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6 05:42:33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1篇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本职工作,本学期我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抓好常规教学。

1,认真备课,做到重难点突出,简明条理,课后分析评价恰当。

2,充实课堂容纳量,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二、加强自身建设。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认真开展"两学"(学习业务和政治),进一步提高师表形象。具体做法是:

1,坚持参加集体学习,并与自学相结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新课程改革指导》,及各类业务书籍为主,借鉴先进经验,树立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中学会反思,改进自我。进一步规范教育言行,不迟到,不早退,维护集体利益,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三,关注学优生,进行培优训练

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及个性特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总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在科学课方面为了能尽快熟练本学科的,我也做了如下的计划:

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2篇

一、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在教学工作中,真正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习,自觉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加强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重视师德思想教育。

二、具体工作:

(一)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充实自我勤听课,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

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二)注重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

为了使每堂课井然有序、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课堂中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运用谜语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游戏中解决枯燥的美学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课后认真做好笔记,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做到针对性强,措施可行,方法新颖。针对自己的教学及时改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关注特长生,进行培优训练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及个性特长。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3篇

院校性质: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

校址: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武进校区

江苏省常州市白云路白云校区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进行择优录取,特制定本简章。

一、学校概况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现有武进和白云两个校区,主校区武进校区位于常州科教城—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2003年以来,先后取得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6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17个专业在18个省份列入一本层次招生。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历经三十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二、招生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制定招生政策、招生规模、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重大事宜。

学校学生工作处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工作实施全面、全过程监督。

三、招生专业与计划

我校2015年计划面向江苏、江西、安徽、山东、山西、浙江、广西、陕西、贵州等省招收普通艺术类本科专业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美术学。分专业招生计划以考生所在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准。考生也可以登录常州大学网站查询(cczu.edu.cn),或向我校学生处索取招生简章。

四、报考条件

1、符合教育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确定的报考条件;

2、符合考生所在省份美术类专业校考相应要求;

3、取得我校在考生所在省份单独组织的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4、高考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规定的报考条件。

五、对外语教学语种要求

我校本科教学中,所有专业都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语种,教学中不为非英语语种考生单独开设非英语语种课程。不能按规定完成学业者,按学校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

六、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各考生身体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学生入校后将进行复查,异常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七、录取规则:

对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进档考生,录取时按总分(专业成绩加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专业志愿先后进行录取(采用艺术类校考成绩的省份(专业),考生专业成绩按我校校考成绩计算),总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八、专业校考报名办法:

1、考生在规定时间到指定考点报名(山东、江西考生须按所在省要求网上报名),不允许跨省参加考试;

2、报名时必须交验报考证或省统考合格证、身份证(户籍证明材料);

3、报名费:150元。

4、凡报名材料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当即取消考试资格。

九、考试科目和时间:

考试科目:素描(200分)、色彩(200分),总分40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4月中旬考生可通过我校招生网站查询本次专业考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

十、收费标准:

艺术类本科学费:按照学分制收费,每学年按照6800元/年预收,学年结束后按实际结算,多退少补。

住宿费:根据入住条件不同收费标准为500~1500元/年·生。

十一、招生咨询方式:

1、联系电话:0519-86330566

2、院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武进校区(校本部)

3、邮政编码:213164

4、电子邮件:zsb@cczu.edu.cn

5、学校网址:cczu.edu.cn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现有环境设计、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园林设计等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系又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美术系又分为油画和中国画两个专业方向。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参与国家艺术科学课题7项,主持和参与省、部、厅级课题9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200多篇,编写教材10部。师生作品在全国及国际上多次入选并获奖。其中,获得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一项;国际海报设计银奖二项;、省级艺术类奖项近200项,如2012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2013年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2014年三幅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艺术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创作相结合,以科研和创作提升教学,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培养具有丰富扎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能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及管理人才。

艺术学院建有自己的画室、专业教室、专业机房、模型实验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并与常州黑牡丹、速派奇、灵通、依丽雅斯、利迪、星艺等公司和常州红星美凯龙以及全国的“花木之乡”常州夏溪镇和嘉泽镇花卉生产示范基地签订了产学研协议,构建了专业办学优良的外部环境。成为常州乃至全省、全国的艺术设计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

专业介绍

一、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一个集艺术、文化、历史、工程、经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产物。产品设计是以人的合理需求为中心,通过设计活动,对产品造型、结构、功能和材料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设计,主要协调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产品人机功能和人文美学品质的要求。

