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杂志简介:《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87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会议综述

主管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
国际刊号:2096-4587
国内刊号:32-1877/K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4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806
总被引量:229
H指数:3
  • 南京大屠杀国家记忆传播与受众群体的构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众调查

    作者:张建军; 陈俊峰; 吴愈晓; 王敏; 许琪; 朱安新 刊期:2017年第01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后,来自海内外各地的观众日益增加,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上升为国家记忆之后,近年来接待人数近800万人次,居全国纪念馆类场馆首位。作为面向公众的文博场馆,其基本功能是践行纪念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宗旨,更好地向广大公众传播国家记忆。为了解受众的基本构成情况,了解他们对...

  •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南京大屠杀研究述评

    作者:郭永虎; 闫立光 刊期:2017年第01期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沉重而悲惨的一页,是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10年来,随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围绕着日方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考证与解读、近代新闻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方式等若干主要方面进行了多维探索,彰显了学术界关于南京大屠杀研...

  • 南京大屠杀前后的美、英记者群体活动评析

    作者:经盛鸿; 经姗姗 刊期:2017年第01期

    1937年12月,美、英记者一部分留驻南京,深入前线,采访报道中国守军的保卫战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暴行;另一部分则因日军当局拒绝一切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只得集中在日军后方的上海,从各方面采访报道日军对南京的攻势与沿途暴行。这两方面的报道共同构成了西方传媒关于南京战事的完整新闻内容。美、英记者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报道与评析,尤...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登本刊文章

    刊期:2017年第01期

    日前,《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年第3卷发表的《回族群众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遭遇劫难》一文,被201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登。作者南京晓庄学院洪伟通过对现有史料、资料的整理、

  • 战争集体记忆构建: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和平

    作者:杨夏鸣; 肖兆森 刊期:2017年第01期

    哈布瓦赫等人的集体记忆理论认为,只有在社会框架中个体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记忆,正是凭借这一能力,社会“干预”个体的记忆,并根据社会的“理性需求”来塑造集体记忆。建国后战争(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经历了国际主义主导的建构和基于爱国主义的重建。战争(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重构不仅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史为鉴...

  • 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与欧美对日交涉

    作者:崔巍 刊期:2017年第01期

    1937年8月到12月,日军对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以迫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但轰炸却波及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引起了欧美多国的不满和对日交涉。日本政府和军方却态度蛮横,甚至向这些国家发出要求其机构和侨民限期离开南京的最后通牒式通告。这场交涉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欧美对日首次外交交锋,虽然没有对局势发展产生...

  • 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若干学术和热点问题评析

    作者:岳思平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关注中国抗战研究的动态,立足跟踪学术前沿,解读探索若干抗战史研究中的新问题,辩证地阐述了中国抗战十四年与八年的关系、国共两党两军分别所在的正面与敌后战场的关系以及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凸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

  • 本馆被授予“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

    刊期:2017年第01期

    1月11日上午,江苏省侨办、省文化厅在扬州举行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暨工作会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32家单位被授予“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

  • 卢沟桥事变与抗战的“最后关头”

    作者:刘庭华 刊期:2017年第01期

    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最终导致全国性抗战的爆发。以往的抗战史研究中,往往把八一三事变作为“全国进入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值得商榷。史实表明,卢沟桥事变,既是说的抗日的“最后关头”,也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情势发展的...

  • 本馆成为全国第三批学雷锋示范点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7年3月1日,命名第三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众服务处接待科成功入选,成为江苏省人选的两家单位之一。

  • 日本关东军部队要览

    作者:黄力民 刊期:2017年第01期

    梳理解析日本陆军关东军部队情况,包括关东军地面部队年度异动统计、航空部队沿革、指挥机关建置、东三省边境工事、冀察绥侵略扩张等,附及日本陆军在东三省军事学校、驻防海军情况。

  • 战时日本对华的图书政策及其实施述略

    作者:孟国祥 刊期:2017年第01期

    战时,日本对中国图书事业的摧残与破坏,给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造成巨大的灾难。目前国内对此的大量研究,多集中于图书损失和掠夺方面,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凶残与贪婪。中国研究者判定战时日军对中国图书事业的摧残无疑是一场“文化大屠杀”,战后日本政府及某些当事人却称,日军在占领区并没有蓄意掠夺和破坏中国图书文物,相反在华中、...

  • 文学视野中的南京保卫战

    作者:赵伟 刊期:2017年第01期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南京保卫战堪称惨烈。在此前后,许多作家从不同侧面记录了首都见闻。有作品描绘了战前南京军事部署、民众疏散等场景;有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了战斗期间守军的英勇顽强;还有更多作品旨在揭露、控诉日军暴行并探讨中方在会战中之得失。作品内容不一而足,体裁亦多种多样,散文、诗歌、战地报道等各展所长。南京在沦陷前后...

  • 中日学者《南京共识》

    刊期:2017年第01期

    2月23日,“东亚和平的新愿景”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在南京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中日学者第二次以共同展开和平研究为题的学术会议。会议由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 日军“慰安妇”制度概念辨析

    作者:刘广建 刊期:2017年第01期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一项秘密制度,日军在所到之处大量设立慰安所,强征各国妇女充当“慰安妇”,供日军发泄。但是,究竟什么人是“慰安妇”令很多人迷惑,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慰安妇”等同妓女、军妓。因此“慰安妇”又被叫做“军妓”或“营妓”。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本文拟对“慰安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