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石油化工原理

石油化工原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13 16:14:13

石油化工原理

石油化工原理第1篇

一、中石化集团原油供应及配置现状

(一)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

中石化集团原油资源主要包括中石化自产原油、中石油供原油、进口原油各约占30%,中海洋供原油占10%。

1998年集团公司原油资源量为8073万吨,其中石化自产原油供应量2784万吨,占34.5%;中石油供2276万吨,占28.2%;中海洋原油819万吨,占10.1%;进口原油2194万吨(一般贸易1812万吨,来进料382万吨),占27.2%。

(二)原油配置现状及特点

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在原油配置上主要表现为,中石化自产原油主要供华东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中石油原油主要供华北、华东内陆及中南内陆地区炼厂,海洋原油主要供沿海及沿江地区炼厂,进口原油主要供东南沿海炼厂。

从原油供应及配置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原油供应上,以国内陆上资源为主。

1998年中石化集团原油资源量中,国内陆上原油资源量5060万吨,约占63%,其余为海洋原油和进口原油。

2、在炼油能力布局上,有两个布局特点:一是形成了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5:3:2的炼油布局;二是在内陆、沿海、沿江地区能力布局基本平衡。

炼油能力布局如图1-1、1-2所示。

图1-1 图1-2

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原油总加工能力11360万吨(1997年数据),能力布局是,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加工能力2000万吨,占18%;华东地区加工能力5800万吨,占51%;中南地区加工能力3560万吨,占31%。从内陆、沿海、沿江炼化企业的能力布局来看,分别占33%、37%和30%。

3、原油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配置在沿海及沿江地区,形成由东南沿海向中部供油的流向。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1993年到199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见图1-3),1998年我国实际进口原油2732万吨,其中石化集团原油进口量占80%。在石化集团一般贸易进口原油1812万吨中,有1440万吨进入沿海及沿江石化企业,约占79.5%。

图1-3 1993-199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 单位:万吨

4、在原油配置上,基本体现了就近供应的原则。

中石化集团自产原油和中石油供原油中除胜利原油、大庆原油一部分供给沿江、沿海石化企业外,其他产地原油都是就近供给当地或附近地区炼厂;中海洋原油在供应给附近炼厂的同时,也配置到沿江企业;进口原油在配置到港口及码头所在地石化企业的同时,还主要向沿江地区输送。

(三)原油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自产原油资源量不足,难以满足加工需求。

1998年中石化原油资源量中自产原油占总资源量的34%,是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能力的25%,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2、原油加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率较低。

从各地区石化企业加工负荷状况看(见图1-4),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总体炼油装置开工不足,平均加工负荷率为66.8%,其中华北地区除石炼化以外炼厂以及华东内陆和中南内陆地区炼厂的平均加工负荷率只有52.7%,加工能力远未得以充分利用。

图1-4

3、原油加工量与成品油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

从1998年各地区成品油产需情况看(见表1-1),集团公司石化企业所在区域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市场都存在供需缺口,总缺口达1470万吨,折合原油加工量缺口约2650万吨。目前,为了平衡供需矛盾,有中石油东北油和西北油弥补到缺口地区(见表1-2),但中南地区仍有405万吨的成品油市场缺口,折合原油加工量缺口约700万吨。

表1-1 1998年各地区成品油产需情况 单位:万吨

序号 地区 原油加工量 汽煤柴产量 消费量 供需平衡

1 华北 1668 877 1166 -289

2 华东 4552 2277 2726 -449

3 中南 2488 1516 2248 -732

合计 8708 4672 6140 -1470

表1-2 1998年成品油销售流向 单位:万吨

序 号 地 区 东北油 西北油 小计

1 华北 279 71 350

2 华东 505 0 505

3 中南 260 67 327

4、在原油配置上,存在运费偏高的现象。

一是远距离运输使运费偏高。如吐哈原油供洛阳石化和荆门石化、塔里木原油供洛阳石化和石炼化,这种长距离以铁路为主的运输使每吨原油运杂费平均达442元。二是供沿江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油运费普遍偏高。供沿江地区石化企业原油的运杂费水平如表1-3所示。

表1-3 单位:元/吨

供沿江石化企业的原油运杂费相对水平最低的是中石化胜利原油,最高的是中石油大庆原油,大庆原油配置到沿海企业的运杂费相对较低。

另外,在对沿江炼厂的配置中,供巴陵石化和荆门石化的原油运杂费都处在最高水平,其中配置到巴陵石化的原油中,胜利原油运杂费水平相对最低,为169元/吨,大庆原油最高,为262.2元/吨;大庆原油、西江原油配置到荆门石化的运杂费分别高达386元/吨和363.5元/吨。

二、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预测

(一)国内原油供求趋势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石油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势必会增加,预期国内原油供求的基本趋势是今后至少5年内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不及需求增长速度,原油进口量将逐年增加。

根据对2000-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预测(见表2-1),预计“十五”期间国内原油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7%左右,到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约为1.65亿吨。

表2-1 单位:万吨

序号 名 称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1 石油集团 10738 10735 10810

2 石化集团 3531 3500 3500

3 海洋总公司 1632 1708 2185

合计 15901 15943 16495

(不包括新星和地方)

而同期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却呈较强劲的增长势头。1998年我国国内原油需求量(产量+净进口量)为1.72亿吨,根据国家计委能源所交能司的预测,2000年全国原油需求量约1.9亿吨,到2005年达2.48亿吨。届时原油供需缺口约为8300万吨,中国对外依赖程度将达到34%。

(二)中石化集团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预测

1、原油供应总量预测

假设供给石化企业的原油资源全部用于原油加工,则根据中石化咨询公司的预测,2000年集团公司原油供应量约0.94亿吨,2005年约1.26亿吨,较2000年增加3200万吨,较1998年原油加工量8060万吨增加约4540万吨。

2、原油供应结构预测 受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及自身资源潜力不足的影响,石化集团原油供应在结构上必然表现为国内陆上原油资源比重的减少与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加。