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产品外观设计、三维数字表现设计、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和数码电子产品设计等。主干课程有产品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创造学、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模型制作和产品专题设计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产品设计技能、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并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设计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的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专业设计工作。

二、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其内容包括: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电子广告牌、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等传播媒体的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

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掌握视觉传达的设计方法,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很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具有各种材料的使用、综合预算及综合设计表达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工作。

三、环境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它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和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景观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涉及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和美学等多个方面,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体思考和设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和谐、呼应,使环境优美宜人。

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适应社会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人居环境建设、旅游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区域景观、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旅游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实用型设计人才。

室内设计方向: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它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它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与技能,也需要艺术上的修养。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空间两大类别。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掌握室内装饰的设计方法,具有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制作能力,能掌握各种材料的使用,综合预算,各种设计表达能力及洽谈项目的技能和技巧。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和科研单位从事室内设计工作。

四、美术学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4篇

中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以神经计算、仿真记忆存储、智能机器为代表的战略性经济增长点,也将成为抢占未来20-30年智能社会和超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

基础研究与产业融合“分秒必争”

如今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人们也越来越想了解这一“控制自身的器官”――大脑。脑科学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

2013年4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启动美国“脑计划”。几乎在同时,欧盟宣布将“人脑工程”作为其未来10年的“新兴旗舰技术项目”。随后,日本和其他国家也相继启动了自己的脑计划。一时间,世界各国开始了一场“脑科技”竞赛,脑计划被看作是可以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大科学项目。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脑计划也呼之欲出。

2016年,中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之一。目前,“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已启动的4个试点之一,进入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阶段。

实际上,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是在当代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传统经典学科重新崛起的典型代表。可以用“野蛮生长”来形容近两年人工智能领域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吸取了脑科学研究精华的类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将给世界带来重大的突破性变革。

中国虽然在语音识别、脑组织显微成像等个别技术领域在国际水平上可以“领跑”,但要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梯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哪个国家能领先占领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的高地,很大程度上要看谁能率先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融合发展。全球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正处在重大的历史窗口期,中国不容错过。

美国脑计划的起因与发展

美国的脑计划有一个奇葩的开始,是在科技界纷乱的反对声音中才找到方向。

2012年初,奥巴马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找到基因组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希望他们提出一个类似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的脑科学计划。经过一番酝酿,这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名为大脑活动图谱绘制(Brain Activity Mapping,BAM)的计划,即通过记录各种脑活动中涉及的每一个神经元的每一个动作,来绘制出第一幅囊括大脑所有活动的详图,其最终的应用包括通过直接改变神经回路中的电活动来改变人脑功能和治疗脑疾病。

同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要启动该计划,即刻在美国科技界引起轩然大波,众多科学家纷纷表示反对。在纷乱的反对声音中,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在设计BAM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众多科学家的深入讨论,它只是少数专家和白宫科技顾问们闭门造车的结果。因此,该计划到底是否可行、有多大意义,还值得商榷。二是白宫的科技政策办公室可以决定是否要做,但不应该决定要做什么、怎么做,或者参与管理具体科学项目的实施。

面对批评,奥巴马决定由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作为领导机构,组织协调美国脑计划,吸收并平衡各方意见。他任命NIH的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负责该计划,因为此人曾经领导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可和各界的赏识。柯林斯随后组织了由美国能源部、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美国脑计划。他认为,脑计划要做什么、如何做,要由科学家们讨论得出,不能由政府部门制定。之后,他任命了两个科学家做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一个是德高望重的灵长类认知研究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比尔・纽萨姆(Bill Newsome),另外一个就是对BAM提出尖锐批评的科里・巴格曼(Cori Bargmann)。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美国式的化解意见方式:你的意见最大,就让你来做主席,参与并主持整个工作的进行。纽萨姆和巴格曼作为共同主席,邀请了20多位举世公认的脑科学不同领域的学术领袖参加专业委员会。为了避嫌,专家委员会成员不能申请脑计划的基金。

专家委员会提出来一个非常创新的组织研讨方法:每次开会前先确定一个主题,广泛征集神经科学界对该主题的意见;开会时网上直播整个过程,全美国的科学家们都可以看到专家委员会成员对每一个主题的讨论;各地的科学家们还可以进行网上互动,提出问题、看法和意见;会后还有书面提意见的机会。经过十几轮这样的讨论,最后形成了美国脑计划的定位、方向、目标以及里程碑和时间表,并将整个划向全社会公布。

