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报

青年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Youth Research

杂志简介:《青年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9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前沿、青年文化_专题:引领青年的话语策略研究、青少年发展、季度焦点、青年历史研究

主管单位: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国际刊号:2095-7947
国内刊号:31-2092/D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
复合影响因子:0.56
总发文量:951
总被引量:1615
H指数:10
立即指数:0.0111
期刊他引率:1
  • 扁平化:上海共青团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吴凯铭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5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各级群团组织改革拉开序幕。上海作为地方群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很快启动了试点工作,上海共青团改革也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对上海共青团而言,这是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所开展的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也是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建机制、强功能,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有力探索,对共青团事业长远...

  • 海外共青团研究评述

    作者:陈蕴哲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国共青团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相关理论研究却很缺乏。近年来,随着大批具有共青团工作经历的干部纷纷活跃于中国政坛各个领域,共青团这一课题逐渐引起西方政治学界的重视。然而,出于固有的思维定势和研究理论的局限,西方学界主要从非正式政治的考量角度去探究共青团组织及其干部,较少从制度层面去关注其作为政治精英培养、输...

  • 网络话语权与青年思想引导——网络大V的话语权及其形成模式

    作者:傅昕源 刊期:2017年第01期

    网络大V作为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成为网络话语权的重要代表,深刻地影响着网络舆论生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出现了网络大V话语权更迭的现象。其产生形成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通过构建专属话语体系、打造正面网络形象、管理平台推荐调控、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借助受众思考让渡,以及利用网络社群特征等不同渠道,获得话语权。

  •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表现特点和呈现规律刍议

    作者:戚静 刊期:2017年第01期

    网络舆情事件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对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引发了大量关注和参与的事件。近年来,涉及到高校的网络舆情事件不断发生,其中一些还给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分析各类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发现其表现出众声喧哗、群体极化、反复难控等特点,呈现出教育周期、形象、网络舆情涨...

  • 网络大V对青年学生成长影响探究

    作者:鲁婷 刊期: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网络大V群体不断壮大,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大V是青年学生乐于关注交流的对象,能够启发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是青年学生接触社会的通道。网络大V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我们应端正对网络大V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网络大V的正面作用,以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 在历史中发现“青春的奥秘”

    作者:田杰 刊期:2017年第01期

    谢老:新作拜读。文章涉及到青年研究的一些重要方法和观点,很有深入探讨之必要。几点想法缀后,供参考。《寂静的青春》提出的实际是一个关于观察青年和研究青年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问题。青年的概念应该有共时态和历时态两种涵义。这两种涵义也是来自于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吴端在文中也讲得很明确。他所观察和说明的是"处于静止状态...

  • 新社会阶层面临的挑战、发展的趋势以及对策思考

    作者:廉思; 芦垚; 冯丹 刊期:2017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的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促使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呈现"交织+互动+同步"的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新的社会阶层面临的三大挑战基础上,研判了该阶层未来的三大发展趋势,并就开展新社会阶层工作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 社交媒体青年爱国主义表达的新态势——以南海仲裁案为例

    作者:叶淑兰; 杨启飞 刊期:2017年第01期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渠道。以南海仲裁案为导火索,社交媒体青年爱国主义情绪表达有助于加强国家民族认同,降低现实冲突烈度,但也存在泛政治化、泛娱乐化等倾向。当前青年爱国主义表达呈现情绪极化、微艺术手法、"网络围观"与"欺凌"等新态势,这是心理机制、教育机制与媒体机制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引导青年理国主义表达...

  • 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与流动青少年的就业困境——基于广州与上海的比较

    作者:孙哲; 张红斐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里的流动青少年就业困境成为凸显问题。既有研究侧重从"体面工作"的单一视角进行探究,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市民权""社会包容"的视角。通过对广州、上海两地的实证调查及比较,本文试图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维度对青少年的就业困境进行更加综合的诊断,并在群团改革的语境中提出相关建议。

  • 体育人文研究:青年研究的新路径——体育永远是一种青春仪式——路云亭《重估中国体育传播的文化价值》阅读札记

    作者:郄爱萍; 云欣; 甘海霞 刊期:2017年第01期

    《重估中国体育传播的文化价值》汇集了路云亭近年来对体育与青年主题的诸多思考。重估体育文化价值的意义在于释放出源于竞技本体的批判理性。多元学科对体育学的深度介入必然会分解出新的思想汁液。体育人文学的自然呈现源自体育的本然思想。体育的原点在于处于青春期的人的身体以及人类对于身体的思想。路云亭在仪式学、学、身体学的研究视野...

  • 足球是一种残酷仪式——《现代足球:人类动作镜像的终极美学》述评

    作者:叶小瑜 刊期:2017年第01期

    《现代足球:人类动作镜像的终极美学》一书共分为5章,以王制足球为先导、大航海时代足球传播为核心、大数据足球为尾声,通过对动作足球、镜像足球、宗教足球、艺术足球、现代足球的剖析,找到足球与艺术的连接点,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足球美学体系。研究提出王制足球凝聚着人类牧歌时代的集体性乡愁,竞技足球是一种具有死亡寓意的献祭仪式,艺术足球...

  • 足球的超体育本性——读路云亭《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张子琦 刊期:2017年第01期

    路云亭《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以浪漫而稳重的文笔,站在超越足球运动本身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角度,阐释了"什么是足球"、"什么是中国足球"等。它以阐释学的思维触摸了足球的本质,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中国足球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与足改联系在一起。开拓性的思想在书中被浪漫的文字凝聚成独到的学术理论,让读者看到了足球背后超越其体育...

  • 发达国家困境儿童保障经验阐释

    作者:郅玉玲 刊期:2017年第01期

    通过对瑞典、芬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困境儿童保障经验进行阐释,归纳出国外困境儿童保障的经验有如下特点:给予立法保障;提供资金、服务和设施保障;推行家庭寄养制度;完善儿童福利体系;设立社会服务机构。

  • 论社会政策中的“普惠”理念及其实践——以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为例

    作者:张佳华 刊期:2017年第01期

    社会政策与理念体现的是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之间的联系。理念会推动社会政策的形成和变革,但社会政策也会对理念进行重塑。"普惠"作为一种社会政策理念,涉及立法、分配、对象和筹资四个维度。通过这四个维度的分析和评估,发现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正朝着普惠的方向迈进,但目前在总体上还是一项补缺型的制度。建议利用理念和社会政策之间的选...

  • 让陌生人走进——网络性侵害幸存少女的自我揭露历程研究

    作者:钟佩怡; 沈黎; 吕静淑 刊期:2017年第01期

    网络性侵害是网络交友中最重要的议题。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试图了解网络性侵害幸存少女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中的自我揭露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网络性侵害事件的揭露是一个动态过程,经历了深藏心底、摇头否认、拒绝面对、模糊透露讯息、部份细节透露、意外揭露过程等。从影响揭露的原因来看,缺少家庭沟通、自我归因自责、处女情结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