由表2-1可以看出, 2005年国内原油供应量将较1998年增加约590万吨,其中中石化自产原油减少30万吨,中石油原油增加约70万吨,中海洋原油增加约550万吨,2005年原油供应量的增加主要依靠进口原油约3950万吨实现。假设国内原油增加的产量全部提供给石化集团加工,则其原油供应在结构上就表现为中石化自产原油供应量2750万吨,中石油供2350万吨,中海洋供1370万吨,进口原油6130万吨,分别占总量的22%、19%、11%和48%。国内陆上原油资源在原油供应总量中的比重降低以及进口原油比重增加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国内各油源的原油资源潜力与开发状况,预测“十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公司国内原油资源增量的主要来源如下:

一是中石油原油资源增量主要来自西部油区。由于我国东部主要原油产区已进入开采后期,西部地区为原油资源的战略接替地区,“十五”期间中石油原油70万吨的增量将主要来自西部原油产区。

二是中海洋原油供应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渤海海域。中海洋公司1998年原油产量1632万吨 ,其中南海产量1362万吨(南海东部产量1255万吨,南海西部产量107万吨),渤海产量265万吨,东海油区当年刚开始投产。根据海洋公司发展目标,2005年南海海域原油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渤海海域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即南海原油产量将较1998年减少250万吨,渤海海域为主力开发地区,原油产量将较1998年增加750万吨,2005年海洋原油增量550万吨将主要由渤海海域实现。

根据对国际市场原油供应潜力的分析,从原油供应安全的需要出发,预测“十五”期间中石化进口原油资源在结构上将表现为以中东地区国家和俄罗斯原油为主,亚太与非洲原油为辅的稳定、多元的供应结构。

表2-2 1995-1998年我国进口原油构成 单位:万吨

进口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来源 进口量 比例% 进口量 比例% 进口量 比例% 进口量 比例%

中东 776.4 45.4 1196.2 52.9 1678.1 47.3 1666.8 61

亚太 708.1 41.4 821.5 36.3 941.2 26.5 546.8 20

非洲 183.9 10.8 192.7 8.5 590.7 16.7 219.1 8

其他 40 2.4 51.3 2.3 337 9.5 299.5 11

合计 1709 100 2261.7 100 3547 100 2732.3 100

根据1995-1998年我国进口原油构成状况(见表2-2),在进口原油资源中,中东原油所占比例不断增加,1998年达60%,来自亚太和非洲地区的原油所占比例不断下降,1998年降至不足30%。由于目前主产低硫原油的东南亚、非洲地区的探明储量未有突破性增长,在不考虑其他原油进口的情况下,预计“十五”期间中东含硫原油在进口原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目前水平,即约占进口原油总量的60%。由此预测2005年我国中东原油进口量将达4980万吨,其中中石化进口中东原油资源量为3680万吨。又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签订的有关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协议, 2003年以后,每年约有1500万吨俄罗斯原油进入国内,约占进口原油总量的25%,届时从石油安全供应的要求出发,应减少中东含硫原油进口量至50%左右,余下约25%的进口原油资源量则考虑由亚太、非洲和其他地区国家的原油补充。

三、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配置的思路建议

(一)原油配置的原则

根据对石化集团原油配置现状的分析和“十五”发展趋势的预测,在研究确定集团公司原油配置的思路和方法上,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原油加工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原则。原油加工与配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地区市场需求特点确定原油加工量以及调整炼油能力布局,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提高集团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2、原油加工量与原油供应来源相适应的原则。油源不同,原油输送到炼厂的渠道和运距也就不同,从而引起运输方式和运费的不同。由于石化集团自产原油不足,原油加工主要靠外部资源,大规模的调运必然涉及原油的有效配置问题。为避免运费的不合理消耗,应按就近供应和运费最省的原则,根据原油的不同来源合理确定各炼厂的原油加工量。

3、原油品质与加工装置相匹配的原则。由于预测“十五”期间进口原油数量,特别是进口含硫原油的数量会不断增加,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装置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适时加以调整改造,提高含硫原油处理能力。

4、原油加工量与炼厂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目前石化集团石化企业平均装置负荷率不到70%,其中有的石化企业加工负荷率不足加工能力的一半。能力闲置不仅意味着市场状况不景气,而且增加了企业消耗。“十五”期间企业能力的扩张必须建立在提高装置利用率,满足合理的加工负荷率的基础上。

(二)原油配置的思路

根据目前石化集团在原油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原油配置的原则,“十五”期间原油配置的总体思路应立足于满足炼厂加工需求量,统筹考虑油源、运距、运费、原油品质、市场需求等因素,在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促进进口原油经济、安全、可靠地供应,以实现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石化集团的整体效益。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华北地区石化企业以加工中石油大庆原油、辽河原油及从天津、黄岛码头进入国内的进口原油或俄罗斯进口原油为主;中南内陆地区或长江中游地区以加工国内陆上原油为主,中海洋原油或俄罗斯进口原油为补充;中南沿海地区以加工中海洋原油及进口原油为主;华东沿海地区以加工进口原油为主。具体应采取如下措施:

1、适应各地区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调整炼油能力布局。

目前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能力约为1.136亿吨,预测2005年原油需求量约为1.26亿吨,需增加能力约1240万吨。根据2005年各地区成品油需求量预测(见表3-1),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原油加工能力缺口。

表3-1 单位:万吨

地 区 华 北 华 东 中 南

成品油需求 1303 4280 3166

原油加工 2476 8560 5192

加工能力 2000 5800 3560

缺口 -476 -2760 -1632

由于“十五”期间中石油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依然富余,所生产的成品油可就近供给华北、华东内陆及中南内陆地区,石化集团1240万吨炼油能力的扩充则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石化企业,其他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十五”期间可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十五”期间华东及中南地区的炼油能力较“九五”将增加约13%,华北地区能力不变;从沿海、沿江和内陆地区看,则表现为4:3:3的炼油能力布局(见图3-1、3-2),即“十五”期间主要增加沿海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