经过反复的讨论,脑计划专家委员会决定放弃之前提出的BAM计划。他们认为,在脑科学中还没有一个像“全基因组测序”那样具有明确终点的科学问题。而在有限的可预见的时间内完成“脑活动中涉及的每一个神经元的每一个动作”的记录,从技术上看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因此,美国脑计划决定以技术开发为主导,更名为“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BRAIN计划”。该计划将先开放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再实现以下七条目标:

(1)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类型进行全面、系统普查,并开发工具来记录、标记和操纵这些神经元;

(2)改进各种技术,绘制从突触到整个大脑、分辨率不同的各个层次的神经环路图;

(3)开发和应用大规模监测神经活动的方法,生成大脑工作的动态图像;

(4)证实因果关系:采用能够精确改变神经环路动态的干预工具,将大脑活动与行为相关联;

(5)确定基本原理:通过开发新的理论和数据分析工具,获得了解心理生物学机制的基础概念;

(6)推动人类神经科学发展:开发创新技术,以了解人类大脑并治疗脑部疾病 ;创建并整合人脑研究网络;

(7)从“BRAIN计划”到大脑:整合新技术、新方法,发现神经活动的动态模式如何转化为健康和疾病中的认知、情感、知觉和行为,以及编制神经环路及转基因模型。

美国脑计划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2016年底召开的美国脑计划第三次年会,邀请了四位著名科学家做主题演讲。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休斯研究所的卡罗・斯弗波达(Karel Svoboda)教授,他提出一个观点: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不应该拿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影响来衡量,而应该看重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的范围和速度。为此,应建立起一套新的神经科学技术的开发方式,一个研究者可以组织研究所内甚至所外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形成一个临时团队,设立非常具体的目标,开发完成后,团队立刻解散。开发的新技术都不能自我独占,必须要立刻传播给世界各地,让大家免费使用。开发成功后,团队成员报酬丰厚,但是评价技术的标准只有一个:技术是否被快速且广泛地应用。三年来,美国的脑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记录技术。研究神经元的电活动,传统方法是用一根电极,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情况。这就像大海捞针,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很难准确反映众多神经元所介导的某种行为。目前的努力是用几百个电极,同时记录和解读神经元的活动。另一种是用光学方法,譬如说利用钙成像可以同时记录小范围内几千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但是往往需要将动物固定在显微镜下看,且动物不能活动。现在用镜头矫正等技术,可以观察到大面积脑区内的神经元放电。用微型植入式镜头,则可观察动物在行动时的电活动。功能磁共振技术一般只能间接、粗略地观察某个脑区的神经活动,而且机器庞大又昂贵。近年的新技术将磁共振变得小型化、便携式、可移动,甚至可同时检测神经递质释放。超声波记录是最近出现的一个亮点。电极和光纤都需要进入大脑,是侵入式技术。而超声波有较好的组织穿透力,是非侵入式的。现在有各种创新,将超声技术用以观察神经元活动。当然,以上这些技术还在研发初期,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但前景非常被看好。

2. 刺激技术。刺激神经细胞从而改变脑活动和行为是神经科学的另一大手段。长期以来一直是将电极插入某个脑区,给电极刺激使神经细胞发生反应。近10年光遗传学已经基本取代电极刺激,因为光敏蛋白可以通过遗传学手段表达特定的神经细胞。其缺点就是光纤维也需要插入脑中。根据光刺激的这个思路,目前一些实验室利用生物体内蛋白的生物发光,对特定神经元进行刺激,以求实现非侵入式刺激。超声波可以穿透头骨和脑组织。很多实验室在努力开发超声刺激,这类研究工作非常活跃。与光电声技术相比,磁场技术具有的独特优点就是穿透力强、衰减慢,因此可以无损伤地影响神经元活动。一些学者用纳米磁珠来激活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以期实现刺激神经元的目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是寻找磁感应蛋白,这样外加磁场时就可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领域。

3. 分析技术。最为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是单细胞的基因表达和标注技术。目前关注的热点是:

(1)开发大数据整合分析神经元记录数据的方法,包括影像学数据平台和电生理记录的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将有利于推进计算神经科学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将来机器学习诊断多种神经疾病的样本库。

