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农业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6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历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工具、农业灾害与救荒、农田水利、经济作物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6-2335
国内刊号:36-1069/K
全年订价:¥ 255.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4592
总被引量:14305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6.1806
立即指数:0.004
期刊他引率:0.7813
平均引文率:7.9758
  • 孙中山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作者:黎环; 肖伟 刊期:2006年第06期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思想涉及诸多领域,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学习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这些思想,对深刻认识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 邓小平农民增收思想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作者:陆作人 刊期:2006年第06期

    邓小平从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依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科技,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勇于创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使农民获益.以此为鉴,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曾山在苏区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惠运; 胡文山 刊期:2006年第06期

    曾山在江西苏区和中央苏区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启示是:为民谋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围绕工作重心开展经济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是解决"三农"问题应有的战略眼光;反腐倡廉是解决"三农"问题长存的理念;求实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必备的素质;科学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趋势;和谐创业是解决"三农...

  • 《诗经》中商周时期农作物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王志芳 刊期:2006年第06期

    商周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的时期,《诗经》中的大量诗歌涉及到了这一时期普遍种植的粟(小米)、麦(大麦)、来(小麦)、黍(谷)、稷(谷)、稻(大米)、粱、菽(豆)等粮食作物和瓜、葫、桃、枣等瓜果菜蔬以及桑、麻、葛等经济作物,并有考古发掘实物予以证实.先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 秦汉"重农抑商"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

    作者:谢瑞东 刊期:2006年第06期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矛盾统一之中发展形成的.这一小农经济政策,对中国后世的国民意识、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宋应星农业经济思想研究

    作者:林宽; 周曙光; 三木; 余承萱 刊期:2006年第06期

    宋应星的农业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农工商并重、税收学、反对高利贷和土地兼并及将货币与财富区分等,他的这些思想对当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 地方官与农田水利的发展——以清代四川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周邦君 刊期:2006年第06期

    清代四川地方官从当地实情出发,大力推动堤堰工程建设,推广冬水田技术,为四川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社会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 清代粤西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

    作者:冼剑民; 王敏 刊期:2006年第06期

    清代粤西地区进入了新的开发阶段.特别是在雍乾之际,曾掀起了巨大的垦荒热潮.粤西成为广东的粮食基地,其垦荒经验也在省内外推行.粤西垦殖的历史经验证明,关注粤西,开发西部的政策,是广东农业发展的必循途径,其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 清中叶江西农村墟市的发展及其内涵

    作者:张文锋; 李平亮 刊期:2006年第06期

    清中叶,随着农村经济的重新繁荣,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进入到交易领域,江西农村墟市得以快速发展,并衍生出新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墟市数量的增长、墟市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专业市镇的兴起,并形成一个由不同层级的市镇构成的市场网络.在商品的实际流通过程中,各个层级的市场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了有机的立体的市场网络,促进江西经济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互通...

  •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韩国新村运动的历史比较

    作者:郝宏桂 刊期:2006年第06期

    乡村建设运动和新村运动是中、韩两国为了实现其农业现代化而开展的历史探索与实践,尽管其总体目标、基本内涵和实践方案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在历史基础、根本任务和具体指标上又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对比研究其异同得失,对于推进东亚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大有裨益.

  • 早期农村现代化的尝试与起步——民国江西走马乡实验区研究

    作者:游海华; 黄婕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世纪30年代,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在湖口县走马乡进行了农村教育、农业改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项农村改进工作的尝试,创立了多项农村现代化新体制.走马乡实验区的乡村建设,是早期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尝试与起步;其农村改进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须总结的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20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江河洪灾分析

    作者:赵军凯; 王文彩 刊期:2006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江河洪灾的变化趋势和成因,并根据人们对洪灾规律的认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洪减灾对策.

  • 金水农场特约农户简述

    作者:王蓉 刊期:2006年第06期

    金水农场作为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公立农场,承担着改良生产、改进农村的重要任务,在实践中,因各种原因之影响,它将特约农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方式.这一方式是金水农场与金水流域农村社会土地经营现状妥协的结果,也是它试图将个体农户改造为接受农场指导与组织的合作化农户的途径,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 亦商亦农:鹰潭眼镜商人的农田耕作问题

    作者:邹付水 刊期:2006年第06期

    鹰潭眼镜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量到外地(主要是东三省和内蒙)从事眼镜零售的商人回归鹰潭办理眼镜批发业务,遂使鹰潭成为全国有名的四大眼镜批发市场之一.然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既然鹰潭的眼镜行业历史悠久,现在从业者更是达到三万余人,而且大多数从业者是农民,那么,他...

  • 古"葵"即今冬寒菜、盖菜考

    作者:陈立立 刊期:2006年第06期

    古葵,大叶片,一年四季可食用,可腌制成咸菜,还可护足,根据这些特征分析,古"葵"即今冬寒菜、盖菜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