图3-1 图3-2

2、适应不同油源资源量的变化,按就近原则做好原油增量的配置。

由于预测“十五”期间石化集团原油供应总量增加,国内资源增量部分主要由中石油西部地区、中海洋渤海海域构成,按就近原则,中石油原油主要供中南内陆地区炼厂,中海洋原油主要供华北、华东地区炼厂。进口原油增量部分中俄罗斯原油主要供华北地区炼厂或南下供中南内陆地区炼厂,以提高该地区的加工负荷率;其他增量部分则主要供沿海地区炼厂。由此,“十五”期间,华北地区炼厂以加工中石化胜利原油、中石油东北及华北原油、中海洋渤海原油以及俄罗斯进口原油为主;华东沿海及中南沿海地区炼厂以加工中海洋南海原油和进口原油为主;华东内陆地区炼厂以加工胜利原油和进口原油为主;中南内陆地区炼厂以加工中石化中原原油、中石油西北原油为主。

3、适应原油品质的变化,搞好原油加工装置的适应性改造。

由于我国国内炼油加工装置是在以往原油自给自足的条件下为加工国产重质低含硫原油而设计的,随着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东含硫原油的增加,我国必须发展较大规模的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九五”期间石化集团重点对沿海企业进行了加工含硫油的技术改造,目前国内石化企业除齐鲁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WEPEC)外,茂名石化和镇海炼化股份公司也已基本具备单独炼制进口含硫原油的能力。预计2000年国内含硫原油的处理能力将达到2850万吨。如果再加上能够掺炼含硫原油的天津石化、金陵石化、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等炼厂,含硫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3650万吨。

由于预测2005年我国含硫原油进口量约4980万吨,则国内炼厂含硫原油处理能力还存在约1330万吨的缺口。主要应在沿海地区以进口含硫原油加工为发展重点,在总体炼油能力扩充的同时做好含硫原油加工装置及配套工程的调整改造。

4、充分利用炼厂装置能力,提高炼厂加工负荷率。 由于石化集团目前炼油装置的平均负荷率较低,且分布不均衡,内陆地区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率低,沿海地区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率较高,为此,“十五”期间应增加对华北及中南内陆地区炼厂的原油配置量,提高其炼油装置负荷率。具体方法一是进口原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炼厂加工,这样可以挤出一部分国内原油资源(主要是胜利原油和大庆原油)输送给内陆地区炼厂加工,从而增加该地区的原油供应量,提高其加工负荷率;二是合理调剂进口石油资源,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多进口原油,少进口成品油,这样成品油由国内炼厂通过加工原油来生产和供应,以提高石化集团炼油装置负荷率;三是“十五”后期在实现对俄罗斯进口原油的输入以后,主要配置到内陆地区,会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加工负荷率。通过资源的合理调剂增加炼厂加工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远距离出口市场进口结构性石油产品,还将为石化集团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 5、依据运费最省原则,调整和优化原油配置。

由于预测“十五”期间石化集团原油供应总量增加,供应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石化企业的炼油能力布局受各地区市场需求和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与今不同的布局特点,原油配置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根据目前原油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建议在原油配置上作相应调整和优化。如由于大庆原油到沿江炼厂的运费远高于其他来源的原油,可考虑减少大庆原油向该地区供应量,特别是不再安排输送到荆门石化和巴陵石化,所减少的供应量可调剂到华北和沿海企业;吐哈原油和塔里木原油供洛阳石化、荆门石化长距离铁路运输,使运费过高,造成原油采购成本远高于平均水平,可减少其运量或通过铺设管道改变运输方式以减少运费;西江原油配置到荆门石化的运费过高,可就近改输至茂名石化、广州石化或福建炼厂。另外,受中俄两国政府签订有关进口俄罗斯原油协议的影响,“十五”期间对进口原油的配置可分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即在“十五”前期2000-2003年,进口原油通过各港口、码头集中配置到沿海地区炼厂和齐鲁石化,同时调整胜利原油流向主要供中南内陆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荆门石化和巴陵石化以配置江汉原油、河南原油和胜利原油为主;“十五”后期2003年以后,增加的俄罗斯进口原油主要供华北地区石化企业,或继续南下供中南内陆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胜利原油则部分改输至齐鲁石化和济南炼厂。

在实际配置工作中,原油供应方面需要考虑不同油源和原油品质,原油加工方面需要考虑各需求地区和石化企业,参量很多,难以通过定性方法精确求得使运费最省的配置方案。为此,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解决原油从供应地到炼厂的运量,确定保证原油采购成本(到厂价)最低的合理的运输方案。从石化集团实际出发,在原油供应地数量i和炼厂数量j、原油供应总量ai和炼厂需求总量bj以及各供应地到炼厂的单位采购成本cij已确定的前提下,可建立如下模型:

由于原油供应量的确定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的,即以销定产,故模型中原油供应总量∑ai与需求总量∑bj相等。

由于预计“十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原油供应量将以年增长率约6%的速度增加,资源来源与构成、原油的品质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又由于自产原油资源量及其勘探开发潜力的不足,原油加工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原油资源,使得原油供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成为中石化集团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原油配置作为联接上下游企业以及原油供需之间的重要衔接手段,对石化集团的经济利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此,中石化集团公司必须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综合分析原油供应总量、总体加工能力、各炼厂原油加工能力及各地区市场需求特点,通过原油配置实现供求平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装置能力的基础上,适时做好炼油装置能力的调整和改造,以提高对不同品质原油加工的适应性;统筹兼顾各油源资源量、油质、油价、运距、加工能力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原油配置方案实现最低综合采购成本;对油源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不同油源的资源潜力,在确保原油供应的相对稳定性的同时,通过原油来源的多样化,主要是进口原油资源的国别多元化来分散经营风险,保障原油的安全可靠供应。

