陷王家岗孔店组原油具有相似性。对比八面河地区孔店组与沙河街组的原油性质、组分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指标,认为来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和孔店组二...

  •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作者:王洪江; 吴聿元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长岭断陷火成岩天然气成藏条件以及各成藏要素时空配置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天然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长岭断陷烃类气藏主要分布在凹陷中部低凸起带腰英台、达尔罕构造及东部斜坡带双龙构造,其中营城组爆发相凝灰岩和溢流相流纹岩为最有利的储集层。控制天然气富集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断陷层深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

  •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与天然气富集规律的再认识

    作者:罗东明; 陈舒薇; 张广权 刊期:2011年第03期

    通过构造沉积演化与宏观地质认识和微观地质证据相统一的沉积相分析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近400余口完钻井进行了录井、测井资料分析、解释、对比研究及岩心的观察、描述。研究认为,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太原组沉积相为在区域陆表海背景下形成的陆表海碎屑滨岸-碳酸盐台地和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潮汐沙滩砂体;下石盒子...

  • 井-震结合进行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表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渤中263油田为例

    作者:闵小刚; 陈开远; 范廷恩 刊期:2011年第03期

    针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渤中26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多期次砂体表现出的强烈非均质性,综合应用井-震数据、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描述,并体现到地质建模和井位部署中,以降低储量风险、落实潜力、优化开发井位、指导ODP方案(整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和决策。岩石物理分析发现,该油田以密度反演为主的拟阻抗可...

  • 塔河油田4区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作者:王萍; 袁向春; 李江龙; 胡向阳; 谢丽慧 刊期:2011年第03期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的精细解剖,认识到断层纵横向展布控制油气成藏,断裂发育的地区溶蚀孔洞发育;通过对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发现塔河4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分布主要受岩溶...

  • 鄂尔多斯地区东北部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相

    作者:张广权; 陈舒薇; 郭书元 刊期:2011年第03期

    应用宏观与微观地质证据相统一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对研究区300余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和对比,同时结合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组合以及华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克拉通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山西组的岩性组合及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山西组一段沉积期为陆表海沉积环境,海相化石是有力的证据,同时研究区曾经经历海侵,沉积...

  •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地质成因

    作者:邱旭明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资料品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钻井资料、地层沉积成岩特征和地层速度分析,认为该区下古生界因成岩作用强烈,没有明显的速度界面,难以形成好的地震反射;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内部存在多个明显的速度界面,能形成较强的地震反射。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资料品质受石炭-二叠系的残存状况、构造变形等因素控制,在...

  • 临南洼陷三角洲地震岩相解释方法

    作者:张云银; 杨泽蓉; 孙淑艳; 魏瑞香; 王惠勇 刊期:2011年第03期

    惠民凹陷西南部临南洼陷沙三段浊积岩发育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以砂组为单元的储层预测容易漏掉地震特征不明显的砂体,难于实现浊积岩的整体预测。在遵循层序及砂组"等时性"和沉积等相"穿时性"对比原则基础上,由地质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建立了岩相的三元信息识别模式。通过层序、岩相和砂组单元的构造、厚度与储集体的地震属性研究,形成...

  • 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作者:张顺; 崔坤宁; 张晨晨; 金明玉 刊期:2011年第03期

    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生下储式成藏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垂直下排最大距离可达550 m,平均约300 m。明水组沉积末期,盆地反转应力...

  •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轮深2井蓬莱坝组沥青浸染样式

    作者:王旭; 沈建伟; 杨红强; 王月; 刘永福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轮深2井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岩心存在大量的沥青浸染。通过详细观察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两个回次的岩心,认为存在6种类型的沥青浸染样式。它们分别是:沿着水平纹层浸染、沿着微裂缝纹层复合浸染、沿着裂缝浸染、沿着溶孔浸染、沿着压溶裂缝浸染以及沿着拉分空间块状浸染。不同类型的沥青浸染样式具有不同的成因以及油气富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