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83/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土木工程与建筑、机械与能源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环境科学与市政工程、环境与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与...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国际刊号:2096-9066
国内刊号:62-1183/U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59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78
复合影响因子:0.5
总发文量:2383
总被引量:9316
H指数:23
引用半衰期:4.7273
立即指数:0.0109
期刊他引率:0.8659
平均引文率:5.92
  • 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观初探

    作者:张和平; 肖红旗 刊期:2006年第02期

    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观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在于由内容转化而来的形式。这一美学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审美主体的感性,并从而影响其理性。真正的艺术是现实的形式,但这一标的并非在任何社会都是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摧毁压抑现实理性内容对美学形式的压抑,艺术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的形式。也只有在此时,艺术才能真正...

  • 永恒的人类之善——谈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契合

    作者:马玉红 刊期:2006年第02期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惊人一致地阐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或与神合一的最高的善,是万事万物达到最佳状态的度...

  • 民间口传文学《五个女儿》女神崇拜文化母题探析

    作者:冯玉雷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对比分析一种罗马古俗与中国西部民间口传文学《五个女儿》,考察了前者产生的根源和后者文本模式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两者有着共同的、来源于原始信仰的文化母题,并且在表现方式上因为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在流传中发生较大变化。

  • 从《红字》看霍桑的自我分裂与白日梦

    作者:马小麒 刊期:2006年第02期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儿·霍桑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认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与创作家的“自我分裂”的观点,霍桑将自己精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体现在丁梅斯德、海斯特和帕儿身上:丁梅斯德体现了作者的迷茫和彷徨;海斯特代表了一个思索的霍桑、一个叛逆的霍桑、一个无奈的霍桑;帕儿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

  • 从《百年孤独》看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对莫言的影响

    作者:周琳玉 刊期:2006年第02期

    魔幻现实主义是当代拉美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一股思潮。其代表作家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他的《百年孤独》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朽著作。作为新时期崛起的乡土作家莫言,更是深受其影响。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念方面给予莫言以重要启迪,二是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讨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依托。

  • 《洛丽塔》的叙事技巧分析

    作者:罗桂保 刊期:2006年第02期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叙事技巧新颖独到、颇有精妙之处。作者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叙事技巧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这样,既使作者成功地保持了微妙的叙事平衡又让主人公亨伯特巧妙地实现了其自我辩护的叙事动机。小说的叙事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本文对作者所运用...

  • 论《浮士德》情节结构的狂欢化特色

    作者:陆双祖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余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 作为文学理论家的王蒙

    作者:刘岚 刊期:2006年第02期

    王蒙不仅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而且是有独立见解的文学理论家。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作为文学理论家的王蒙:一是对文学的总体看法。二是当代文学批评。三是文学理论的价值。

  • 鲁迅左翼思想探源

    作者:关明国 刊期:2006年第02期

    鲁迅后期思想向左转向是不争的事实,其思想转变的根源,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虽然他赞成中共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但是“和而不同”,他始终坚守了自己的独立知识分子的信念。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史的发展进程。

  • 象征手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差异

    作者:郭芸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论述了文学艺术象征手法的概念、分类及象征手法被运用到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中时,在内容、细节、拼写形式、象征主客体的承担物是否具体、象征体与象征寓意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象征意象的位置、次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姚文振 刊期:2006年第02期

    尽管《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在追求爱情,主要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相近,但在人物形象,悲剧意义和悲剧结局等方面又各具特色。

  • 石器设计的文化涵义探析

    作者:张永安 刊期:2006年第02期

    石器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形态存在的,更多地包含了文化的涵义。石器设计对于现代设计思维是一次全方位的启蒙,已经考虑到人与工具、工具与材料的关系。石器文化反映了原始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石器的造型、装饰手段,无不体现出原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以及人与自然达成的初步和解。

  • 浅议中国绘画艺术对伊朗细密画的影响

    作者:吴晓玲 刊期:2006年第02期

    细密画是伊朗艺术的重要门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对它影响巨大。本文通过中伊文化交流中的一些史实和对伊朗细密画中国化元素的挖掘,为中伊早期艺术交流提供一定的例证,这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创设预告登记制度之必要性——从我国实定法上说起

    作者:杨雪飞; 申敏 刊期:2006年第02期

    作为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预告登记起源于中世纪之普鲁士法,其旨在保全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赋予该请求权物权的排他效力。本文试图以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为起点,全面揭示预告登记的范围、性质、效力及构成要件等问题,并就此提出构建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一些建议。

  • 试论保证人的权利

    作者:郭龙 刊期:2006年第02期

    保证合同为单务合同,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保证担保责任。但保证人承担责任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出保证人在承担责任中的权利,以阻却债权人请求权的不当行使,从而维护保证人的利益。同时,有效地保障保证人自身追偿结果的实现,鼓励保证人的承保行为,有利于促进交易。