主要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原理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石化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水,石油化工污水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石化行业。现如今石油需求量连年增加,但是水资源却越来越稀少。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升级与改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石油化工污水现状

石油化工是将石油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裂解、精炼、分馏、整合等工艺手段将原料中的多种有机物进行加工处理。伴随着石油的加工处理,会产生出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中掺杂着大量污染物,一旦不能经过很好的回收处理,那么将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这些工业废水中夹杂着大量有毒物质,常规的化工污水中主要污染成分为氨氮、硫、酚、氧化物等[1]。

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问题

2.1化工污水成分复杂

由于国内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在最近几年中所开采出的原油品质逐渐下降,原油中的杂质也越来越多。在石油化工过程中由于原油品质变差,导致原油要经历更复杂的加工过程。伴随着劣质原油的加工,产生的化工污水成分也更加复杂。这也增添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难度。

2.2含硫量增多

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的存有量越来越少,直接导致油价一直持续上升。这也导致高硫含量石油与低硫含量石油的差价不断增加。在高油价的影响下,大量进口高硫含量的原油。这也导致在加工高硫原油中,产生出的化工污水也掺杂着大量硫元素。

2.2处理难度增加

由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化学元素,传统的污水处理流程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环境保护要求,必须改进、加强现阶段我国的化工污水处理手段。很多石化企业在污水处理技术上存在一定的技术操作问题,导致不能针对高浓度污染的化工污水进行有效处理[2]。在我国石化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我们对于污水处理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回收与再次利用。

3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对策

3.1复杂的污水处理

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工污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生化性良好的化工污水,不具备毒性有机物;生化性差的化工污水,不具备毒性有机物;有毒性特质的化工污水。在化工污水中有机物的毒性不同,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不同。

3.2减少污水中硫含量

含硫成分高的化工污水一般都来自石油提炼的二次加工中,含有硫的化工污水可以溶解水中的氧。这种高硫化工污水一旦处理不好直接流入到河流中会造成大量生物死亡。目前国内外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多数采用空气氧化法、碱性吸收法、水蒸气汽提法。其中空气氧化与水蒸气汽提对于祛除化工污水中的硫含量有着比价显著的效果。其中空气氧化法是最为便捷的一种去硫方法。在使用空气氧化法时将醌类化合物、钴等催化剂加入到化工污水中,让催化剂与空气中的氧形成化学反应产生硫酸盐与硫代硫酸盐[3]。

3.3污水的回收与再次利用

水资源的短缺一直困扰着石化行业。石油化工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纯洁净水体,其中一部分水体在加工过程中变成水蒸气蒸发,而剩下的水就变成化工污水。企业应根据污水水质进行整合归类。将含硫污水、含盐污水、碱渣污水进行分流排放。同时应该采用不同类别污水进行隔离运输、隔离贮存。

4结语

石化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要让化工企业深刻意识到化工污水造成的严重后果。石油化工污水的构成及其复杂,处理手段繁琐。在化工污水的回收与利用中很难达到我国的水质排放标准。面对化工污水问题,容不得工作中出现半点马虎,要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谢仕 单位: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恺翔.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化技术,2015,12(2):264.

石油化工原理第3篇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石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石油石化企业为了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各项管理。从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的层面出发,对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概述

石油石化企业地面工程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指的是石油石化企业在施工现场中对企业自身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资方面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降低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速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周转能力,不断促进石油石化企业经济利润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的提升石油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石油石化企业从其行业自身的特点来看,有着不同于冶金、纺织及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特点,石油石化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或者项目,有易燃易爆、毒害及腐蚀性的特点,在施工现场中对工艺操作及物资管理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石油石化企业的施工现场中,这种特点给物资管理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它行业。从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包括制定施工现场的物资计划,施工现场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及储备等重要环节,这些不同的管理环节在石油石化企业的现场物资管理中相互影响,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体现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物资管理方式的好坏影响着石油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必要不断的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促进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内部管理控制存在问题

在石油石化企业的施工现场中存在着物资计划控制措施无法发挥的问题,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采购、仓库管理措施不到位,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责任心较差,对施工现场所的物资品种及规格不清楚,对施工所需要的原料种类和数量缺乏了解和掌握,导致内部管理控制水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采购工作存在风险

石油石化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物资采购是一项对工作人员的政策性与责任心要求较高的工作。能够给施工现场及时按质按量的供货,直接关系到石油石化企业施工项目质量的好坏,对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合同、价格及交货期限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存在的风险都会对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水平带来影响。

(三)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库存管理存在问题

在石油石化企业的施工现场中存在着仓库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差,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物资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库存产品的种类和规格掌握度较差,对施工现场所需要的原料种类及数量计算存在问题,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物资管理作用无法发挥。主要表现有:施工现场的物资验收入库没有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施工现场的仓库保管员与会计不及时进行对账与盘库等等。

(四)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存在问题

石油石化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中,在物资消耗定额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的石油石化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不一致。从目前石油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物资消耗定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原始记录不全;施工现场中材料的支领与使用存在着没有计划欠缺,甚至是没有计划的情况,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监控由于缺少合理的定额管理依据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简而言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施工现场在用料中存在着浪费问题。

除此以外,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在物资财务工作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了解材料的市场行情,因而无法对存在问题的采购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的是石油石化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区别的,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资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及标准化规范化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在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应关注这三项原则的贯彻。

(二)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制度的优化

对于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来说,管理制度优化有效性的高低与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物资管理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石油石化企业应关注提高物流环节相关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只有这样企业所制定的施工现场的各项物资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的被贯彻到施工现场实际的物资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对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进行评价,企业应通过不断完善的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绩效制度对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的促进石油石化企业施工现场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石油石化企业地面工程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主要措施

