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探索

青年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Youth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青年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2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专题研究:从“七普”数据看中国人口新国情、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台港澳青年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4-3780
国内刊号:44-1022/D
全年订价:¥ 232.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982456
复合影响因子:1.12
总发文量:1056
总被引量:7036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4
立即指数:0.0645
期刊他引率:0.844
平均引文率:10.4086
  •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调查

    作者:石晓辉 刊期:2005年第06期

    对南京市四所学校726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85.8%的中学生有崇拜的偶像."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身边人物"、"政治人物"和"文学家"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类型.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分布有着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校际差异.男女中学生均主要以男性为崇拜的偶像.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下)

    作者:赵卫民; 纪秋发 刊期:2005年第06期

    (续上期) 四、首都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成才观 (一)首都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及信心 前面在对首都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目标的分析时已经看到,满意的工作是大学生排在第二位的重要追求目标之一(见表4).本次调查的学生是一、二、三年级,都还没有找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这里考察的是他们的职业的意向或理想.

  • 一个城市青年同居部落的产生和生存状态——以广州X村同居者为研究个案

    作者:孟祥远 刊期:2005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广州X村同居青年动机进行研究,说明同居既是内在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结果,也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变迁的体现.不同性别在同居动机上有着明显的战略性差异.同时,男性以于二人关系具有支配权,这是传统的男女地位不平等思想衍生的结果,并会直执着或间接影响二人关系的发展.

  • 社会出身与地位获得:代际流动研究新进展

    作者:郭志坚 刊期:2005年第06期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代际流动研究领域有关社会出身影响地位获得的重要研究,着重从理论分析思路、实证分析模型以及主要发现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分析思路与模型之中,并应考虑地位获得中代际影响的性别差异,以增加分析模型的适用性与理论的解释力.

  • 苹果树

    作者:晓忱(摘) 刊期:2005年第06期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玩.小男孩渐渐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

  •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作者:蔡玉军; 罗国芬; 邓喜芬 刊期:2005年第06期

    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中的社会化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而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过不少论述,本文则借鉴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 解析“街角灰色社会”——以湖南长沙某区“街角DY帮派”为实证分析对象

    作者:黄海 刊期:2005年第06期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由这个“灰色青年”所组成的亚文化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对抗主流社会的“灰色社会”。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区一街角帮派的实证调查,解构街角帮派的结构权威,解读街角青年的身份忠诚,解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

  • 在夹缝中生存:被社会排斥的城市流动知青

    作者:张静敏 刊期:2005年第06期

    本研究运用个案访谈的调查方式,结合社会排斥理论探讨了普通城市流动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处境和导致这种处境产生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社会排斥的政策建议.

  • 关注边缘化的角色类别——转型期青年军嫂的角色与价值解构

    作者:沈小红; 翁明 刊期:2005年第06期

    转型期青年军嫂是一类边缘化的特殊群体.本文通过对其角色与价值的解构,运用角色理论范式分析了其角色承担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深入剖析了隐藏在行动背后的价值选择之因,并就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平衡及整合价值目标,促进该群体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出了相关对策.

  • 改变你人生的励志言语

    作者:雨婷(摘) 刊期:2005年第06期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

    作者:何瑞鑫; 傅慧芳 刊期:2005年第06期

    '民工潮'现象已历时二十多年,农民工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对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 大学新生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严蔷薇; 杨静 刊期:2005年第06期

    本研究通过对3290名大学新生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新生心理防御的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心理防御总体上趋于成熟,多采用升华和压抑的防卫方式.(2)不同生源、特征的大学新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差异.

  • 你的压力大吗?

    作者:谢洋; 白灵(摘) 刊期:2005年第06期

    读者小陈出生在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在来信中倾诉了自己的心事:因为家里穷,中专还没念完的弟弟就不得不去工地上打零工,而他勉强在舅舅的资助下完成大学学业.

  • 香港高校,内地火热“扩招”

    作者:朱奕 刊期:2005年第06期

    香港高校,内地"扩招" "今年我们在内地招生的情况大大出乎意料."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电话中兴奋地说.

  • 青年就业问题的视点校正与制度安排

    作者:戴锐 刊期:2005年第06期

    在青年就业问题上,无论是理论、媒体的关注还是政府的制度设计,都存在着过于关注大学生的偏向.青年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素质型、心理一观念型、机会型、信息型和制度型障碍等五种就业障碍,而大学生与一般青年相较,其就业障碍主要源自主观原因,一般青年则在就业时受到更多的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在青年就业问题上,必须校正被偏移的视点,在制度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