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报

美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Art Journal

杂志简介:《美术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美术史研究、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现当代艺术、设计研究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4-1060
国内刊号:44-1135/J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329
总被引量:1453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10.3056
立即指数:0.0083
期刊他引率:0.9111
平均引文率:7.4083
  • 《历代名画记》宋本再考

    作者:韩刚 刊期:2018年第02期

    笔者曾据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撰《〈历代名画记〉宋本考略》一文论证其为宋书棚本,近又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与之同版者一本,以两本对照再考之,进一步证成吾说。

  • 浮世风雅:晚明的书籍、书商和出版

    作者:李啸非 刊期:2018年第02期

    晚明是中国印刷史上极为引人注目的时期。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来看,无论出版业的规模,还是印本内容及传播范围的广泛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期最活跃的出版机构无疑是商业书坊。与官府刻书相比,私人刻书在出版策略、经营成本和宣传方式上都更体现出优势。徽州书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进入南京、苏州等中心城市的出版市场时,他们并不满...

  • 元代的职贡图与帝国威望之认证

    作者:杨德忠 刊期:2018年第02期

    职贡图,即描绘职贡场景,或外番使者仪容以及纳贡物品的图像。在中国艺术史上,尤其是在宫廷绘画史上,很早以前就有人开始描绘此类内容的职贡之图。并且伴随着封建王朝对职贡制度的重视和完善,职贡图在古代宫廷绘画中的政治修辞功能也往往会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例如在元代即是如此。元代统治者控鼎中原之后不仅试图处处向之前的中原王朝看齐,...

  • 内容的解构与观念的重释:芷江天后宫门坊雕刻研究

    作者:张翔 刊期:2018年第02期

    天后宫,亦称妈祖庙,主要分布在东亚版图的沿海地区。芷江天后宫,素有“内地最大妈祖庙”之名,是妈祖文化在中国内地传播的重要标志,其门坊雕刻神工鬼斧,堪称明清湖湘雕刻的精品。暗含、隐喻是芷江天后宫门坊石雕的最主要内容。历史的沉淀、详实的内容、灵动的形式、精心的营造、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是芷江天后宫这座内陆妈祖庙的门坊建筑...

  • 叶恭绰与吴湖帆:鉴藏家的交往

    作者:童宇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叶恭绰(1881-1968)和吴湖帆(1894-1968)是民初鉴藏界的两位巨擘,他们成长教育、学艺收藏背景各异,鉴藏眼光、品味上也有区别;不过在生活中却是挚友,在鉴藏活动上也联系紧密。本文利用两人的信札和吴湖帆日记等资料,探讨其收藏活动的交往,包括观摩、交易、鉴定、品评、题跋等等活动。由此,一方面可对比当时京津与苏沪,官员与画家等不...

  • 董希文三次进藏和油画中国风

    作者:刘佳 刊期:2018年第02期

    董希文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进程中具有开拓式的人物。董希文在上世纪50-60年代之间有过三次进藏写生的经历。本文论述董希文三次前往藏区的历史契机以及三次进藏的相关作品,展现董希文艺术历程中的油画中国风的实践。第三次藏区写生以及创作作品为董希文最高的艺术追求的实现,彰显了董希文审美理想的特质。董希文艺术对当今的美术创作仍有着...

  • 妥协与变革——关山月的美育实践及其图像语言转化(1953-1962)

    作者:王丹青; 王云凌 刊期:2018年第02期

    关山月作为20世纪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在美术创作上的盛名和成就一再被讨论,现已著作颇丰。但关于他美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却显得过于稀少了。笔者认为:1950年代的美术教育实践经历对于关山月来说,是现下关山月研究中一块有待挖掘的重要领域,也是构成其绘画语言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围绕1950年代关山月在美育实践上所发生的阶段性事...

  • 勒·柯布西耶“螺旋形”空间原型的设计实践解析

    作者:曹国媛; 曾克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详尽梳理了勒·柯布西耶提出的展览类建筑原型——“螺旋形”空间原型的三个建成项目的设计背景、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及使用状况等资料,旨在从中探究勒·柯布西耶对展览类空间的操作策略及其思维模式,以期对当代相关建筑的设计思路有所启发。

  • 健康生活方式的交互行为设计研究

    作者:安娃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从设计学视角重新理解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旨在探究影响生活方式形成的交互设计方法,通过跨学科研究,结合对健康生活方式相关产品及服务的研究,从而指出生活方式是由一个个短期的生活习惯组成的生活形态,一个短期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包括动机、适应、习惯;同时“信仰”在整个形成中起到指引和促进的作用。

  • 近现代西文动态字体设计研究

    作者:万千个 刊期:2018年第02期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字体的载体由纸面转向屏幕,由静态固定内容转化为动态表现形式。西文动态字体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期间无论技术或形式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剖析西文动态字体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与代表性人物、作品,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动态字体设计的关注,并思考其对于阅读方式的影响。

  • 梅县客家堂横屋悬挑梁雕饰艺术探析

    作者:吕海雪 刊期:2018年第02期

    悬挑梁作为一个独立的承载木构件,其造型、雕刻、纹样、色彩表现样式繁多,内容广泛,由于体积小,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此类研究文章少。本文通过对广东梅县客家堂横屋悬挑梁的实例分析,阐述堂横屋悬挑梁常用的造型样式、装饰手法和表现特征,试图从艺术形式和工艺方法层面上重新认识客家堂横屋悬挑梁的雕饰技艺。

  •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与设计研究——以氏族宗祠为例

    作者:熊强; 陈怡宁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岭南氏族宗祠的建筑文化艺术,探求其何以具有生命力的姿态存活于当代,分析在当今软实力发展的情况当下.地域文化成为构筑城乡形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以作者所设计的广东连南叶氏宗祠作为实例,分析了岭南氏族宗祠的设计方法,研究其艺术特色、保护价值和保护方法。

  • 左江花山岩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从丹纳的“三要素”说起

    作者:梁穆穆; 陈锋 刊期:2018年第02期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绘制于崖壁上的露天岩画,是中国首个岩画类世界遗产,也是广西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作为古代的一种民族艺术经历了由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丹纳的三要素理论把文艺比作生物,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这三种要素指的是种族、环境和时代。利用三要素来讨论花山岩画的这个过程,发现花山岩画的产生、发展、...

  • 竹结构连接方式的研究——以柳州皇娘山社区为例

    作者:严康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方案以竹子和丝瓜囊为主要的设计材料,设计了一套系统。这套系统是来应对现在城市化对山体和山体边缘住宅区进行蚕食,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从而给周围社区居民带来的生活、工作等等方面的一些不便和问题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的设计研究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 从媒介转换到展现物性之美——关于镶嵌艺术的思考

    作者:齐喆; 高扬 刊期:2018年第02期

    镶嵌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个国家因应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材料资源在镶嵌工艺上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发挥。本文以参与“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策展的实际感受出发,讨论了镶嵌艺术在中国当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可能,并进一步分析了马赛克的物性特征与加工技法,指出从事镶嵌艺术创作必须经历对马赛克材料本体的研究、规划及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