石油化工原理第4篇

关键词:炼油工业 催化重整技术 延迟焦化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业、汽车业、石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石油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截至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近些年来,汽车普及、工业生产等使得我国石油需求量持续增加。所以炼油工业承担着能源供给、化工生产的多项重任。对于炼油生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最大限度的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工艺,减少能耗,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成就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建国后,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石油开采和炼油工业,陆续发现了以大庆、胜利为代表的342个油田,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有26个,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到2010年,我国的炼油总能力已经达到3.0~3.5×108t/a,中国的产油和炼油能力居于世界前列。

炼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艺的进步,现在我国已经研发出一系列自主炼油新技术。如催化裂解、大型延迟焦化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使得我国炼油工艺水平大大提升,我国已经建成7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大型基地。现在我国陆上的原油管道运输占总运输量的90%左右,在海上也已经形成了多个(10~20)×104t原油港口接卸设施,能够保障原油的运输畅通,成品油的供应网络遍布全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控制力。炼油工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我国石油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原油一次加工的工艺和技术

原油一次加工指的是将原油进行一次性加工,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成品,其余都被用作后续陈品装置的原料,一次加工要经过三道工序,一是原油的脱水和脱盐;二是对原油进行常压蒸馏;三是对原油进行减压蒸馏。下面我们对这三道工序进行分别阐述。

1.原油的脱水、脱盐工艺技术

原油开采出来后一般都会含有一些如氯化物(盐)、乳状物(水)等物质,原油中含有的这些盐分和水分如不清除,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对机械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而且会在盛装容器中形成结状物,从而影响原油的品质和成分。因此对原油进行脱水、脱盐处理是必须的工序。原油的脱水、脱盐工艺具体是在原油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和破乳剂,这样能使原油中的水分集中,从而使水分与原油处于分离、分层的状态,便于将水分脱去。而盐分会在水中融化,运用高压电场的功效,将盐分溶解于水中,形成水滴将之除去。脱水、脱盐处理是原油加工的先期处理工艺,有助于保障原油的品质和成分不被破坏。

2.原油的常压蒸馏技术和减压蒸馏技术

对原油进行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技术处理,是在原油进行脱盐脱水后的一次处理过程,属于炼油工艺的物理加工过程,在工作中一般将其简称为常减压蒸馏。常减压蒸馏的工艺技术要参照不同的原油成分的沸点而定,因为不同的沸点其蒸发能力是不相同的,将原油进行蒸馏分离就是把原油放置于专门的蒸馏塔内进行加热蒸发,不同沸点的原油经过蒸发会形成不同品质和成分的油品。在这些油品中一部分可以作为成品油使用,而大部分还需要进行后期的加工。

三、原油二次加工中的工艺和技术

原油的二次加工是在一次加工基础上,对原油进行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等加工处理的过程。

1.原油二次加工的催化裂变技术

进行催化裂变处理的主要对象是经过蒸馏的原油,一般是馏分达到350~540℃之间的重质油。在原油中加入催化剂,对原油进行催化裂化,将催化裂化的产物进行分离加工,经过这一系列的分解处理可以生产出汽油、柴油、气体、重质油等多种石化产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催化条件下和原料的波动都会对催化生成产物构成影响,导致某些产品必须经过后续处理才能出厂使用。

2.原油二次加工的催化重整与加氢裂化技术

催化重整技术主要是针对一次加工中经过常压蒸馏所得到的轻汽油进行深加工的技术,经过催化重整的轻汽油可增加芳烃的含量变成重整汽油。主要加工技术是在氢气和催化剂的双重作用下,加工的压力要控制在1~2兆帕,温度应控制在490~525℃的范围内。一般不同的馏分原料经过催化重整后会得到不同的产品,比如馏分在90~190℃之间的原料,经过催化重整可以得到高辛烷值汽油;但是如果是馏分在65~170℃之间的油料,在催化重整技术处理后会得到甲苯、苯、二甲苯等芳烃产品。在进行催化重整技术处理后会产生氢气,我们可以将其收集作为炼油厂进行催化重整加工或是其他氢气产品的原料。

加氢裂化技术主要是针对重质油料进行加催化剂和氢气的加工,通过高压作用,可以生产出煤油、汽油和柴油等产品。通过加氢裂化能够保障石油的质量,提升原油的回收再利用效率。在加工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氢气的加入量,减小原油焦炭的转化率,并且可以排除掉原油中氮、硫、氧等化合物的含量,提高原有产品的纯度。

3.原油二次加工延迟焦化技术

延迟焦化技术是将贫氢的重质油作为原料,在500℃的温度下,进行深度的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等,通过延迟焦化技术可以生产出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焦炭等产品。具体是将原料油通过加热炉加热使其迅速升温至进行焦化反应的温度,一般在反应炉内不生焦,而是在进入焦炭塔后再进行焦化反应,所需时间会较长。

总结

综上所述,炼油工艺与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精细的操作过程,提升炼油工艺的技术水平,能够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提升石油利用率,降低炼油过程的石油原料消耗。在炼油工艺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意提高石油原料向成品油转化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石油原料,实现炼油工业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子平.优化炼油工艺过程,发展中国炼油工业[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石油化工原理第5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现状

引言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使得我国在石油化工企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在数量上以及规模上都不断的壮大。这位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对工农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化工污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对生态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呼声也愈来愈强。

