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上的发言

    作者:王伟光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今天,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联合发起召开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隆重开幕,我首先代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会议承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 文本细节甄别、辨析与对马克思思想复杂性的理解

    作者:聂锦芳 刊期:2016年第04期

    马克思是一个特殊的思想家和写作者,其著述中成型、定稿的很少,留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是手稿、笔记、摘录和书信;其观点和体系的丰富内涵并不完全体现在那些表述明确的论断中,而是深藏于对这些观点和体系的探索、论证过程中。举凡学界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嘲讽误为他本人思想的转向,将"普遍的个人的解放"理解为"全人类的解放",无视"巴黎手稿""...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新发展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郭凤海; 王春雨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涉及发展中的许多重大关系、重大方面,贯穿着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规律性认知,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本文从"理念""发展理念"分析入手,联系我们党唯物史观视野、发展理念不断拓展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新发展理念的深层哲学内涵,阐释了新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驾驭国内外发展大势...

  • 哲学的当代困境与出路

    作者:陈慧平 刊期:2016年第04期

    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时代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动的,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固有的哲学模式和观念也需要在反思中更新换代,否则,它将在现实面前失语,无法承担解释、指导现实的功能。从困境上看,哲学的主要问题是囿于概念的牢笼,看不见鲜活的现实,同时认识不到自身隐藏着的自然力,被本能、传统文化和道德所束缚。从出路上看,哲学应着力更新人的...

  •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崔丽娜 刊期:2016年第04期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囊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诸关系的有机性、互动性的整体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宏阔历史语境下,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社会有机体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这一机制内含社会再生产、社会实践发展、人的发展图式、社会形态更迭四个组成部分。本文力图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对这四个组成部分予以详尽阐释,深度廓清...

  • 微观视域中的资本权力问题研究

    作者:董彪 刊期:2016年第04期

    唯物史观作为社会历史批判理论,其研究视域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从微观视域研究资本权力,不是取消宏观研究,而是在宏观理论的指导下推动视域的转换和研究的深化。一方面,要将资本权力的研究领域转向"现实个人""劳动过程""日常生活系统",突出研究的具体化和细节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资本的微观权力和权力经济学,把握其内在机制与现代效应...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念三题

    作者:李伏清 刊期:2016年第04期

    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与以下四个方面有着紧密联系:(1)对当时脱离社会实际和到处胡乱套用哲学公式的研究倾向的批判;(2)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中,对叶青"外烁论"和"把握特殊性"问题的回应;(3)"学术中国化"运动的推动;(4)延安新哲学会的推进。艾思奇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论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联系

    作者:刘宝福 刊期:2016年第04期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源于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开启了人类文化思想史的崭新篇章,在"改变世界"的征程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正稳步前行。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逻辑展开,推动和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胜利征程。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卓越领导者...

  • 如何正确理解“两个决不会”——兼评“社会主义早产论”

    作者:罗绪春 刊期:2016年第04期

    长期以来,人们对"两个决不会"有不同的理解。正确理解"两个决不会"必须将"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区别开来,不能将"生产力"和"物质存在条件"混为一谈。"两个决不会"绝不是"社会主义早产论"的理论依据,相反,"两个决不会"是批判"社会主义早产论"的有力武器。

  •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人性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僵硬对接时期——以《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为例

    作者:刘钊 刊期:2016年第04期

    《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马克思科学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逻辑链接。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对价值问题的分析还没有摆脱满足"人类的需要"的思维角度,这就决定了他此时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不可能进入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论层面,从而在理论思路上表现出人性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僵硬对接。但是,在马克思批判李...

  • 从“资本一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基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再研究

    作者:王嘉 刊期:2016年第04期

    1858-1863年,马克思以"资本一般"为核心范畴进行了艰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写作,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创作时期。在创建和完善"资本一般"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方法论和世界观上都实现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通过相关文本重现"资本一般"理论,是全面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思想发展过程的...

  • 试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夏自魁 刊期:2016年第04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四个关键问题:劳动异化理论、共产主义理论、人的类本质、美的探讨。通过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在文本中的经典论述和分析问题的角度,细读文本之后,笔者尝试对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做出分析,对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共产主义理论的具体界定,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类本质的生成,美的产生、本质和规律,进行试探性的解...

  • 对“社会主义”的艰难求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

    作者:杨偲劢 刊期:2016年第04期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背后蕴藏着重要的理论问题,即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历史和无产阶级使命的方式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存在差异。马克思批判了社会主义流派基于"平等"观念构建理想社会、实行财产公有的理想。《共产党宣言》中对革命的乐观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恩格斯式阐释”——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作者:赵悦 刊期:2016年第04期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出明确、有条理和完整判断的是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不仅是研究这一关系问题的专著,而且很多相关的争论也是基于其文本本身,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仅仅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或者等于黑格尔哲学加上政治经济学,其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思想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看待马克...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新的价值观

    作者:宋洪云 刊期:2016年第04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一种新的国际观、外交观,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深刻蕴含了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是一种新利益观和新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