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作者:王伟光 刊期:2017年第04期

    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成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坚定不移推进实现“四个伟大”实践的关键路径

    作者:刘卓红; 张秀峰 刊期:2017年第04期

    "四个伟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重大方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对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

  • 从哲学视角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作者:陈和香 刊期:2017年第04期

    党的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断,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着重从哲学和方法论的层面深刻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拓展和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内涵与解决途径的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既要准确把握社...

  • 通向真理之路

    作者:毛卫平 刊期:2017年第04期

    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现成的结论。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教导,不断反思和总结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转化为认识方法,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认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 再谈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作者:徐亦让 刊期:2017年第04期

    马克思划时代哲学革命的实质,并非"创立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先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把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转为实践唯物主义,然后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同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再用《自然辩证法》和《资本论》使之成为证明了的科学。恩格斯的"阐释活动",不是"受到自己先入之见的干扰"...

  •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政治革命分析——基于马克思恩格斯“1848—1852年政治文献”的考察

    作者:杨洪源 刊期:2017年第04期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对整个政治革命和具体政治事件的分析基本上依循了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即从经济基础入手论证经济危机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普遍贫困导致政治革命,再通过阶级斗争和阶级力量的变化来分析政治革命的走向,最后阐述无产阶级的作用和政治革命的前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的唯物史观的一般表述不存在解释限度问题,它作为...

  • 劳动、权力、资本三要素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考察

    作者:张炎子 刊期:2017年第04期

    劳动、权力、资本是社会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劳动是猿过渡到人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劳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促使权力的生成以维持这种社会关系。但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权力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作用不断得以强化,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资本的出现则成为打破权力枷锁的新生力量。...

  • 资本所有关系的前史和理论前提——马克思对“各种形式”的理论分析

    作者:刁超群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马克思对雇佣劳动的前史和资本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考察。从广义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文本看,马克思在资本原始积累部分已经提出了雇佣劳动起源的四个条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分析过程中,马克思从劳动和所有关系、资本对劳动的否定维度考察了雇佣劳动产生的历史。在[V-8]以前,...

  •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

    作者:赵晓晖 刊期:2017年第04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新形势下显得更加重要。而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再上层楼。《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思维借鉴。通过批判和研究式的写作来澄清理论认知;继承共同体的思想,建立教学共同体;培养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引导学生开展现实的利益斗争;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反对...

  • 何以征服邪恶——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

    作者:李婧 刊期:2017年第04期

    邪恶,既是一个可以涵盖众多社会现象的概念,又是人类在不断探寻自身本质时无法回避的政治哲学问题。伊格尔顿、阿伦特等当代思想家对邪恶的批判与反思均受到康德伦理学的启发。康德提出"根本恶"是植根于人性并源于自由意志,唯有意志的自律性才能避免邪恶。若康德所阐释的是一种理论化、空洞化的"个人伦理学",马克思的进步意义则在于,他在贯...

  •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中国特色政治哲学构建

    作者:王岩 刊期:2017年第04期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秉承了政治哲学的历史传统,实现了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超越。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路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健康发展、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因此,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倡回归经典、直面现实、崇尚价值理性的学术品质,构建具有中...

  • 群众路线与战略思维

    作者:李作钦 刊期:2017年第04期

    战略思维是人类立足现实可能为实现各类实践活动目的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和长远性规划,客观制约与主观超越是战略思维领域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战略思维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战略思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和实施的方法路径。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视野中的文化自信

    作者:谢连生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文化自信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哲学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是增强哲学自信的重要路径。

  •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郭晓旭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党和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与根据,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 发展观视角的开放发展理念

    作者:陈愉瑜 刊期:2017年第04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始终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既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亦贯穿于其他四大发展之中,是实现发展的基本路径。从对外开放到开放发展,是中国开放政策从经贸发展战略向发展观的演化过程。开放发展不仅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