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关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和哲学依据

    作者:王伟光 刊期:2016年第03期

    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前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新实践、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新任务,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

  • 新形势下军事创新的哲学睿智——学习军事创新哲学方法论

    作者:毕京京 刊期:2016年第03期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先导。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新形势下,站在时展和战略全局高度,拓展军事哲学大视野,擘画军事创新大战略,对军事创新的历史作用、时代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理和实现路径等做出精辟论述,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

  • 以治理创新推动秩序构建

    作者:徐伟新 刊期:2016年第03期

    秩序是人类活动的目标之一,也是保障人类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形成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保持社会整体的和谐,把社会的冲突和无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刻洞察国际秩序的新变动、新特点,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以创新理念、创新思维,统筹国际国内两...

  •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作者:董振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与动力源,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以当代实践激活马克思的文本研究,要关注时代问题与中国现实问题,要重视"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 论整体性视域中人的存在

    作者:张军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活动中的人和社会关系中的人是现实的人的两大基本规定。其中,实践存在的人表明了人的存在本质,社会存在的人表明了人的存在状态。人的存在之所以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是由人的存在本质和人的存在状态两方面所具有的整体性特质所决定的。同时,人的存在本质和存在状态相互融合、相互印证,二者在本体论意义上的有机统一便构...

  •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的三个重要命题

    作者:张虎 刊期:2016年第03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是需要认真研读和学习的经典文献。这一章涉及许多重要范畴和命题,其中包括"真正的实证科学"命题、对共产主义的象征性描述命题以及"世界历史"命题。深入理解这三个命题,对于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概念解读

    作者:姜涌 刊期:2016年第03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概念存在双重谱系,有着双重角色。既有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意义上的"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阐述,可以说这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义,也有基于统治阶级权力构建的论证,抑或说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内含一种人类自身应当如何生活的智慧,据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建构起来的生...

  • 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性内在文化逻辑的解读与批判

    作者:姜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西方现代文化对自身的普遍性认识和表述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亦使中国百年来的发展不断遭遇其影响和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现代性内在文化逻辑的理论谱系的梳理和研究,分析西方现代文化所具有的内在的普遍性逻辑的发展与确立过程,从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现实和理论层面上批判其对自身文化的这种普遍性的自我表述和认识,...

  • 浅析政治视域下马克思的暴力观与阿伦特的暴力观

    作者:孙晓静 刊期:2016年第03期

    马克思的暴力观在于其思想与行动对传统的挑战,尤其是以对劳动、对作为手段的暴力的推崇来对传统提出挑战,这种挑战即一种对传统的暴力。正是这种挑战打破了等级秩序,重建阶层;打破社会秩序,重构人类文明蓝图。阿伦特对暴力的思考则是对马克思时代对暴力推崇的"后遗症"的反思:法与秩序的破坏,极权主义、恐怖主义的诞生,人类技术性武器威慑下...

  • 浅析哲学的基本精神

    作者:谢连生 刊期:2016年第03期

    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在实践与认识的往复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弘扬哲学基本精神,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相结合,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

    作者:姜智红 刊期:2016年第03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了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当前的社会存在、实践水平、国际发展趋势及党的宗旨所实现的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发展。在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论只有指导实践,才是理论的最终归宿。如何把五大发展理念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发...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思考

    作者:吕红霞 刊期:2016年第03期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高度的主体能动性和方法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共产主义批判性与建构性、运动性与原则性的统一,彰显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实践性质和批判方法论意蕴,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共产主义的实践性质和批判方法论意蕴根源于对唯物辩证法"革命"实质的深刻领会。...

  • 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

    作者:夏兴有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其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奠定了中国道路的根基,塑造了中国道路的特色,孕育了中国道路的自信。

  • 中国道路的话语意识

    作者:周峰; 王闫琪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坚持,源于中国社会主义60多年来的艰苦实践。讲述中国道路,需要对中国道路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总结与提炼,以期达到思想与现实的结合、贴近。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丰富与创新

    作者:田启波; 沈文 刊期:2016年第03期

    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深入思考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民主体观"、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观、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以公平正义为旨向的发展价值观,积极回应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