1.石油化工污水的特征和处理工艺分析

(1)石油化工污水的特征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石油化工企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相应污染问题。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效率和工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是把石油资源作为主要原料的,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加工,形成能够直接使用的能源。在石油化工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对水资源加以使用,并且使用量也比较大,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生产污水,在污水当中包含诸多的化合物,如硫、杂环化合物、酚等等,这些都会对水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工艺第一,石油化工污水气浮处理工艺。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工艺的实施,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工艺有气浮以及隔油和生化池工艺。例如在对气浮的工艺实施方面,主要能够把高度分散微笑气泡加以利用,能有效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吸附,吸附物升到水面后加以分离。我国在当前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气浮工艺实施中,对DAF以及CAF的工艺方法应用比较突出,CAF气浮的方法应用,主要是采用特制曝气机产生,在使用的机械设备方面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在费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第二,石油化工污水隔油处理工艺。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工艺应用当中的隔油工艺也是比较有效的应用方法。石油化工污水重要组成是石油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粘附在处理装置的表面上,或者是漂浮在水面。当浓度相对比较高的时候,活性污泥絮体就会被油膜包围,这样在降解作用就会收到相应的影响。在当前对隔油池的应用也相对比较广泛,应用的类型也比较多,主要有斜板隔油以及平板隔油两种方式。例如斜板隔油的方式在表面负荷就相对比较大,斜板区域油膜的更新速度和流动性也比较好,油珠聚结的效果也相对比较好,这一污水工艺的实施效果就比较好。第三,石油化工污水生化池处理工艺。在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工艺应用方面,对生化池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方式,在经过了前面的工艺应用后,油的质量浓度要保证不超过50mg/L,在生化处理后实施过滤消毒处理,这样就能保障污水处理的质量效率水平提高。

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现状石油化工主要是把石油作为主要的原料,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才能进行应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石油化工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气以及油,给社会环境水资源会带来相应污染。在我国产业用水当中,石油化工的生产加工用水量是占据着领先位置的。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能源资源的应用,石油化工企业在缺水地带,要对石油化工企业规划进行扩张方面,在对污水的排放量也有了加大。排放的污水当中会含有诸多的化学元素,对土壤以及水环境就会造成很大污染,有的化学元素的毒性比较大,在污染了水资源后就必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在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下,加强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效率水平提高就显得比较重要。当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还处在初期阶段,对排除的全部污水不能做到全面处理。人们逐渐的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在石油化工处理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使用也愈来愈科学化。一些先进的技术在石油化工污水的处理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改善污水的污染现状有着积极作用。(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问题分析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当中,还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在石油化工的污水当中,含硫量在逐渐的增加。原油当中含硫量的比例在提高,这就对污水处理增添了很大难度。含硫量的增加是对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影响的重要因素。在受到了国际油价的持续波动影响下,油价上涨高低硫石油产量和贸易差价就比较大,低硫原油量下降。这些变化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就增加了很大难度。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问题当中,污水当中增加了复杂成分,也成为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难题。在石油化工流程所产出的污水当中,有着比较多的化学成分,这就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在这些复杂化的水质单重,有着多重的原因,随着采掘的进展的发展,油品就会变得比较差,其中所含有的杂质也会愈来愈多,这样就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水污染现象发生,附带着更多污染。另外,石油化工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在处理的流程上没有科学化呈现,这就造成了污水处理效果差的现象。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节约用水,从而造成污水的排放量比较大,在排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同一设备,这样就大量浪费了洁净水,在总体上的污水处理的效率比较低。除此之外,对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问题还体现在,污水回收利用的效率比较低,这就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在这些层面存在的问题,就大大影响了石油化工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此,要对实际中的问题详细分析研究,找到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实施,保障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质量水平提高。

3.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探究

石油化工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技术的科学应用,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笔者就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措施,如下所述:第一,加强对石油化工含硫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在含硫污水的处理方面要充分重视,由于污水中的含硫量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在我国对含量污水的处理方法也比较多,常用的有气提法以及氧化法,在具体的技术应用方面就要充分重视,选择适用的处理方法,对污水当中的含硫量进行有效去除。还有新的物理除硫的方法,对其加以应用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些方法当中,湿式空气氧化法和催化湿式氧气法也都是比较有效的应用方法。如对湿式空气氧化法的应用,将待处理的物料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入空气或纯度较高的氧作为氧化剂,按湿式燃烧原理使污水中有机物降解。从而能达到硫污水处理的目标。第二,针对复杂有机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石油化工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对于复杂的有机污水处理过程中,就要对有机物实施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选择污水处理的方法加以应用。对于石油化工的污水主要是浓度较高有机污水,在采用厌氧好氧组合的工艺实施,对处理石油化工复杂有机污水就有着良好效果。厌氧处理对高浓度的有机污水是比较适用的,好氧处理对于低浓度的污水处理效果良好,所以把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就能有助于提高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质量。对石油化工的高浓度污水处理过程中,要把厌氧好氧组合方式方法进行应用,对水质的差异性也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对高浓度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中,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以及膨胀颗粒污泥床加以应用,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第三,注重对高级氧化生化组合技术的科学应用。对于石油化工污水的处理技术应用,在将高级氧化以及生化相组合的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就能起到积极作用。高级氧化工艺的实施,是通过OH对石油化工高浓度有机污水中的污染物实施的氧化处理。通常高级氧化工艺对石油化工污水的处理目标是把一部分的污染物进行氧化,氧化成可生化性好的中间产物。在高级氧化生化组合的技术当中,也包含着其他的应用技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生化高级氧化生化技术,生化高级氧化和高级氧化生化这些组合应用技术,这些都能有助于石油化工污水的处理。第四,加强石油化工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利用。为保障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效率水平提高,就要能对石油化工污水深度的处理和利用。在企业的回收水源过程中,就包含着污水,而对这些污水经过深度的处理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比较重要。污水外排水水质是石油化工污水回用重要内容,在水质方面要能和相应的要求契合这样才能符合水质应用的标准。这就要对污水的水质进行科学化的调查,然后把不同类污水分流,通过专线专输以及专罐贮存的方法进行应用,从而达到分流分治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石油化工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一定要能和实际的发展情况紧密结合,在对处理方法技术的应用方面注重操作的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实施,如此才能保障污水处理的质量。期望在此次对石油化工的污水处理研究下,对实际污水的处理质量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进展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4).

[2]吴莉娜,陈家庆,程继坤,彭永臻,孔惠,周翠红,朱玲.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5).

