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在“中国哲学论坛(2011)”上的讲话

    作者:王伟光 刊期:2012年第02期

    尊敬的罗保铭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承办,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伦...

  • 论“真”的两重意蕴

    作者:陈新汉 刊期:2012年第02期

    “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当某人描述一个观察结果时,我们往往会追问:“这是真的吗?”这里的“真”是在与错误或谬误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当看到某个人见义勇为,我们常常会由衷地称赞道:“他是一个真英雄.”这里的“真”是在与虚假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黑格尔对于“真”从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认识...

  • 论发展马克思辩证法的两条逻辑路径

    作者:陈慧平 刊期:2012年第02期

    马克思哲学具有主观与客观的内部张力.发展马克思辩证法的主观逻辑路径明确地提出要以人为中心,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辩证法的客观逻辑路径则立足于客观规律,不局限于人的视角看问题,但客观逻辑路径的情形比较复杂,需要仔细辨别.发展马克思哲学辩证法应反省主观逻辑,立足于真正的客观逻辑,完善既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推动辩证法在理...

  • 重新思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颠倒”问题

    作者:崔唯航 刊期:2012年第02期

    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颠倒”问题的传统理解中蕴含着三个前提:实体化、形式化和方法化.这种理解不仅误读了黑格尔,而且误读了马克思.在黑格尔看来,所谓“颠倒的颠倒”,绝非“头足倒置”意义上的简单“翻转”,而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对立统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所谓“颠倒”,既非费尔巴哈“头足倒置”意义上的“翻转”,也非黑格尔对立统一意义上的...

  • 走向历史深处的标志——马克思1847年对生产关系的研究

    作者:边立新 刊期:2012年第02期

    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以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从社会关系深入到生产关系,再深入到资本和劳动关系,揭示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也是走向历史深处的标志.

  • 何谓“哲学科学”?——兼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费尔巴哈论》中的“历史科学”概念

    作者:臧峰宇 刊期:2012年第02期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是由恩格斯命名的,他和马克思用“科学”话语规定的新唯物主义与之同义,而“历史科学”是三种“科学”话语中最为学界所关注的.晚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表述的“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呈现出历史科学与纯粹实证科学的差别.梳理“哲学科学”的发生发展...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论评

    作者:王南湜 刊期:2012年第02期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就涉及了哲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尽管由于受知识储备及时间局促等条件限制,这些讨论尚欠深入,但无论如何...

  • 论创新价值、创新边界和创新观

    作者:陈中立 刊期:2012年第02期

    创新价值有两重性,不仅有正价值,而且有负价值.具有创新负价值的意识,认真搜捕和处理创新中可能的潜藏危险,方有可能防患于未然.由于创新价值有两重性,可否在正价值和负价值之间树立起明确的边界?不可能.因这一问题较复杂,只能区别地对待.为使我国当前如火如荼的创新活动健康地开展,倡导和树立起正确的创新观,十分必要.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层面——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作者:毛卫平 刊期:2012年第02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以教科书为基本形式的理论理性层面,另一个是以党的指导思想的“活的灵魂”形式存在的实践理性层面.理论理性层面的基本原理为实践理性层面提供理论根据,更为接近实践的实践理性提供基本原理发挥作用的平台,并推动理论理性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层面.

  •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及其实质

    作者:安启念 刊期:2012年第02期

    东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主要继承了马克思的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前者突出科学理性,后者突出人道主义.它们的区别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反映.前者适应理性启蒙的需要,促进工业文明兴起,能够纳入资本主义框架;后者产生于工业文明走向反面的时期,适应批判资本主义的需要,是埋葬资本主义的哲学.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价值意蕴

    作者:刘进田 刊期:2012年第02期

    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诸多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作为其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具有实践有效性.本文从价值哲学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全新解读.价值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人有三种属性,所以人的价值展开为幸福、正义、崇高三大价值.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体现着幸福、正义价值和启蒙价值....

  • 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四个问题

    作者:单继刚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提出并回答了有关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的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马克思“消灭”哲学了吗?第二个问题:是否应该把“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当地区别开来?第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中国解读与原文是何关系?第四个问题: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国外解读对中国解读的影响?

  • 自觉树立唯物辩证的多样性思维方式

    作者:黄书进 刊期:2012年第02期

    确立了唯物辩证的多样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活跃、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要坚持在多样性中寻找相对的统一性,树立不同文明长期共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吸收其他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30年来我国的人性自觉与人学研究

    作者:欧阳康 刊期:2012年第02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人性解放与人性进步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其积极结果.正是依傍着全社会的人性自觉,我国的人学研究不断拓展与深化,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本文多方位回顾我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起点和人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梳理人学研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资源,探讨人性解放与人性自觉的基本特征,概括人学研究的主要特点与...

  • 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

    作者:丰子义 刊期:2012年第02期

    生态原本是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结构与联系,它是完全按照自然法则来变化发展的,根本不涉及文明与否的问题;一旦进入“文明”的视域,生态问题就不仅仅是自然界内在的关系,而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了.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既然生态文明是由人的问题引起的,并且最终指向人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