(2)单细胞的基因表达和标注技术,解决神经元种类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是一大关键问题。目前走在前沿的是艾伦脑研究所的曾红葵教授,他们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做小鼠整个皮层和下丘脑的神经元表达谱,并结合细胞的形态,连接和电生理特性进行一种全新的细胞分类,可能会对整个神经科学产生冲击。

4. 各种技术在脑功能和行为方面的应用。尽管技术开发尚处在早期阶段,已经有不少神经科学家利用新技术来重新认识脑功能。举例来说,普林斯顿大学的青年科学家伊兰娜・威腾(Ilana Witten)用VR模仿环境代替工作记忆的行为学范式,并用大面积高精度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整个大脑皮层在工作记忆时的神经细胞,甚至尝试改变部分脑区神经细胞电活动的方法,观察工作记忆是否受影响。

对中国脑计划的借鉴意义

从历史上看,一个颠覆性新技术出现时,会推动神经科学前进一大步。例如,膜片钳技术使得离子通道和细胞电生理研究经历了十几年的繁荣,诸如此类的还有荧光蛋白、基因敲除技术等。但以前是单个技术开花结果,现在是百花齐放,很多技术加在一起有可能使脑科学研究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发展,使我们更深一步认识高级脑功能,也给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跨越式的进步。注重技术开发也许是中国脑计划需要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跨界和学科交叉是美国脑计划另一个显著特点。很多之前不做脑研究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由于该计划的支持、吸引而进入脑科学领域,与神经科学家合作,从全新角度,用过去几十年都无法想象的方法和手段,从多个层次展示了脑的奥秘。这种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带来的创造力的爆发令人振奋。中国的脑计划,也应该设计出新的鼓励机制和评价标准,促进跨学科的合作。

以目标或任务导向性的课题或项目,在美国脑计划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凡表现。这种做法可能起源于艾伦脑研究所。当年他们曾经用比NIH少一半的时间、一半的钱,将鼠脑一万多条基因表达的定位全部做出来。这是通过一个较大的团队分工合作实现的:有人做脑切片,有人做基因探针,也有人管图像记录、影像照相或分析。这样做效率高,质量也好。这类任务导向性的工作需要较大团队的协作,要运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式,要求有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紧扣主题,而且要有可实现的计划,以及明确的方法和进度时间表。在中国的脑计划中,可以考虑一部分任务导向性课题,譬如老年痴呆症大脑中单个神经元基因表达谱,灵长类皮层连接图,等等。

由科学家而不是政府官员或科技管理人员来定方向,是中国脑科学计划非常需要借鉴的做法。中国在科研管理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同行评议来评审课题申请方面。但在如何立项,如何管理等方面,仍然非常欠缺。如何将具有全局观念、有国际学术地位且还在科研一线工作的战略科学家们组成专家委员会,如何让广大科学家通过深入的讨论来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来考核评价脑科学计划的成果,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政府起到的只是组织和支持作用。

中国脑计划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规划具有特色的研究计划。现在的一些新技术,过几年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会开始逐渐关注脑认知的原理和机制,特别是高级脑功能,比如计算和数字概念、自我意识、想象,或者其他与高等动物差距很大的行为,这些是用小动物(鼠类)无法研究的。因此,使用灵长类动物做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期以来,灵长类研究进展不大,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缺乏技术。脑计划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一定会在灵长类脑研究中结出硕果。中国具有丰富的灵长类动物资源,也许可以利用美国脑计划开发的新技术来研究灵长类脑的连接、发育、电活动以及高级脑认知行为,为世界脑科学做出独特的贡献。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5篇