石油化工原理第6篇

关键词:石油炼制 工艺特点 发展趋势 建议

一、引言

早在1895年,世界上第一个钻探平台的成功运行,标志着石油工业的诞生,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石油已经取代了柴和煤的时代,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价值最高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但是,在钻井平台开采出来的原油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加工工艺之后,才能成为能够被有效利用的石油产品。到目前为止,石油炼制工业已经经过了长达15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石油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研发的炼油技术成为工业生产中提高石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支撑。当然,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石油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大,炼油厂的规模也是不断地在扩大,促进炼油装置逐渐向大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炼油工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在20世纪的初期,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石油石化工业,并且向着大规模的形式发展。早期的石油加工工艺主要是以常压蒸馏为主,其提炼出来的石油产品大多数用于家用的照明用煤油。随着科技的发展,在1910到1920年这10年间,汽车工业得到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汽车用燃料--汽油成为石油工艺主要的产品,并且得到了高强度的开采和提炼。到后来,石油加工工艺逐渐成熟以后,从人加工转变到催化加工再到深度加工,最终形成的石油加工工艺技术体系规模比较庞大,并且其结构非常复杂。总体来说,世界炼油工艺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1.诞生阶段(1861-1911年):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诞生于1861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主要结构是使用一个直径大约7ft的密封铸铁罐,然后经过烧木柴的火炉进行加热,这样将罐顶部释放的蒸汽进行冷凝,得到唯一的一样石油产品-煤油,其一次提炼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三天时间才能完成。

2.发生阶段(1911-1950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汽油产品的大量需求,这就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诞生,在经过不断地发展之后升级为热裂化工艺--延迟焦化工艺--FCC工艺等相关技术,并且随着催化剂喷雾干燥技术的不断研发和优化,流化床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进行石油提炼以及一次、二次加工,并且主要的产品也为汽油。

3.发展阶段(1950-1990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相继的发展不同程度的石油提炼工业,炼油的技术以及工艺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尤其在之后的几年,石油提炼技术和工艺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1990年至今):在这几年间,炼油技术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突破,在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相对来说炼油的装置逐渐向大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并且实现了原有的高深度、高精度的加工,逐渐向石油产品的高收率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三、世界石油炼制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是在那一个时期,引起石油加工工艺和技术发展的因素大多数决定于所处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当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燃料、化工原料需求日益增加的时代,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导致世界范围内原油供应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再加上各国相继出台环保法规,对石油产品的质量以及污染要求日益严格,石油提炼工艺技术逐渐向重、裂质原有的深加工、清洁燃料的开发、炼油-化工一体化等方面发展。

1.重、劣质原油的深加工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原油供应重质化、劣质化发展趋势以后,原油中硫含量不断地增高,世界各国逐渐加大轻质油品的开发,相对减少中、高硫燃料的使用量。因此,只有不断的开发新技术,选择合适的加工手段,重点提高重质原油的加工深度以及精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的收率,提高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的加工手段无非就是脱碳、加氢、气化这三个方面。在实际的加氢过程中要实现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这两方面内容,气化就是指直接将原油中的渣油进行氧化燃烧。在当前的炼制工艺中,焦化工艺是渣油加工过程中加工量最大的环节,主要进行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和RECC三种渣油的深度加工。总的来说,加氢工艺是炼油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有效地实现重质化、劣质化原有的深度加工,具有一定的潜力。

2.清洁燃料的生产

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都是清洁燃料的生产项目,并且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开发新型清洁燃料,规范燃料标准,尽最大可能控制燃料中的硫含量,降低芳香烃以及苯等元素的含量,有效地改善空气污染问题。经过专业的分析发现,清洁燃料的生产主要任务就是进行FCC汽油的脱硫和降烯烃工艺。其方法可以在提炼过程中使用脱硫催化剂或者添加剂、对FCC进行加氢处理、加氢精制后处理、吸附脱硫、氧化脱硫、生物脱硫等方面的技术。总之,只要控制好FCC汽油的加氢脱硫,柴油的加氢脱硫、脱芳烃等工艺技术,就能够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

3.炼油-化工一体化

由于世界范围内炼油工业的不成熟,导致炼油利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有效地实现炼油-化工的一体化,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原料,实现原料的高效综合利用。例如将石脑油和轻烃直接送达乙烯装置,实现汽油的调和分组,回收出廉价的氢源。据不完全统计,实现高效的炼油-化工一体化,能够提高至少25%的油品转化,得到相应的石油化工产品,有效地提高原油的提炼精度和收率。

四、结语

总之,石油的炼制工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虽然已经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步趋于稳定。但是,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污染严重等方面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炼制工艺急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调整,主要应该向着重、劣质原油的深加工、清洁燃料的生产、炼油-化工一体化等方向发展,保障石油加工炼制行业的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原理第7篇

关键字:石油企业;安全经济问题

一、安全经济概述

石油安全经济指的是石油企业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安全因素存在着联系的经济关系与活动等的发展规律。安全经济的目的是杜绝事故发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工作潜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生产为原则,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质量及综合效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安全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企业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确定,需要将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

二、当前我国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安全经济威胁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及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并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国际资本经过重组后,更加强大。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环境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较大

在我国,原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自1993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快速攀升,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国际石油公司财力雄厚,不断争取油气控制权,导致国际原油价格走向受跨国石油公司及产油国控制,原油价格变化幅度较大。随着国际环境的复杂化,我国石油企业安全问题越来突出。

(二)受到来自国际石油资本市场的威胁

我国石油企业,如中石化,在海外上市,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需要受到国际石油资本市场规则约束,并接受股东监督,遵守国际市场规则,为此需要进行企业体制改革,提高石油企业盈利能力,为股东及国家创造利益。

(三)受跨国公司重组的威胁

世界跨国公司通过重组,将资本积聚发展为技术积聚,重组后石油公司市场竞争力更大,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享受更大的利润空间。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四)来自石油化工产品的挑战

在我国周边国家中,日本与韩国石油企业生产能力较强,每年都可以向我国出口大量的石油化工产品,加上中东石油企业的崛起,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我国加入WYO后,关税保护壁垒将会逐渐取消,届时,将会有大量的国外石油公司进入到中国石油市场中,严重影响着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经济。

