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通报

生物学通报杂志 部级期刊

Bulletin of Biology

杂志简介:《生物学通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42/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与进展、基础与研究、其他、生物探秘、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交流、实验与技术、学生之窗、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0006-3193
国内刊号:11-2042/Q
全年订价:¥ 364.00
创刊时间:1952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5
总发文量:3047
总被引量:16149
H指数:47
引用半衰期:5.4324
立即指数:0.0138
期刊他引率:0.9382
平均引文率:4.5882
  • 寨卡病毒的基本特征及其防控

    作者:侯昕蕾; 张晓涵; 王滢浩; 初明; 王月丹 刊期:2017年第01期

    近期寨卡病毒病在世界各地的爆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寨卡病毒病的病原体是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能够感染孕妇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还可引发成年人格林-巴利综合征。目前,对寨卡病毒的了解并不深入,针对病毒的诊断系统尚不健全,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因此,还需要针对寨卡病毒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寨卡病毒的基本...

  • 国际两大植物命名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史军义; 易同培 刊期:2017年第01期

    根据国际生物科学联盟的相关规则,全世界野生或自然起源植物的拉丁学名均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加以规范和管理,因人类有意活动选择、引种、培育和生产的栽培植物的名称由《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加以规范和管理。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关于国际植物命名规则的两大法规体系。对两大国际植物命名体系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扼要梳理,目的是为从事相关...

  • 绿孔雀及其在中国的保护现状

    作者:孔德军; 杨晓君 刊期:2017年第01期

    概述绿孔雀的基本生物学资料,包括形态特征、亚种分化、栖息地和繁殖特征、食性、种群数量与分布;同时指出我国绿孔雀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绿孔雀种群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中做出的努力。

  • 深切缅怀我刊编委赵尔宓院士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6年12月24日,我刊编委赵尔宓院士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7岁。我们为痛失良师益友深感悲痛。赵尔宓院士,1930年生,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从事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50余年来,140篇,主编、编写学术著作40种,如《中国动物志·纲、目(卷)》等。

  • 细胞骨架与有丝分裂

    作者:胡雪峰; 徐柳 刊期:2017年第01期

    基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常遇到的细胞骨架相关知识的疑问,概述细胞骨架与有丝分裂关系,从纺锤体形成、染色体行为、胞质分裂和核膜裂解与再生展开论述。

  • 关于酶促反应中温度系数概念的定义及其应用条件的探讨

    作者:赵赣 刊期:2017年第01期

    探讨温度系数概念的使用宜以最适温度为界,由低温向最适温度或由最适温度开始继续升温的2个阶段,温度系数的概念即温度每升高10℃其反应速率与原反应速率的比值,可以较直观地反映出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规律性变化。

  • 感觉、意识、情绪和智力(2)

    作者:朱钦士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有意识”为动物能够感觉的状态,以区别于植物无感觉(因此无意识)的状态和动物深度睡眠、昏迷、麻醉和死亡等“无意识”状态。只有302个神经细胞的线虫就具有感觉和意识,能够睡眠、被麻醉和对上瘾,所使用的分子机制也与高等动物相同,说明感觉和意识的产生并不需要大量的神经细胞和复杂的脑结构,而是伴随着神经系统而出现的。“好”和“...

  • 探究"群居动物一般具有社群行为"的教学组织

    作者:李小燕; 孙雪巍; 薛红 刊期:2017年第01期

    “群居动物一般具有社群行为”是北京版生物学教材第2册第9章第2节动物的行为中的内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借助直观视频、图片及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体现了生命科学作为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群居动物一般具有社群行为”这一重要概念,认同群居生活可以使动物更好...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赵蕾; 乔文军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虫害干扰为例,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发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具体体现。师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地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的观念。

  • 实验教学中围绕重要概念进行问题设计——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

    作者:马会放; 刘恩山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改进,让所有学生都亲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深刻领悟生物学重要概念。所有问题都围绕着重要概念展开,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

  •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院校生物学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廖阳; 何福林; 闫荣玲; 覃佐东; 邵金华; 欧光川; 李玲 刊期:2017年第01期

    如何利用地方特色与优势资源完成转型发展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近年围绕校企合作,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合作形式,重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等系统性措施,发挥地方优势与特色产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切实可行、互惠互利的新型生物学专...

  •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再探究"教学设计

    作者:陈亮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再探究”一节教学中,采用微课程一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通过微课自学相关概念,课前走进实验室自主验证教材实验,课中探究在自学中产生的新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 "月宫一号"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课中的教学应用

    作者:黄琼瑶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复习课中,以我国最新的生态工程技术“月宫一号”为例创设问题情境,将“月宫一号”作为教学主线,设置问题串展开教学。阐述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过程。

  • 模型在“能量流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寅冬 刊期:2017年第01期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阐述在“能量流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型化方法引领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

  • 数学模型在“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的应用

    作者:谭鹃; 霍静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以数学模型构建方法为指导,以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实例.描述了构建数学模型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学生在模型构建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为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参与模型构建的过程,构建模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