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辨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马克思...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126
总被引量:145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5.5283
  •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兼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王伟光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集中回答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引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样一个严肃问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党的高级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

  •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作者:杨春贵 刊期:2011年第02期

    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

    作者:王効民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共产党90年的根本经验是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调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投身现代化实践.采取与马克思相同的哲学倾向,以实践观点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进行哲学创新,为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投身民主革命提供锐利的哲学武器.承接马克思、的共同哲学倾向,“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兴起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调动最广...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实现的“三个突破”

    作者:张友谊 刊期:2011年第02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建立60多年的历程中,尤其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突破:即实践哲学的突破、价值哲学的突破、人的哲学的突破.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突破”,深入地发掘了“三个突破”的实质内容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取得的突出成就作了概括和评价,同时也...

  •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辩证思考

    作者:郑又贤 刊期:2011年第02期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坚持辩证的思想方法,实现“四个结合”:一是把伟人思想研究和平民思想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平民思想新成果研究;二是把理论发展研究同实践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创新实践的理论提炼研究;三是把理论成果研究同成果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理论成果的实践应用研究;四是把理论成果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作者:许先春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做到五点:坚持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方法论;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强大动力;坚持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本基点与价值目标;坚持科学发...

  •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问题与特点

    作者:成龙 刊期:2011年第02期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继成为国外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涉猎的问题十分复杂,但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问题,主要有两类观点:“继承发展论”和“背离否定论”;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重视文本研究,注重对象的早期经历及心理...

  • 简论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

    作者:郭湛 刊期:2011年第02期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上,人们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共性视野已经充分展开之时,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我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公共性维度会有新的理解.共产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人类由阶级性的社会向公共性的社会的转变.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是公共...

  • 恩格斯的新哲学观及其时代价值--重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作者:李恒瑞 刊期:2011年第02期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及其所昭示的新哲学观为中心,从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对时代哲学作总体性回顾与展望的经典性文献.要从“完全的意义”上理解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内涵与价值,重视恩格斯据此提出的新哲学观: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总体性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元世界观”、“元方法...

  •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及其方法论意义

    作者:崔唯航 刊期:2011年第02期

    《资本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逻辑得以展开的具体路径.古典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能切中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是因为其缺乏历史性的基本视阈和辩证的研究方法,无法理解作为诸多规定之统一体的理性具体,不能把商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历史性的凸显和对非历史性的抽象的批判使马克思从根本上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开辟了一条通往社会现实的道路,为实现...

  • 从哲学到政治--阿尔都塞与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毕芙蓉 刊期:2011年第02期

    阿尔都塞从哲学的角度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为“多元决定论”,又通过意识形态理论的中介,达到“阶级斗争”这样一个政治维度.这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元决定论”中“归根到底”的作用,说明了社会进程必然倾向地存在;而意识形态理论表明,这种进程要受到意识形态的阻碍;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场地上必然要上演阶级斗争;哲学是以独特的理论形式进...

  •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世界

    作者:马新晶 刊期:2011年第02期

    人类交往、全球化和世界历史三者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因为地域交往向普遍交往的转变、历史发展到世界历史与全球化进程是同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方面.马克思交往理论抓住了人类交往的根本,并指出了世界交往结构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世界普遍交往这一理想目标实现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对构...

  • 价值哲学方法的新探索--兼评《价值哲学方法论》

    作者:秦廷国 刊期:2011年第02期

    方法是本质的体现.价值本质是价值方法的真正内涵.价值方法是一种与认识方法根本不同的方法.关于适应、切合价值论的性质和特点甚至专属于价值论的方法的研究,是一项新哲学视野中的创造性探索.这种研究和讨论对价值论来说,本身既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在认清价值方法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恰当的研究价值问题的哲学...

  • 法哲学的历史考察与学科定位

    作者:王文江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考察了法哲学名称的演变,梳理了哲学史上对法的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实现路径:一是法学理论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要积极关注中国法治建设问题,把哲学理论运用于对法的根本问题的思考之中.不管是哪种路径,其根本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

  •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发展

    作者:邱耕田 刊期:2011年第02期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的观念形态,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学问,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形态,具体而言,由于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同质性、同构性和同功能性,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