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生产与生活——唯物史观的双重实践依据

    作者:康渝生 刊期:2017年第01期

    唯物史观的理论构建是确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之上的,生产与生活正是浸润于其中的双重实践依据。透视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进一步把握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关联及其理论的基础意义,不仅是梳理唯物史观理论真谛之必需,也是坚持惠民兴邦发展道路之必然,对于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不无裨益。无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生活...

  • 论自由与自由的实现

    作者:张建云 刊期:2017年第01期

    “自由”与“自由的实现”是两个概念,二者有本质区别。自由就是自己作主,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主活动;自由作为价值,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自由是一元的。自由的实现即具体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将自主活动变成现实,在自由的具体实现过程中,主体受到来自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的重重限制,超越了限制,主体才能获得自由。自...

  •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历史定位——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再认识

    作者:孙乐强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工艺学三重维度入手,全面评述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诠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深化和发展关系,并从根本上全面总结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 回到“感性活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起点

    作者:刘梅 刊期:2017年第01期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果的产物,其提出和阐发经历了从“形体化时间”到“对象性活动”再到“感性活动”的发展过程。经过系统梳理我们发现,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本身就是受动和能动的否定性统一,它作为思维的异质性规定是思维能动性的根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以超出近代意识哲学“内在性”的方式来重新揭示...

  • 自由、知识与自由的实现——从康德和马克思的视角看哈耶克的自由

    作者:王晓红 刊期:2017年第01期

    哈耶克自由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洞察到了获得个人自由所要面临的社会政治难题和自主意识上的困境;从康德和马克思的角度看,其缺陷在于,囿于知识层面这一基础。由于缺乏超验的“人格”存在基础以及入作为目的的自由的最终实现,因而哈耶克的自由,终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及其困境——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解读

    作者:杨侣劢 刊期:2017年第01期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不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相对短暂,并有和平实现的可能性;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需要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物质条件作为前提。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同马克思的思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揭示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困境...

  • 道德与宗教关系之辨——马克思宗教作文再考察

    作者:陈栋 刊期:2017年第01期

    马克思为中学毕业考试所写的宗教作文较为系统地阐发了他的早期宗教思想,然而是国内学界少有关注且尚存争议的一个文本。为求澄清已有研究中所存在的错讹误解并尽量客观地揭示马克思中学时期的宗教观念,本文以道德与宗教关系为视角,从马克思特定的文本语境与内在的思想逻辑出发对这篇宗教作文进行重新诠释。本文认为,马克思此时既不拘泥于偏...

  •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建构——以“分工”与“所有制”的关系考察为中心

    作者:卜祥记; 罗振 刊期:2017年第01期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分工”,即“自发分工”,作为一种活动,乃是“异化劳动”,而作为结果,则是“私有制”。这是马克思对“分工”导致“异化劳动”,进而导致“私有制”关系的历史主义诠释。然而,对于这个重要理论问题的说明却不可以停留于经验的层面上。

  •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基因”问题

    作者:宫敬才 刊期:2017年第01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性文献之一。人们仅在哲学视域中理解其思想,忽略它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内在联系,结果与原生态思想不一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存在政治经济学“基因”,三个方面的情况可资证明。1.《德意志意识形态》运用了许多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经济发展史事实。巨量政治经济学信息直观地表明,《...

  • 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上认识路径探析

    作者:欧阳英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力求从认识发生论的角度深入探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时的认识路径,同时希望借助这项研究,使人们在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上,能够做到更好的理论自觉,少走弯路。从认识发生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上经历了四个重要的认识历程:首先,青年马克思认识到“私人利益决定国家”;...

  •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实践哲学

    作者:许俊达; 程平 刊期:2017年第01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共产主义者即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的实践哲学。它既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又对共产主义运动及其实现目标进行了科学论证。这种共产主义与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结合超越了“哲学共产主义”。它不是共产主义空想论,它对共产主义原则进行了哲学诠释。这种诠释对于我们今天坚定共...

  •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到唯物史观的构建——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一条线索

    作者:李彬彬 刊期:2017年第01期

    青年黑格尔派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背景,从融入其中、发生龃龉到全面清算、反叛,在批判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步实现了思想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和思想清理的过程中,马克思实际上颠倒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理念和现实、精神和历史的关系,并指明只有通过...

  • 叭法权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法学背景

    作者:王嘉 刊期:2017年第01期

    法学是马克思大学期间主攻的专业,为马克思早年的社会批判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德国法学和法哲学提出的社会方案不符合普遍利益的要求,马克思因此对当时的历史法学和思辨法学都进行了批判,并试图提出符合普遍理性的法权理论。在遇到了“物质难题”之后,马克思逐渐意识到以法权为中介的所有改革方案都无法真正实现普遍利益,最终放弃了研究...

  • 马克思解剖现代社会的思想进程

    作者:王莅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认知、理解、批判现代社会是一个持续而重大的问题。马克思最先从黑格尔法哲学中习得了“市民社会”概念作为现代社会的明确指称,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一偏重经济意涵的概念无法囊括法国大革命开启的现代政治进程。为此,马克思以“市民社会”概念为中心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变革:其一,以市民社会的特征重述了经济之于政治在现...

  • 索骥还是寻幽:马克思早期文本释读中的陷阱与开新

    作者:代建鹏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不从马克思早期文本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文本释读犹如按图索骥,在索骥式释读中,马克思早期文本成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图”的附属,而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路标则成为陷阱。文本解读通过强调文本的优先性走出了索骥式释读。当前的马克思早期文本解读主张马克思早期文本的总体性在于马克思的人格、个性,这一理解导致了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