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探

石油物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杂志简介:《石油物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284/TE,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论坛、采集方法技术、处理方法技术、解释方法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0-1441
国内刊号:32-1284/TE
创刊时间:196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79
复合影响因子:1.69
总被引量:16021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3.8894
立即指数:0.1864
期刊他引率:0.6423
平均引文率:10.6271
  • 基于压缩感知的非规则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与数据重建

    作者:周松; 吕尧; 吕公河; 舒国旭; 石太昆; 霍守东 刊期:2017年第05期

    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非规则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和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基于贪心序贯策略,利用逐个选取采样点位置的方法来降低感知矩阵的最大互相关值,从而完成非规则观测系统的优化;利用L0正则化和L1正则化混合迭代的方法求解欠定采样矩阵,重建地震记录,获得良好的效果。进行了TFT工区实际观测系统的设计,鉴于接收电缆长度的限制,添加最大...

  • 羌塘盆地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技术试验

    作者:李忠雄; 尹吴海; 蒋华中; 叶天生; 马龙; 卫红伟; 赵刚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为了提高羌塘盆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早日实现该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突破,2015年在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分别进行了常规可控震源、低频可控震源、大吨位可控震源、炸药震源激发试验及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试验,取得以下认识:①最佳激发因素。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为3台1次,驱动幅度为70%,扫描频率为6.O~84.0Hz,扫描...

  • 基于褶积完全匹配吸收边界的声波方程数值模拟

    作者:柯璇; 石颖; 宋利伟; 李松龄 刊期:2017年第05期

    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已广泛应用于地震波场模拟中,但PML吸收边界条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低频和地震波为掠射波时会产生虚假反射等。褶积完全匹配层(CPML)吸收边界条件能够有效地解决PML吸收边界条件存在的问题。推导了带有CPML条件的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并且在方程中引入记忆变量代替复杂褶积项的运算,将CPML与交错网格有限差...

  • 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去噪方法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作者:王艳伟; 夏克文; 牛文佳; Ali; Ahamd 刊期:2017年第05期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各大油田采集和存储的测井数据量呈井喷式增长,并存在大量冗余和噪声,在进行油气层识别前必须对测井数据进行压缩和去噪等预处理。低秩矩阵恢复(Low-Rank Matrix Recovery,LRMR)理论将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中向量样例的稀疏表示推广到矩阵的低秩情形,从较大但稀疏的误差中恢复出本质上低秩的数据矩阵,...

  • 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研究

    作者:陈生昌; 周华敏 刊期:2017年第05期

    波阻抗是地震数据岩性处理解释中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从变密度的声波方程出发,首先利用高频近似,推导出基于波阻抗相对变化的一次反射波场的线性传播方程,然后基于该传播方程,利用线性反演理论推导出获得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近似估计的成像公式。受反射地震数据频带范...

  •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的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作者:秦晅; 蔡建超; 刘少勇; 卞爱飞 刊期:2017年第05期

    针对微地震信号具有随机性、非平稳性与时频耦合的特点以及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SST)的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首先对微地震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获得从高频到低频排列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

  •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角度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

    作者:姜弢; 邹艳艳; 岳永高; 徐学纯 刊期:2017年第05期

    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在处理低信噪比地震记录时,因叠加记录数量过大,导致有效波束宽度不能覆盖全部接收排列,波束宽度外的信号产生畸变。而且,当地震记录中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时,该方法压制噪声不均匀,降噪效果不佳。为此,针对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强、目标信号弱的地震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角度域地震波束...

  •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K—L变换地震随机噪声自适应衰减方法

    作者:刘燕峰; 邹少峰; 居兴国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地震资料中有效反射信号具有丰富的纹理及边缘特性,在Contourlet变换域系数较大并具有相关性,而随机噪声均匀分布于Contourlet变换域且系数较小。考虑K-L变换具有分类特征提取的优势,在Contourlet变换基础上应用K—L变换,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和多尺度噪声估计法估算地震记录中有效信号及随机噪声的Contourlet系数方差,并将其应用到K-L变换域...

  • 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缝洞储层叠后数据去噪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倩; 狄帮让; 魏建新 刊期:2017年第05期

    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流体识别、储量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很有必要。为此,分析研究了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去噪方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叠后地震数据中的应用效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将该方法用于数值模拟数据、物理模拟数据以及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并分析去噪效果。在数...

  • 联合结构张量与运动学反偏移的立体层析数据空间提取与反演策略研究Ⅰ:理论

    作者:杨锴; 熊凯; 王宇翔; 汪小将 刊期:2017年第05期

    提出了一种联合结构张量与运动学反偏移的立体层析数据空间提取与反演策略。首先在数据域搜索得到初始数据空间,可获得初始反演结果与初始成像数据体,然后基于初始成像数据体内的共偏移距成像剖面人工拾取出比较可靠的数据点位置,在这些位置搜索构造倾角与剩余曲率,最后利用运动学反偏移将上述成像域运动学信息反偏移到数据空间并实施校正,...

  • 地质构造约束高斯束层析反演方法与应用

    作者:万弘; 杨勤勇; 蔡杰雄; 倪瑶; 李辉 刊期:2017年第05期

    高斯束层析介于射线类层析和波动方程类层析之间,兼具了计算效率高和过程稳定的优势,是速度建模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常规高斯束层析灵敏度矩阵建立在射线的基础上,不能遍历整个模型,求解过程不收敛。为此,建立了高斯束层析反演的完整流程,给出了高斯束层析灵敏核函数的构建方法,并且为了使层析反演过程趋于稳定且快速收敛,提出了将地...

  • 潜水波胖射线走时层析速度反演及其在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作者:刘小民; 邬达理; 梁硕博; 高厚强; 李晶晶; 穆洁 刊期:2017年第05期

    探讨了潜水波胖射线走时层析速度反演的方法原理、处理流程以及关键步骤、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基于该技术建立深度偏移初始速度模型的方法。潜水波胖射线走时层析速度反演技术针对既定的观测系统,通过拓宽射线路径,降低了层析反演矩阵的稀疏性,提高了速度模型反演的稳定性,较常规折射波层析反演获得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深度更大,将其与...

  • 基于改进BPNN与T2全谱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

    作者:朱林奇; 张冲; 何小菊; 吴中彬; 周新波; 祗淑华; 李阳 刊期:2017年第05期

    针对现有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分析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缺陷后,提出了一种利用集成正则化改进神经网络(BPNN)算法与核磁共振L2全谱预测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自构形算法自动确定隐层神经元的个数,采用自适应雨林优化算法避免BP神经网络迭代陷入局部极小值,利用L2正...

  • 四川盆地W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估和产能预测研究

    作者:李大军; 杨晓; 王小兰; 李蕊岑; 邓小江; 邓吉刚; 黄诚; 姜巍 刊期:2017年第05期

    应用水平井H1,H2和H3的微地震、压裂及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四川盆地W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由微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可知,H1井的压裂主要以激活先期天然裂缝为主,H2井的压裂以形成人工压裂裂缝网络为主,H3井的压裂则以激活先期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网络共同出现为主。分析了有无天然裂缝以及天然裂缝与井筒不同产状关系情况下不...

  • 基于频谱成像技术的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连通性研究

    作者:刘国萍; 游瑜春; 冯琼 刊期:2017年第05期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或井间地震技术。将频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储层静态连通性的研究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频谱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