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实验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杂志简介:《石油实验地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51/TE,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合信息、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1-6112
国内刊号:32-1151/TE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63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02
复合影响因子:2.73
总发文量:1457
总被引量:27795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5.4817
期刊他引率:0.8451
平均引文率:19.5714
  •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作者:郑孟林; 李明杰; 曹春潮; 张军勇 刊期:2004年第04期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源岩系;晚侏罗世-白垩纪为挤压盆地.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盆地沉积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叠合其上的...

  • 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叠加改造特征与多源多期成藏

    作者:郭彤楼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下扬子区是一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叠合盆地,2种构造体制、2个世代盆地造就了下扬子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朱家墩气田等4种典型油气藏表明,中古生界在地史上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本区确实存在多源、多期成藏,立足于寻找有中上古生界地质实体、具备后期保存条件的地区,一定能实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 断陷盆地斜坡带油气勘探——以东营凹陷为例

    作者:尚明忠; 李秀华; 王文林; 付瑾平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是典型的箕状断陷缓坡带,30多年的勘探实践已发现了10个油气田.通过分析其构造背景、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指出斜坡带上大型继承性正向构造和高水位体系域与油气藏分布有成生关系,继而总结了该类斜坡带油气藏类型及原油性质由边缘向洼陷中心的变化规律.东营凹陷斜坡带的勘探启示,对断陷盆地斜坡带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

  • 川西坳陷油气圈闭类型分析

    作者:唐立章; 曹烈; 安凤山 刊期:2004年第04期

    在川西坳陷这个致密砂岩领域,圈闭和气藏的形成机理相当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盆地有着相当复杂的形成与演化史.即使在同一构造形变带内,在不同的构造部位或层位,含油气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圈闭条件和气藏富集的地质因素也不相同,既有依赖于构造活动促成油气富集的各种构造圈闭类型,同时也发现了需由构造配合岩性、岩相、沉积环境等条件而形...

  •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作者:蒋小琼; 郭建华; 管宏林; 饶丹; 陈本才 刊期:2004年第04期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层序体系域边界特征为划分依据,将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6个沉积层序,并确定了低位、海进、高位体系域的发育情况.研究区石炭系沉积于陆棚区,主要发育河流、滨岸、浅海陆棚、浅水碳酸盐岩、扇三角洲、海岸平原、泻湖、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等8种沉积体系.低位体系域以...

  • 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特征研究

    作者:甘华军; 王华; 韩晋阳; 陈亮; 严德天 刊期:2004年第04期

    针对潜山圈闭地质背景比较复杂、潜山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比较困难的特点,论述了潜山圈闭的特征和研究的复杂性,并以含油气系统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的各种要素和作用过程.依据烃源岩地层与潜山基底形成时间的对比及其两者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作者提出了3种潜山圈闭含油气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新生古储型、古生新储型和古生古储型....

  •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储层物性及评价

    作者:魏福军; 何发岐; 蒲仁海 刊期:2004年第04期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砂岩储层尽管埋深达4 800~5 200 m,但仍具中等物性条件,孔隙度一般为8%~12%,最高可达20%,渗透率一般为(10~100)×10-3μm2 ,最大可达1 000×10-3μm2 以上.压汞资料显示该储层喉道偏粗,具中孔粗喉的孔隙结构特点.铸体薄片和电镜照片显示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蚀形成的粒间孔、粒内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其次为填隙...

  •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剖析

    作者:何家雄; 夏斌; 刘宝明; 张树林 刊期:2004年第04期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新生代高热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莺歌海坳陷泥底辟构造带,因此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尤其是晚期泥底辟热流体活动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富集规律.同时,由于热流体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导致了壳源型CO2及烃类气运聚富集的差异性和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富集特点.总之,泥底...

  • 柴达木盆地原油烃类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段毅; 王智平; 张辉; 吴保祥; 王传远; 孟自芳; 张晓宝; 周世新 刊期:2004年第04期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已发现的18个油田分布于柴北地区和柴西地区,且以柴西地区最多.两个地区原油的成因截然不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采集于两地区13个油田的16个原油样品中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了西部原油形成于强还原咸水-超咸水湖相...

  • 地层条件下天然气扩散过程中地球化学组分变化的模拟实验研究

    作者:马立元; 张晓宝; 李剑; 严启团; 李秀芬; 宋成鹏 刊期:2004年第04期

    采用固体样品,实验模拟了地层条件下(8 MPa,70 ℃)气藏天然气在扩散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模拟实验结果研究表明:a)随着天然气扩散作用的进行,气藏气中甲烷的相对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乙烷和丙烷的相对含量相应地增大;扩散气与气藏气存在类似的组分变化趋势,但扩散气中甲烷的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同一时间气藏气中甲烷的相对百分含量,而乙烷及丙...

  • 松潘-阿坝地区高演化沥青的成因分析

    作者:金聚畅; 秦建中; 张志荣; 范明; 张渠 刊期:2004年第04期

    经对松潘-阿坝地区窑沟志留系和当多沟泥盆系发现的沥青进行成因分析,确认窑沟志留系和当多沟泥盆系所采沥青样品为高演化固体沥青,源自于下古生界的志留系或寒武系的泥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很高,为遭早海西构造运动后使古油藏破坏后的残留部分.本区沥青的成因比较复杂,为冷变质与脱沥青双重作用交替进行的结果,在后期进一步的埋深演化过程中有可...

  • 油气生成过程实验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作者:邹艳荣; 帅燕华; 孔枫; 彭平安 刊期:2004年第04期

    油气生成过程的研究是以热解实验为基础、动力学研究为工具、紧密结合盆地地质条件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认为:1) 加水热解适于模拟石油生成,限定体系热解可以很好地模拟石油与天然气生成/裂解实验体系,可进行含水热解实验;2) 半封闭的幕式排烃热解设备尚待开发;3) 压力对有机质成熟和生烃/原油裂解均有一定影响,但压...

  • 深盆气高孔渗富气区块成因机理物理模拟实验与解析

    作者:马新华; 王涛; 庞雄奇; 金之均; 罗群; 王强 刊期:2004年第04期

    实验表明,深盆气及其富气区块的压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质条件(供气强度和供气量)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深盆气富气区块与周边的致密砂体在深盆气的建设阶段各形成两套独立的正压(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统,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孔渗性差异.在深盆气的消亡阶段,两者压力均降低,直到负压(低于静水压力)并逐渐归一,其演变特征类似于正弦曲线.负压...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相对高渗砂体的成因及其岩石物理测井识别方法

    作者:朱怡翔; 田昌炳; 于兴河; 何东博; 贾爱林 刊期:2004年第04期

    研究苏里格低效气藏中相对高渗砂体的成因、特征及其相应的岩石物理测井响应机理和解释模型,从而得到相对高渗砂体识别的有效方法是苏里格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苏里格气田具有典型的煤系地层特征,因强烈的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损失较多,表现出粗岩相和次生孔隙发育是相对高渗砂体最主要的特征.在此地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石物理测井响应机理...

  • 油气运移的室内模拟与热释光响应

    作者:郑公望; 任秀生; 田昭舆 刊期:2004年第04期

    热释光油气勘查理论认为,油气藏上方放射性异常区域的形成与油气运移有关.通过地表砂土的热释光测量,可以有效地发现这种微弱的放射性异常区,继而找到与之对应的地下油气藏.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理论的可靠性,特设计了一个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油气运移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气态扩散方式进行;2)样品油也有热释光信号产生;3)油气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