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杂志简介:《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87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会议综述

主管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
国际刊号:2096-4587
国内刊号:32-1877/K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4
复合影响因子:0.39
总发文量:806
总被引量:229
H指数:3
  •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三十年:1982—2012

    作者:朱成山; 袁志秀 刊期:2013年第02期

    1982年的日本教科书事件,激起了曾经遭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南京人民的愤怒,催生了中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纪念馆的建成与开放,也掀起了国内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史料的发掘逐渐发展到理性总结,理念、观点和成果的集中发...

  • 略论“南京大屠杀”中的图书劫掠——兼评金丸裕一教授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图书掠夺的研究

    作者:赵建民 刊期:2013年第02期

    南京大屠杀是撼动中外,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残酷事件,它不仅使中国无辜百姓惨遭杀害,而且还使包蕴着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的图书遭受厄运。图书劫掠,是日本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中大肆劫掠南京公、私所藏图书,尤其是众多的珍贵图书,还把大量图书当作“薪炭”焚毁,充分暴露出他们在占...

  • 昭和天皇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的责任

    作者:龚娜 刊期:2013年第02期

    日本侵华时期日军在南京实施的大屠杀暴行罪行确凿、令人发指。而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昭和天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言行、天皇侧近的佐证等资料表明,南京大屠杀自始至终是在昭和天皇的默许、纵容和推动下发生的。因此,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昭和天皇负有无法逃避的最大罪责。

  • 南京军民的空中保卫战

    作者:高晓星 刊期:2013年第02期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军队于1937年8月大举侵略上海后,就派出其航空队空袭南京,不仅要炸毁中国抗战的高级指挥机关和物资力量,更企图摧垮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志和持久抗战的信心。南京军民奋起抵抗,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空中保卫战,成为南京立体保卫战的最早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

  • 《日本青年摄影师镜头中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宫田幸太郎先生摄影作品展》在南京举办

    刊期:2013年第02期

    4月19日上午,《日本青年摄影师镜头中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宫田幸太郎先生摄影作品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幕。该展览由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南京市社科联国际和平研究所主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承办,展期自4月19日至6月3...

  • 战后日本军工产业发展与“美国因素”

    作者:张玉来 刊期:2013年第02期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一度被迫放弃发展军工产业。但是,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转变,日本军工产业却很快得以“复活”。在确立“国有化”战略之后,20世纪70年代日本军工产业获得快速发展,80年代甚至成为全球军工产业大国。而且,如今日本在半导体和材料等领域甚至领先美国。然而,纵观战后日本军工产业的全部发展历程,可以看到,...

  •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朱成山馆长文章

    刊期:2013年第02期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第3卷刊发的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撰写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与传播的影响与展望》一文,日前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 析解中日关系中的文化隔膜

    作者:刘少东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中日邦交40年以来,两国间冲突不断,不单纯表现为一种“复杂性的互动”,有时甚至会跌入一种“恶性的循环”,两国矛盾从历史认识延伸至国家制度。两国关系磕磕碰碰的发展,除了与双方间的历史问题与突发事件、媒体网路舆论等影响有关,从深层意义上看,更与两国间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心理差异密切相连。本文认为,两国之间在文化认同上与民族心理...

  • 1931—1937:南京防空教育与宣传工作初探

    作者:张国松 刊期:2013年第02期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南京的都市防空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民众的防空思想尚属幼稚。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日空中力量实力相差悬殊,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和抗战军事指挥中枢,面临日机空袭的巨大威胁。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日机对上海狂轰滥炸的惨痛教训,使国民政府进一步认识到防空建设的迫切性。南京是全国最早开始防空建设的都市...

  • 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

    作者:刘景瑜 刊期:2013年第02期

    吉野作造作为日本大正时期著名民本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吉野对中国认知发端于作为袁世凯长子家庭教师、任教北洋法政学堂时期。1909年开始发表中国认知的文章,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后又转而支持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吉野始终在立与破的思想中执着于中国认识。本文拟对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动摇与转变进行分析...

  •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经盛鸿教授分获省、市哲社优秀成果奖

    刊期:2013年第02期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的学术专著《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第26、27辑),在江苏省第十二届(2010-201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

  • 诺门罕战役的边界纠纷探析

    作者:乌兰图雅 刊期:2013年第02期

    1939年,未得到中国政府承认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与“满洲国”在诺门罕地区因所谓的边界纠纷而引发了一场日“满”与苏蒙间的大规模战争——诺门罕战役。双方分别坚持“哈拉哈河界线”说和“河东界线”说。“河东界线”说以清朝政府曾划定的“雍正界线”为依据,作为蒙古与“满洲国”在诺门罕地区的边界线。日本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查阅清代满文档案...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中国的调查取证

    作者:刘广建 刊期:2013年第02期

    日本投降后,1946年1月,驻日盟军统帅部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审判日本战犯。国际检察局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起诉机关,负责对日本战犯的起诉和日本战争罪行的调查取证工作。在法庭正式开庭前后,国际检察局三次派员赴中国调查取证,在中方的配合下搜集了许多日本侵华及日军在华罪行的证据,并找到十多位重要的中外证人出庭作证。国际...

  • 试析发生江阴阻敌战的必然性

    作者:张苏赣 刊期:2013年第02期

    江阴要塞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初期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特别重视对这个地区的争夺。从日本方面看,是日军蓄谋已久的战略图谋,他们希望通过拿下江阴而顺利将部队推进到南京。从中国方面看,通过固守江阴要塞,以封锁长江、警卫首都南京。因此,江阴要塞作为中国军队抵御日军侵攻南京的一个重要的防御点,发生一场特殊的阻敌战是一种...

  • 日军大屠杀后美国外交官在南京非凡的使命

    作者:陆束屏 刊期:2013年第02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南京的美籍人士,以及大屠杀后返回南京的美国外交官,利用特殊的身份,在目睹、收集、调查和抗议侵华日军对在南京的美国财产和人员侵犯情况的同时,还调查和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烧、杀、淫、掠暴行,并留下了大量第一手的文献档案资料和外交文件。这些人士对保护美国财产、救济南京难民,以及见证南京大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