: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简述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二.学术价值分析1. 选题依据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2. 创新性及难度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4.预期成果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前言一. 思维的奥秘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3. 理性思维程序化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二.设计有序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3. 设计计划方法论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6. 计划书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c. 计划书的构成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三.计划从身边做起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后记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4.预期成果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 —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 2002,1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14.《丰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陈锐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 J?)著;韩怀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 卢泰宏编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13.《未来生活的选择》/ [英] 约翰.埃尔金顿 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17.《体验经济》/ [美]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 [美] 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38.《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M.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39.《公司战略计划》/ [加] 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144.《体验营销》/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10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 俞浪复编著;?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 [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9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 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3,154.《供需新规则》/ [美] 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1255.《金字塔原理》/ [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 ?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 李乐山著? —待补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 夏颉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16.《器具的进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19.《速成读本:设计》/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 [台] 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1.《大系统思维论》/ 王营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25.《工业设计方法学》/ 简召全等编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26.《物生物》/ [意] 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 —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30.《品牌领导》/ [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31.《不守规划的创意》/ [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 —台北:滚石文化,2001,134. 《定位》/ [美] 艾?里斯 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142.《总体设计》/ [美]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140.《品牌的建立》/ 钱竹主编? —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 2002,949.《世界顶级设计作品选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 —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929.《游戏的人》/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 王雨田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533.《分析的艺术》/ 陈功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 [美] 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 2002,3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 [英] 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536.《小逻辑》/ [德] 黑格尔著;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37.《社会学(第十版)》/ [美] 波普诺著;李强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41.《右脑与创造》/ [美] 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243.《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 / 辞海委员会编著?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951.《科学方法论?互补方法论》 / 刘大椿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6篇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19,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9,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9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 —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 2019,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陈锐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 J?)著;韩怀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 卢泰宏编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 [英] 约翰.埃尔金顿 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1

17.《体验经济》/ [美]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 [美] 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M.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9,6

39.《公司战略计划》/ [加] 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9,1

44.《体验营销》/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9,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 俞浪复编著;?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 [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9,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 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9,1

54.《供需新规则》/ [美]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9,12

55.《金字塔原理》/ [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 ?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 李乐山著? —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 夏颉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5

16.《器具的进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 [台] 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9,5

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9,4

21.《大系统思维论》/ 王营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 简召全等编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 [意] 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 —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

30.《品牌领导》/ [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 [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 —台北:滚石文化,2019,1

34. 《定位》/ [美] 艾?里斯 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9,1

42.《总体设计》/ [美]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1

40.《品牌的建立》/ 钱竹主编? —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 2019,9

49.《世界顶级设计作品选--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 —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9

29.《游戏的人》/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 王雨田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艺术》/ 陈功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0

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 [美] 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 2019,3

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 [英] 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5

36.《小逻辑》/ [德] 黑格尔著;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

37.《社会学(第十版)》/ [美] 波普诺著;李强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1.《右脑与创造》/ [美] 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2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该计划在行动纲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几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列入美国重要议程,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归咎于美国严重的辍学问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较差,高校还需为新生补习功课。而未来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到2016年,10个工作中就有4个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才(Dohm&Shnipe,2007)。目前,只有39%的年轻人获得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国家公共政策和教育中心,2D08),不同种族学生的入学率也极不均衡(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7)。

因此,该计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顺利取得高中文凭、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要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者必须与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搜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不仅仅是信息专家;学生必须从智力、社交和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基于技术的学习和评价系统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各层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 计划的总目标及要求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政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2020年,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三、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开发、采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图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对于在线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通过在线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在线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5)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政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在线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2)完善政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政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010年2月28日,国新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九章(包括59条、60条、61条)提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习和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反思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更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术个人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系统工程规划;影视动画设计;有效

一部动画片的播出,是一次成功策划的出台,绝不是灵光一现,而是系统思维下的产物――有系统工程规划的意识,才有完美高效的执行方案和成功的动画设计。

总言:影视动画中的系统工程规划意识

影视动画脱胎于电影艺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作为一种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艺术形式出现,随着影视动画事业不断发展,它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设备越来越复杂、人员组成也更加庞大,这一学科集摄影、导演、制片、美术、音乐、雕塑、编剧、灯光、舞台设计等多个学科内容于一体,几乎就是一个艺术工程。在这工程中,需要很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动画师负责角色的动作与表演及视觉效果,音乐创作人员负责音效和音乐等听觉效果,技术人员负责技术的整合与创新,营销人员给影片策划广告与拓展市场……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需要人才、资金与营销这三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结,让这个“动画生态系统”运转起来,影视动画不但是技术性工程更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视动画工程在系统管理上呈现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状,最顶端的是决策人员,负责系统的整体运作,在中间分布着各个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又有更小的工作组。同时这些小的工作组中的特定成员在管理上又可以属于一个单独的项目组,这样,系统内部构成交叉的网络,实现有效的管理与运作。

影视动画是一个大的系统,里面有很多的子系统。拿二维动画来讲,从二维动画的流程上看就包括剧本、分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原画、动画、后期、剪辑等诸多项目,而且每一个子项目里面又可包含分项目。下面以影视动画流程中的角色设计、原画两个角度,来透视系统工程规划。

角度一: 角色设计中的系统工程规划意识

动漫艺术大都是通过角色的表演进行故事演绎或以角色为代言进行信息传达,所以角色设计在动漫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角色设计都容易被理解为角色造型设计,是美术性质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角色设计不是一个造型设计的问题。在图形时代,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动画角色形象资料,如果角色的设计没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那和随意抄袭一个形象有什么差异呢?

