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港口

水道港口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

杂志简介:《水道港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176/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交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交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海岸河口及港口工程、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水利枢纽与通行条件、水工结构及检测评估、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勘察设计及工程咨询、施工技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主办单位: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8443
国内刊号:12-1176/U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交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3
复合影响因子:0.35
总发文量:1332
总被引量:6063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7.0556
期刊他引率:0.7851
平均引文率:7.2988
  • 沉管隧道半刚性管节

    作者:林鸣; 刘晓东; 林巍; 尹海卿; 李毅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上覆回淤厚度多达22 m,导致原先的节段式管节结构的失效概率大。为了降低风险,提出'半刚性管节结构'概念。通过不剪断原先节段式管节方案的临时预应力,来确保节段接头端面的摩擦力,从而用摩擦力与剪力键一同抵抗剪力,同时维持节段之间的相对转动能力;即令管节结构的健壮性得到提高。文章结合足尺物模试验对这个新结构优势进行...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的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全长7 440.546 m,由33节沉管及两个人工岛组成,工程最...

  • 沉管隧道管节拖航水阻力原型试验

    作者:林鸣; 林巍; 黄维民; 宁进进; 王晓东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管节在海中拖运时的体积达到76 000 m~3。在评估阶段计划采用4艘拖轮进行拖航。施工准备期间进行了拖航试验,结论是需要6艘拖轮。第一次实施拖航作业时,实际的拖航编队用了8艘拖轮,尽管有了这个'冗余'的考虑,管节与船队在拖运途中不进反退了700~800 m。这说明了管节与船队受到的实际阻力与物模试验存在差异。工程连续安装近...

  • 沉管隧道与人工岛的理念与实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作者:林鸣; 刘晓东; 林巍; 尹海卿; 卢永昌; 梁桁; 高纪兵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55 km长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通道的一部分,建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人工岛,一条6. 7 km长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由33个沉管管节与一个最终接头组成。2018年2月该工程完成交工验收。文章介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发现与新颖技术,主要包括沉管隧道的基础、半刚性管节结构、管节接头的记忆支座(竖向承压板)、最终接...

  • 人工岛快速成岛技术——深插大直径钢圆筒与副格

    作者:林鸣; 林巍; 王汝凯; 刘亚平 刊期:2018年第S2期

    作者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提出了快速成岛的构想,通过深插大直径钢圆筒与副格的技术,将成岛时间从3 a缩短至7个月。该技术成功实施以后,被拓展到了其他的工程,例如深圳与海南的筑岛工程。文章介绍了创新案例,包括创意的产生,转变成现实的过程和方法;并详细介绍钢圆筒的关键技术、案例与实践经验;最后,讨论该技术应用于不同条件的构想。

  • 沉管隧道76000吨管节多点式分段顶推

    作者:林巍; 王晓东; 董政; 彭晓鹏; 林鸣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继厄勒海峡通道以后,第二次实现了沉管隧道的工厂法预制。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钢筋混凝土沉管管节的分段顶推。沉管预制场有两条生产线,预制33个管节,单个管节预制完成后顶推重量达到了76 000 t,需要分段顶推138 m。文章介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顶推关键技术,施工与构造细节,以及摩擦力的监测情况。

  • 沉管隧道管节出坞、拖航、系泊与沉放准备关键问题

    作者:林巍; 林鸣; 花田幸生; 王强; 王伟; 宁进进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沉管隧道安装了33个沉管管节。因骤然的回淤,2次回拖,所以总共进行了35次安装作业。在沉放作业前,需要将预制厂的干坞内漂浮着的沉管管节绞移出坞。在坞口解除系泊状态并连接拖轮。然后在受限的航道内拖运11 km直到隧道的所在地。并再次系泊管节以准备沉放作业。第二次系泊是横流定位。对这个从系泊到系泊的过程需控制风险...

