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学报

人工晶体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杂志简介:《人工晶体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37/O7,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快报、研究论文、综合评述、封面图片

主管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0-985X
国内刊号:11-2637/O7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6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5141
总被引量:17185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4.4607
期刊他引率:0.6393
平均引文率:15.2566
  • 高相变温度弛豫铁电单晶PMN-PT-PZ的生长与性能表征

    作者:吴冠洁; 邓安猛; 蔡帅; 汪振海; 罗来慧; 陈红兵 刊期:2016年第12期

    按照0.624Pb(Mg1/3Nb2/3)O3-0.336Pb TiO3-0.04Pb ZrO3化学式所示组分比例,采用分步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出PMN-PT-PZ多晶,通过熔体坩埚下降法生长出尺寸φ25 mm×90 mm的PMN-PT-PZ单晶。应用X射线衍射对所获多晶和单晶试样进行了物相分析,测试了PMN-PT-PZ晶片的介电温谱、电滞回线和压电常数。结果表明,所得三元固溶体单晶PMN-PT-PZ为不含焦绿石相...

  • 新疆理化所含铅磷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刊期:2016年第12期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固态激光器必不可少的部分,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光学通讯、光学数据存储和光信号处理等方面。利用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性质,可实现各种激光的频率转换,是开辟新的激光光源的根本途径。为了探索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在设计合成时优先会考虑碱金属,碱土金属硼酸盐体系。近几年来,由于磷酸盐材料具有短紫外截止边的优势.

  • 不同温度下KTP晶体的声表面波特性研究

    作者:周广刚; 刘思杰; 郝娟; 黄文奇; 卢贵武 刊期:2016年第12期

    针对KTP晶体的压电特性,利用克里斯托弗方程计算了20-140℃温度范围内Z切型传播角度为0-180°的声表面波速度、机电耦合系数、能流角。结果表明,在20℃,能流角为0°,传播角为90°的情况下,机电耦合系数最高达0.675%,是石英晶体的3倍左右;在140℃,能流角为0°,传播角为90°的情况下,机电耦合系数达到0.60%,约为石英晶体的2倍。

  • cBN单晶合成效果与合成后Li基触媒组织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功振; 许斌; 时永鹏; 吕美哲; 郭全海 刊期:2016年第12期

    采用锂基触媒(Li3N)和六方氮化硼(hBN)为原料,在静态高温高压条件下加入(270/325目)籽晶批量合成出了大颗粒立方氮化硼(cBN)单晶(〉70目)。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触媒层内物相进行标定,采用K值法、绝热法、RIR值等理论方法,计算出样品触媒层内各物相的质量分数,比较了单晶合成效果好与差的触媒层内物相含量的差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 基于转移矩阵法的n-Si/n-Fe2O3光催化性能研究

    作者:陈磊; 冯德强; 刘孟寅; 王卫超 刊期:2016年第12期

    对平衡态及光照下非平衡态的n-Si/n-Fe2O3/electrolyte的能带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转移矩阵法定量地计算Si中不同能量的电子/空穴穿过n-Si/n-Fe2O3势垒并满足水氧化还原电势要求的透射系数,从而得出光照与Fe2O3厚度对Si中电子/空穴透射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e2O3层厚度(1-10 nm)与光电压的增大,均可以使Si中电子满足水还原反应电势要求所...

  • 柔性透明摩擦电子学晶体管及主动式电子器件调控研究获进展

    刊期:2016年第12期

    近年来,柔性电子技术由于其柔韧和轻便等特点,在可穿戴电子、智能皮肤、可弯曲显示屏和人机界面等方面展示出很大的应用前景。柔性电子器件的基板具有可变形性,采用的聚合物材料也具有接触起电的特性,可为其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建立主动式机制。摩擦电子学是利用摩擦产生的静电势作为门极信号来调控半导体中电传输与转化特性.

  • 柔性有序ZnO纳米棒/TiO2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作者:王晓飞; 刘文武; 卢辉; 郭敏 刊期:2016年第12期

    采用电沉积法,在柔性不锈钢网基底上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随后旋涂P25浆料,最终经退火后得到了ZnO纳米棒阵列/TiO2纳米粒子的复合结构薄膜,详细探讨了TiO2纳米粒子的填充,初级ZnO纳米棒阵列的形貌,P25浆料的旋涂次数以及表面活性剂PEG添加量等制备条件对复合结构光阳极形貌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iO2纳米粒子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光阳极的比...

