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rt Observation

杂志简介:《美术观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66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术家_心路、美术学_学院文萃、美术家_品评、观察家_前沿报道_艺事综述、国际视野_国际论坛、美术学_史学、美术家_展厅、美术家_本期名...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6-8899
国内刊号:11-3665/J
全年订价:¥ 496.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9192
总被引量:7332
H指数:22
立即指数:0.003
期刊他引率:1
  • 卷首语

    作者:牛克诚 刊期:2019年第07期

    “女人”“女性”“女性艺术”“女艺术家”的话题不好谈论,真的不好谈论,特别是对男性的谈论者来说。如果你说“男尊女卑”,那当然绝不可以,因为那是封建的性别歧视;那就说“男女都一样”吧,也不可以,因为那是剥夺了女性的性别需求和性别感受,无视女性性别身份;那就让“女性艺术”来强调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女性意识,不可以,因为那是让女性过...

  • 热点述评——女艺术家创作生态扫描

    刊期:2019年第07期

    面对“游击女孩”“为什么现代艺术家中的女性不足5%”的著名质问,中国艺术圈很多女性曾坚定地宣称自己为“女艺术家”,以此表达自己的性别立场。如今,“女艺术家”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似乎是个不受欢迎的标签,因为它首先预设了一个身份前提。不少人一直在思考,研究者该不该以性别作为观看的出发点或者归类依据?创作者是否应该回避与生俱来的“性别...

  • 油画领域女艺术家创作现状观察:以闫平、喻红为例

    作者:杨简茹 刊期:2019年第07期

    本文以闫平、喻红两代女油盛家的创作历程为主线,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示在不同代际女画家之间对于艺术与性别的思考以及她们自身的阶段性变化。她们优雅、自信而坚定,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今天的女性画家已经更加能够充分理解自己在当代社会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找到自己“正当的位置”。

  • 自性、感性与理性之融汇:水墨领域女艺术家创作现状观察

    作者:王小丽 刊期:2019年第07期

    在当今的水墨领域,优秀的女性艺术创作者正在不断涌现,其以特有的敏锐继承、感悟并创新,成为画坛的重要力量。这其中就包括年纪相仿的“70后”艺术家彭薇、徐华翎和潘汶汛等,她们皆较早就建立了独特的个人视觉语汇,在水墨画坛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将以此三位女艺术家的创作为观察出发点,并通过采访、调研、聚焦的方式,一窥当今水墨领域中...

  • 雕塑领域女艺术家创作现状观察:以施慧、姜杰、耿雪为例

    作者:邱敏 刊期:2019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对雕塑界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艺术家进行访谈调研,从两个方面分析当下雕塑界女性艺术家的主要特征及其创作倾向。一是当代艺术在媒介材料上具有开放性,作为女性艺术家,她们在选择和运用媒介材料上是如何思考的?在超越媒介材料特定的文化属性上有何新探索?二是不同年代的女性艺术家面对"女性话题”有何不同文化态度?具体到其作晶中又...

  • 装置领域女艺术家创作现状观察:以林天苗、陶艾民等为例

    作者:艾蕾尔 刊期:2019年第07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女性艺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从一种野生状态寻找释放的出口。其中以林天苗为代表的"60后”、以陶艾民为代表的“70后”以及充满个性的“80后”“90后”女性创作者们,在各自的时代推动着女性艺术在装置领域的发展。从不同代际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来看,装置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第一...

  • 语言的“共同体”:影像艺术领域女艺术家创作现状观察

    作者:李笑男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中国影像艺术创作领域的女艺术家拿起摄影机的时刻,新千年即将来临。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影像艺术发展历程不同,西方影像艺术的女性创作性总是同女性主义运动与思潮紧密相连,而中国影像艺术的女性创作者们则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独具特色的当代面貌。这一方面体现于女性意识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她们以多元化的语言...

  • 性别流动中的艺术社会学意义

    作者:佟玉洁 刊期:2019年第07期

    性别的流动性,可纳入艺术社会学的范畴,它包含两点,一是性别材料运用的多元性;二是性别观念叙事的灵活性。当性别流动中的历史性与现实性介入成为艺术生产的逻辑,则凸显了艺术社会学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几位女艺术家的作晶,阐释了性别材料与观念多元化在性别流动中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作品中历史性与现实性介入后的视野与格局,已突破了生物性...

  • 专访李建群:女性艺术家的困难本身就是社会现实

    作者:孙嘉; 李建群 刊期:2019年第07期

    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女性的个体境遇也逐渐有所改善。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强调艺术创作中的女性身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生态是怎样的?她们是否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政策上赋予女性的平等,是否意味着真正的平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李建群老师长期研究外国美术史,并参与译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论著。本期“女艺术家创作生态扫描”...

  • 批评同质化,何来展览的差异性?

    作者:王南溟 刊期:2019年第07期

    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举办的“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的展览同时举办了“公共文化与美术馆创新”论坛,其中演讲嘉宾就提到了美术馆同质化的问题,我要说的这种同质化完全来源于专业界的“有腿无脑”。展览本来是一种学术选择,但这样的原则在批评理论没有得到专业发展的时候,展览就不会有学术选择。

  • 水墨现在——第九届深圳水墨论坛之思

    作者:韩晶 刊期:2019年第07期

    “水墨”之于中国,是一个持续不衰的命题。它不仅是我们回顾传统文化时避不开的艺术课题,亦是我们着眼于未来,最具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因此.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来看水墨的现在,就变得更具意义和价值。2019年4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画院联合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共同承办的“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暨“第九届深圳水...

  • 由“果”而“因”:关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国际交流工作坊”

    作者:华天雪; 曹庆晖 刊期:2019年第07期

    “美术留学”是20世纪中国美术极为重要的现象和内容,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留学史的有机组成。就20世纪前半叶的“美术留学”而言,在相当程度上不能以现今制度意义上的“留学”去言说。按照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的惯例,美术游学、游历、考察、交流以及由此而泛起的层层“涟漪”,都是美术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 艺术与学术的融合:“搦翰明均——陆明君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作者:徐发 刊期:2019年第07期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搦翰明均——陆明君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展是“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之一。陆明君,1962年生于山东昌邑,历史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书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

  • “常德画墙2019年工作部署及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齐喆 刊期:2019年第07期

    2019年5月12日上午,“常德画墙2019年工作部署及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唐小禾,主任王颖生,副主任孙韬、侯黎明、郗海飞、唐鸣岳、唐晖,秘书长齐喆,副秘书长王长兴,委员杨清泉、陈建军、陈绿寿、黄山,原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秉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曹春生...

  • 展讯

    刊期:2019年第07期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于2019年5月13日至8月1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展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展览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两条主线,分为“美成在久日出东方”“美在通途行久致远”“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