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评

书法赏评杂志 省级期刊

Calligraphy or Appreciation

杂志简介:《书法赏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313/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关注、理论研究、鉴赏品析、书法教育、书印沙龙

主管单位:黑龙江书法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书法活动中心
国际刊号:1004-213X
国内刊号:23-1313/J
全年订价:¥ 198.4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1372
总被引量:33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兰亭序》七种帖本叠影勘校

    作者:胡焰智 刊期:2017年第01期

    《兰亭序》真迹随葬昭陵,只有摹本与刻本传世。历史上围绕该帖的争辩延续千年,由于评判标准缺失,传世帖本的真伪优劣莫衷一是。本文从古代书迹摹刻方法入手,遴选七种重要摹本与刻本进行影像叠影比较,寻找其中共性特征,获得祖本原貌重要信息。

  • “西泠八家”之奚冈篆刻艺术研究

    作者:朱琪 刊期:2017年第01期

    奚冈(1746-1803),本名钢,字铁生,号萝龛、古水、蝶野子、散木居士、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崧庵侍者等,斋室名翠玲珑馆、愚溪草堂、冬花庵等。原籍新安,隶籍钱塘。

  • 文房雅兴——文人士大夫与书画文化(续)

    作者:张建军 刊期:2017年第01期

    二好古敏求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书画收藏和国家的兴、衰、治、乱具有密切关系,书画收藏又是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素质、学养、声望的重要因素。

  • 篆刻创作三论

    作者:何鑫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论文字印的创作 就中国篆刻艺术发展至今的历史过程来看,文字印的创作一般可依照下列几种主要印式,由于各印式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特点,因而创作要点也各有差异。

  • 汉代建筑肖形印简论

    作者:王昊宁 刊期:2017年第01期

    建筑肖形印汉代占大部分,为铜质。其图形与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及出土的汉代建筑物冥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在印章中最为典型的特征:呈对称结构,在建筑物的顶上或左右有各种瑞鸟,也会有人物、神兽、姓名、

  • 从海德格尔的思想解构儒道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作者:吕雯瑜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个学科交叉相融,互补互助,展开了文明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友好对话。中国哲学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向前走进,有着质的改变,在中西哲学的交融中不断寻找突破,打开哲学创新的突破口,寻找着适合当今时代的文化。

  • 从历代章草书风演变看当代章草创作格局

    作者:李亚杰 刊期:2017年第01期

    章草是介于隶草与今草之间的重要书体,两汉是章草的生成期和高峰期,其后在魏晋、隋唐、元明的发展时明时晦,至民国时期章草创作再度复兴跃至高峰,产生了一大批章草大家。对于当代章草而言,历代章草是创变源泉和前提,厘清其发展脉络作为当代借资成了唯一选择。

  • 黄道周张瑞图行草书比较

    作者:王开 刊期:2017年第01期

    明末书家黄道周、张瑞图的书法在书史上别具一格,特别是他们的行、草书在当下受到书法创作者的追捧,模仿两人风格的人颇多,他们成为目前草书创作借鉴传统的重要支点。张瑞图年长黄道周15岁,两人都在38岁时考中进士。同为闽籍大书家的张瑞图、

  • 任华与贯休眼中的怀素比较

    作者:张东华 刊期:2017年第01期

    怀素草书,按《宣和书谱》记载,其时北宋御府所藏怀素草书尚有一百零一帖。而今,怀素传世书迹,不过有《自叙》《苦笋》《论书》《食鱼》《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六帖本以及《圣母》《藏真》《律公》《贫道》(又称《脚气》)四刻本而己。

  • 日本“和样”书法与“唐样”书法略说

    作者:马亚楠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引言 众所周知,书法艺术在不同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下,都会显示出不同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特色。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自古就保持着长期的交流往来,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极其深远。

  • 魏碑的特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杨豪良 刊期:2017年第01期

    毋容置疑,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学习者重要的取法对象。本文试就魏碑的特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魏碑艺术的新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 矫饰与伪情:从诗文看郑板桥的“双面”人生

    作者:郑付忠 刊期:2017年第01期

    郑板桥(1693-1765),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原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鬻书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在世俗文化中向来是以傲骨不改的文人形象出现的,

  • 字里行间的文人情怀——研读何绍基手札《金陵杂述四十绝句》

    作者:刘洋 刊期:2017年第01期

    十九世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是一个特殊时期,此刻的中国书坛也进行着微妙的变化。清雍正、乾隆年间起,文字狱愈演愈烈,致使大批文人士大夫逃避政治,转而钻研金石之学,

  • 书法本科培养质量和就业途径探讨

    作者:宋廷位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双双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这一举动充分肯定了中国书法的意义和价值,在我国书法界、文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与反响,也使中国书法在对外交流中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在蒸蒸日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形成了一股热潮,

  • “重写学术史”视野下对高校书法史教学的反思

    作者:王益伟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关于“重写学术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术史的研究,最早的传统可追溯到孔子对“六经”的总结。两汉时期就出现了一批研究学术史的书,如西汉初年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和《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