立足于角色塑造为目的的设计与单纯以造型为目的的设计在思考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角色设计的思考包括以导演的角度、剧作者角度和动漫产业营销者角度的策划,还包括以动画工程技术管理者的可行性论证。最后才是用视觉的方式进行表象和审美上的完善,通过美术工作者或专业的动画角色设计师将用图画的形式呈现,造型设计仅仅是角色设计的一部分工

角色设计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剧作者的事,当剧作转化为戏剧、电视剧、电影的时候,通常是导演的事或在导演的指导下由演员、化妆师、美术师共同完成。但动画不一样,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绘画的方式获得演员,是由动画艺术家之笔创造的,而许多动画片的导演也经常由动画艺术家担任,甚至剧作都是动画师策划、创意,因为不熟悉动画艺术及技术的人是很难驾驭与运用这种艺术形式的,角色设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了角色个性呈现方式、表演方式的设计、角色之间的组合关系,牵涉到影视工程规划相关的内容。这给动画设计师的压力极大,要求不仅要懂得动画专业方面的艺术手法和技术,还要求必须懂得许多相关知识;不仅要懂得绘画,还得懂得动画工作流程及相关软件使用及技术,了解动画工程规划和管理,甚至表演。还必须懂得电影视听语言,甚至部分剧作知识。除此之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动画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而动画角色设计是整个动画片或动画产品前期开发的重要环节,并对整个作品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动画角色设计的工作属性既属于策划性工作又属于戏剧美术或视觉设计,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上讲,它需要策划学、营销学、心理学、美学、传播学、设计学等内容作支撑。所以不能轻视角色设计的工作难度。具体教学中,有许多造型能力好一点的同学就自认为已经具备角色设定的能力而轻视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她)有可能利用强大的造型能力为一个设计师当好绘制助手,但其自身并未能站在设计的前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许多创作者虽然有很高的绘画才艺但始终未能在行业中获得角色设计这种非常值得荣耀的设计机会的原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设计观念的引导。

要完成上述这些动画角色设计制作必须要有系统工程规划意识,这就要求有计划、有目标、有管理。而当前国内动画教学中还主要是以制作为主的技术教育,对工程概念、规划涉及甚少,这种教育环节上的缺失也在影响着国内的整个影视动画制作。

角度二:原画与系统工程规划

原画创作是展现动画片效果和风格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看动画片的第一印象就是人物形象完不完美,五官轮廓是否分明,而这些都来自原画工作人员一笔一画的精雕细琢。

原画主要是根据分镜图或脚本画出忠实于人物设计稿的主镜画面,将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画出放大的详细分镜图以便后续动作,这项工作直接影响整个动画片的效果。

原画设计往往不是单一的命题作画,而常常是负责根据分镜表或设计稿将设计好的镜头影像绘制成精细的线条稿。原画是动画制作具体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又被称为“关键动画”。原画是控制动作轨迹特征和动态幅度的关键步骤。因此,该工作对画技的要求很高,其动作设计直接关系到未来动画作品的叙事质量和审美功能。这必须强调定位的准确并具备一贯性、系列性,在系列配置上又得考虑动作步骤方略。

人物原画是最浩大的工程,画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导演的分镜头台本,也要按片方提供的人物造型来进行绘画。只有把动画分解得越多,拍出的动作才更流畅,效果才会越好。所以说原画设计者面临的问题不单是一个造型设计问题,而首先是动作的连贯性、动作的幅度,然后才根据这些计划思考动画片的特色(包括个性、设计风格定位、系列配置方式及彼此的映衬关系等等),而且原画师及原画指导多从基层动画师做起。因为作原画之前必须要了解及熟悉动画的制作过程,所以新人一进动画公司就从事原画工作是不可能的。

总之,原画在本质上是强调动画的连接一体、相互关联的环节,需要考虑到整个动画片的效果和后期的操作。动画行业工程规划还存在于其他各种环节,规划的目的在于有效的控制和系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