  • 沉管隧道混凝土管节与碎石基床摩阻力原型观测与试验

    作者:林巍; 尹海卿; 张建军; 王晓东; 尚乾坤; 林鸣 刊期:2018年第S2期

    尽管在沉管隧道使用后铺基床的案例在增加,国内外文献未见对沉管管节与基床的摩阻力的试验或观测,而该系数是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参数。文章报告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管节水下拉合作业的摩阻力的观测。观测数据有三个来源,管节原型拉合作业与纠偏作业,小尺寸模型试验,以及最终接头永久焊接过程的相邻管节的运动。内容包括混凝土与碎石,混凝土...

  • 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可注浆止水带使用改良

    作者:林巍; 林鸣; Joel; Van; Stee; 尹海卿; 董政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沉管隧道有219个节段接头,其中60%水深超过40 m。每个节段接头的环向长度90 m。为了保证可注浆止水带的止水效果,对止水带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的改良。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33个管节已在水下安装,节段接头部位均未发现漏水。文章讨论可注浆止水带的使用改良的方法与原因。

  • 沉管隧道线形管理

    作者:林巍; 尹海卿; 林鸣; 张秀振; 刘兆权 刊期:2018年第S2期

    沉管隧道的工法是在陆上预制管节,并在水下逐个安装。因而这个工法需要确保隧道能够合拢,并确保隧道的线形符合其运营的功能要求。这两点可通过线形管理来保证,尤其对于外海长沉管隧道而言很关键。然而,以往的文献缺少这方面的论述。所以,文章系统地讨论沉管隧道的线形管理。基于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建设这种方法得以发展并通过工程结果得到了...

  • 沉管隧道整体式最终接头新工法的几个特殊结构问题

    作者:林巍; 苏怀平; 刘凌锋; 岳远征; 林鸣 刊期:2018年第S2期

    为了降低工程综合风险,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用了整体式可逆主动止水的新工法。在方案发展的过程遇到了若干特殊问题。文章旨在讨论其中四个关键的结构问题:小梁的结构分析、超短距大压缩量预应力张拉、结合腔的进气与排水、以及钢混三明治组合结构垮塌分析。

  • 沉管隧道整体式最终接头的地基刚度差异问题及处置措施

    作者:林鸣; 林巍; 姬海; 刘亚平 刊期:2018年第S2期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在水下的浮力比相邻管节小很多,所以安装时对地基的初始压力是相邻管节的30倍,不处理就有差异沉降。为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现场原位载荷板试验、陆上碎石基床压载试验,以及沉管管节沉降数据分析,证实了沉管基础'瞬时'沉降的规律;并基于此规律制定与实施了预压载、超载与接头底部密闭腔压浆的处理措施。

  • 沉管隧道的设计

    作者:林巍; 刘凌锋; 林鸣 刊期:2018年第S2期

    沉管隧道工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施工风险大,故需通过适宜的设计尽量降低风险。文章基于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建设的实战经验(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结合文献调研,详述了沉管隧道的设计问题。深入讨论了沉管隧道存在的理由,沉管工法发展历史,设计的方法、思想与主线,指出了设计与施工的互动,以及设计多因素之间的联动,并辨识出决定工程成败的...

  • 运用“点-线-面-体”探究支撑体系及转换的应用

    作者:董洪静; 王晓东 刊期:2018年第S2期

    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管节的工厂化制作为工程背景,对预制厂不同的支撑体系及转换进行介绍,以'点-线-面-体'为切入点综合分析,概况性地总结其内在的联系。'点-线-面-体'支撑体系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合理有效的研究思路。

  •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现浇隧道防水体系的综合应用

    作者:陈三洋; 孟令月; 李海平 刊期:2018年第S2期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现浇隧道采用了成套防水技术,不同部位采用不同防水措施,构成防水体系,以提高隧道防水防渗能力,规避渗漏及钢筋腐蚀风险,确保港珠澳大桥120 a使用年限。文章详细介绍现浇隧道结构防水体系的综合应用,其他类似工程可以参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