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深入把握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016~2017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2017年3月1日)

    作者:王伟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审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这一重要判断。深入把握这一重要判断,对于理解国际国内新形势,掌握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 关于史前认识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景源 刊期:2017年第02期

    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现代科学认识与史前认识具有渊源关系。认识论的研究应当从认识的最初起源开始,而这方面显得比较薄弱恐怕与研究者对于思维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缺乏明辨有关。首先,探讨认识的发生要顾及前语言的认识形式。前语言认识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先于言语的认识,人类言语认识是在前语言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之间——重读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理论“反思”

    作者:周嘉昕 刊期:2017年第02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制定,在术语上的标志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出现。那么,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使用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就可以看作这样一个理论范畴。它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分析。然而,在工资、阶级对抗等问题上,这一分析与《...

  •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解放——以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陈飞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论犹太人问题》这篇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并立足于人的解放对近代市民社会既进行了高度肯定又进行了尖锐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与国家发生了二元分离,这是马克思批判市民社会的时代背景。在市民社会中,人过着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相互割裂的双重生活,分别对应着政治共同体中的神圣生活和市民社会中的...

  •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超越

    作者:庄忠正 刊期:2017年第02期

    《资本论》不是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视角阐释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前提"的批判,揭露政治经济学"虚构的原始状态"和"经济事实"掩盖的社会现实;二是劳动价值论的"哥白尼革命",它不是一种决定商品之间定量关系的机制,而是一种社会...

  • 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意义——从辩证法对形式逻辑的批判谈起

    作者:刘建卓 刊期:2017年第02期

    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先验逻辑。始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只关注思维形式不关注思维内容。康德自觉到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矛盾,以此展开了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并建构了先验逻辑,从而将逻辑引向了认识论。黑格尔以人类的思想史为基础、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建构了思想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的理论自觉。马克思...

  • 历史、文本与问题——再论《资本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作者:夏娟 刊期:2017年第02期

    1949年之前,《资本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02~1922年的最初介绍阶段,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促成了《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第一次高潮,中国出版了大量《资本论》通俗介绍著作;1923~1938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资本论》的阶段,代表性成果即郭大力、王亚南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问世;1939~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资...

  • 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具体构建——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

    作者:肖鹏 刊期:2017年第02期

    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既包含了若干必要的"科学抽象",又不可或缺地将"具体研究"整合在其间。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具体研究展示了一副宏大的现实画卷,它揭示了历史道路理论的三重具体架构:从现代社会之主题上看,是"劳动-资本"的既对抗又共谋的辩证结构;从历史道路之横向上看,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共时性结构;从历史道路之纵向...

  • 青年马克思论科学与哲学的分野

    作者:程通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明确表示"应该把‘科学’和‘哲学’区别开来"(1)。在他看来,对感性现象采取怀疑论还是独断论的态度,把实证知识视为至关重要的还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解释物的世界还是阐述自我意识本身,招致自我意识的恐惧还是谋求自我意识的宁静,是科学与哲学的重大分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历史运用的回溯性研究

    作者:赵琳 刊期:2017年第02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历史运用的全过程经历了从早期党的个别领导人有所论及直至改革开放以来从学术界重新启用并最终发展到新世纪新阶段被广泛使用等四个基本阶段。呈现这样四个基本特征,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历史运用的全过程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关注重心从侧重"国际化"向"民族化"的历...

  • 论青年的劳动观

    作者:张明 刊期:2017年第02期

    青年对劳动问题的重视与探索,一方面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农思想与西方相关思潮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社会整体性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年也力图将他关于劳动的相关理论思考付诸实践,其中新村运动和工读互助团等实验就构成了此时他的劳动思想由理论向实践跃迁的重要载体。青年的劳动观,从思想逻辑发展的阶段性界定角度而言...

  • 问题意识与发展理念变革

    作者:李双套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发展不是人类随心所欲的设想和规划,发展理念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发展理念是由问题决定的,也必定随着问题的变迁而不断调整。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中国社会问题变迁的深刻理解,即因为问题的变迁和倒逼而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的价值自觉和历史自觉。

  • 新发展理念的双重属性

    作者:陈界亭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新发展理念的双重属性是当今社会生产方式在新发展理念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正确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把握新发展理念生产力属性与新发展理念生产关系属性的理论基础。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属性需要将当前生产力的新变化体现到创新、协调、开放、绿色的发展理念之中,而创新、协调、开放、绿色的发展理念符...

  • G20杭州峰会与太和博弈

    作者:刘克苏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G20杭州峰会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主办的这次峰会,将G20由全球经济危机的短期应对平台,推向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将G20峰会从治标为主的应急阶段推向标本兼治的新阶段。为此中国通过主场作用,在全球治理中充分运用G20协商一致的工作原则,尝试发挥中国独有的协商民主优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核心理念的铺垫下,发扬和提升G...

  • 绿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要义

    作者:胡文臻; 于晓霞 刊期:2017年第02期

    生态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绿色发展问题,在人、自然、社会的多重系统内,探索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工业文明带来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修复和建设两大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解题思路和科学方法。绿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要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