  • 合肥研究院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构筑及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刊期:2016年第12期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构筑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Mater.Chem.A 4(2016)17080-17086)上发表。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类新型储能器件,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使用寿命、快...

  • 溶胶-凝胶法制备CaCu3Ti4O12薄膜及其电学特性研究

    作者:高雅; 赵清华; 史建芳; 段倩倩; 李刚; 王开鹰 刊期:2016年第12期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不同烧结温度(700℃、800℃、900℃)下的CaCu3Ti4O(12)(CCT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的形貌、组分和结晶状况进行表征,发现在800℃烧结温度下CCTO薄膜的结晶状况最佳。然后,采用半导体特性分析仪测试薄膜的电容-电压(C-V)特性和电流-电压(I-V)特性,得到薄膜的最大比电...

  • Fe2O3掺杂对MgO-Al2O3-SiO2系玻璃析晶和性能的影响

    作者:陈阔; 李长久; 贾阳; 俞琳; 姜宏 刊期:2016年第12期

    采用高温熔融法和两步法微晶热处理制备了MgO-Al2O3-SiO2系堇青石微晶玻璃和铁尖晶石微晶玻璃。利用DSC分析、X射线衍射、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Fe2O3对玻璃的析晶性能、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2O3的加入可有效降低析晶活化能,促进晶体的析出。当Fe2O3含量达到7.44%时,主晶相由堇青石变为铁尖晶石。Fe2O3掺杂使样品的...

  • 铁、钴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红外吸波性能研究

    作者:刘美琪; 陈学青; 王志彦; 李洪娟; 曹吉林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氢氧化钠、氯化锌、氯化铁及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Co掺杂的片状氧化锌材料,并采用XRD、SEM、EDS、FT-IR等手段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氧化锌片具有纳米级的空间尺度(其厚度约为10-20 nm)。掺杂铁和钴的纳米氧化锌的红外光谱在3500 cm-1和1600 cm-1处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在430 cm-1与500 cm-1处的峰形和位置...

  • Bi掺杂量对Mg-Si-Sn-Bi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作者:宋贵宏; 孟雪; 杨明川; 胡方; 乔瑞庆; 陈立佳 刊期:2016年第12期

    利用粉末冷压成型及真空烧结制备了不同Bi掺杂量的Mg-Si-Sn-Bi材料,并对制备材料组成和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材料由Mg2Sn、Mg2Si和Mg2(Si,Sn)固溶体相组成。随测试温度的增加,制备材料的电阻率都急剧减小,这是典型的半导体特征。在研究范围内,掺杂Bi元素含量增加,制备材料的电阻率开始逐渐减小,但Bi掺杂量增加到一定值后,材料的电...

  • 石墨烯/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作者:陈芳; 赵国平; 莫尊理 刊期:2016年第12期

    利用石墨烯纳米(GNs)片作为载体,将钛酸四正丁酯包裹Fe3O4纳米粒子的微乳液通过搅拌和超声负载于其表面或镶嵌于其二维结构的片层间,制备GNs/Fe3O4/TiO2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FTIR、SEM、TEM、EDX、XRD、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TiO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对硝基苯酚和罗丹...

  •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钛酸钡粉体

    作者:凌云; 江伟辉; 刘健敏; 冯果; 苗立锋; 高啟蔚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液为复合溶剂,乙酸钡和钛酸丁酯为反应前驱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NHSG)法制备了钛酸钡粉体。借助XRD、FE-SEM、TEM、FTIR等研究了复合溶剂配比、钡钛比例以及热处理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合成BaTiO3的影响,探究了NHSG法合成BaTiO3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乙二醇用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BaTiO3的合成;适当提高钛的用量可以提高B...

  • 电工所制备出锂硫电池新型多级次石墨烯基碳硫正极材料

    刊期:2016年第12期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设计开发出一种具有多级次微观结构的新型石墨烯-多孔碳球复合纳米材料。该碳复合材料兼具石墨烯纳米片和多孔碳纳米球的优点,具有3182 m2/g的超高比表面积和1.93 cm3/g的大孔隙率。基于这种碳纳米材料,电工所制备出了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