三、石油企业采取安全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很多石油企业在长时间的经营下,设备趋于老化,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尤其是在石油炼化与油气集输等装置位置,安全隐患较大,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新的体制下表现出不适应性。为适应新体制与时展的要求,一些石油企业管理层推出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新的方法,如推行承包制度、经济考核制度等,然而在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及制度时,对企业的安全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石油单位将经济效益与对安全的投入放在对立位置,从而衍生出一些错误思想,如推行经济承包制度时,存在着短期投机行为,在承包过程中让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生产,引起安全经济问题;或在推行用工机制时,在一些安全系数较低,劳动环境较差,安全事故隐患较多的岗位中安排较多的用工,引起安全经济问题等。在石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引发较多的安全事故,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着石油企业经营的综合效益。为此,石油企业需要采取安全经济管理,减少甚至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安全经济管理的应用,实现石油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安全投入-产出模型

石油企业通过建立安全投入-产出模型,进一步实现企业成本与效益的双赢。在石油企业安全生产中,安全经济效益与安全投入属于极为关键的因素。其中,安全投入主要指的是对企业生产工具及设备的一系列投入,同时包括针对员工作业保护的投入。研究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保障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安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模型对安全成本中规律进行研究,以最小的安全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效益。实现石油企业成本与效益的双赢,要求石油企业首先具备石油资源获取的能力,如石油勘探能力,石油市场开拓能力与石油资源整合能力等,要求石油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及技术优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营造更好的效益,并保持以最小的安全投入,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安全状态。

(二)建立安全评价体系

石油企业应以人为本,通过教育与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工作人员操作符合规章制度,将员工行为规范化。建立安全评价体系,通过安全评价体系对企业安全状态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安生产效率,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失,发挥安全工作的经济效益。

(三)应用前馈控制理念,实现零隐患

很多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多是应用的事后控制理念,将事后控制理念转变为事前控制理念,从而找出安全事故隐患的的源头,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为此,需要在设计方面推广防伤害工艺,并通过经济手段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引进奖惩制度并与员工个人利益相挂钩,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性及防范意识,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的零隐患。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生产与经营面临着较多的安全问题。针对石油企业来言,其安全经济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国际石油资本市场、跨国公司重组、石油化工产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企业安全经济管理是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企业安全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安全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并应用前馈控制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安全经济问题,实现石油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曾芬.关于石油企业安全经济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5):16-17.

[2]李清伟,肖峰.浅谈炼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经济激励[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9):212.

石油化工原理第8篇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 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体制 安全高效发展

1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形势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逐步增加了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增加石油化工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对其已有规模进行扩大。然而石油化工产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生产量较大、产品工艺较为复杂的性质,若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具备科学的合理的生产安全管理措施设备,就将容易导致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的情况。而生产间具有管道等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因为生产压力而发生损坏的情况下,火灾现场将进一步导致爆炸事故,对石油化工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石油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的过程一般需要在高压、高温以及深冷的环境中实施,并且要确保整个生产过程是连续、密闭的,其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为易燃易爆物品,具体的生产实施过程中,生产中的蒸汽一旦和空气发生混合后,就很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对生产车间的机器设备及操作人员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加之原材料种类繁多、状态变化快,生产操作复杂等等原因,使得火灾爆炸影响的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1]。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原材料繁多、生产程序复杂等因素,使得一旦生产过程中接触空气就会导致爆炸,这就体现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并且火灾波及到生产设备,设备内部液体会因为外部空气压力作用而急速流泻,造成的活在范围将是大范围的;同时化工企业的火灾现场会导致热辐射现象,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人民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特点将是破坏力大、火势蔓延快、受灾面积范围广、以及伴随了热辐射现象。2011年11月大连中石油起火、2010年1月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爆炸、2011年4月黑龙江富鑫化工厂爆炸、2011年9月中石化上海高桥炼油厂爆炸等发生爆炸等多起化工企业消防安全见报,国家与社会愈加关注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

2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原则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脚步,石油化工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企业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在企业生产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从基础方面做起,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划,针对企业化工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区域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扩展,合理配置化工企业的消防设备措施,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调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帮助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为企业成长、社会稳定打下安全的环境基础。

3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根据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建造年代较为久远,基于企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局限,使得生产区域并未设置有效的消防给水系统等灭火基础设施,部分企业的消防供水系统因为地理因素,生产间距离城市供水系统偏远,使得水管压力不能达到灭火的用水需求,这在消防安全问题方面埋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生产损失将是不可估计的。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建造企业年代时间较长,因企业并未及时根据目前的企业生产生产情况和依据最新的相关消防安全条例进行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整合,企业所使用的消防技术安全规范与新时期的消防安全标准不符,导致企业消防安全行为不规范,消防安全设备落后等隐患。

针对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人员将是最直接的火灾接触者。因此,必须严格依据国家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石油化工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对火灾事故突况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化工企业为追求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置之不理,忽视对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在火灾发生过程中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生产人员的伤亡和生产设备的损失,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阻碍。

4 加强与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4.1 合理的消防安全布局

在具体的消防安全过程中,首先需要依据石油化工企业的地理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审核和考察,从企业合理的消防安全布局角度出发,合理规划企业生产、救通用道等满足企业消防安全的要求,以企业生产与规划的合理布局避免和缓解火灾事故。其次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企业生产的安全控制区域,针对消防安全措施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企业安全生产打下扎实的环境基础。

4.2 完善消防规范

在企业生产发展中,应当结合国际内外的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规范管理措施进行了解,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消防规范。对待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应当对此及时进行仔细的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制定修改对策。国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投入宣传力度,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进行科学的技术引导,指导石油化工企业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设。

4.3 构建消防安全管理体制

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现状,以企业制度建设作为完善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根据企业自身生产机制的实践过程进行完善,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从管理制度上强化企业生产安全,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规定,避免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导致火灾隐患。以制度体系的建设帮助强化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让员工严格遵守生产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为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